安徽省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素质测试试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431400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素质测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徽省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素质测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徽省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素质测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徽省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素质测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徽省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素质测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素质测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素质测试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素质测试高二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创意写作:文学的创意本质及其产业化问题葛红兵所谓“创意写作”就是以文字表达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创意活动。创意写作要培养的作家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指向纯文学写作的专业作家,还包括以文字创作为生的创意产业基础从业人员,策划师、创意师、文案师、歌曲词作者等。创意最初从写作者的意识转化为笔端的文字,这个过程是“一度创意”。一度创意是原生态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无法产业化的(例如很多没有市场的纯文学作品),一部分是直接以文字的形式直接产业化的,另外一部分也无法以其原初的面目进入

2、市场(如舞台剧本等),它需要通过一定的转化,这种转化,并不是对大众趣味的简单迎合或者样态的简单变化,而是一个再创意过程,我们称它为二度创意。针对传统写作学“写作”第一性的观点,创意写作提出“创意”第一性观点。同时,针对传统写作学中将写作局限于文学艺术内部的观点,创意写作主张将写作从艺术领域拓展出去,将文化创意产业的视角纳入其中,这样,创意写作学就将对“创意”的研究拓展到了创作论之外,引申向产业态创意了。田川流创意时代的文学创意一文认为“文学创意即运用创意思维,以多元和系统的方式从事文学活动与创作,实现对于文学意蕴及其作用的强化,增进其文学价值与经济价值”。文学的本质是创意。文学正是因为其创意本

3、质,才具有产业化可能。在文学创作及其产业化过程中的流动与转化,其实并不是完全由作者、生产者决定的,它也是读者和消费者参与的结果。中国北魏乐府民歌木兰诗中的花木兰形象,就是一个跨媒介转化的成功案例。一个篇幅不长的文本,在不同的时代通过不同的媒介进行了反复的演绎,无论是豫剧花木兰,还是1939年版的黑白电影木兰从军,或是1998年迪斯尼动画电影花木兰,每次都能带给观众焕然一新的感受,尤其是中国的花木兰转化成世界荧幕上活灵活现的、用美国文化进行重新阐释的动画片,该片充盈着中国元素,但内核却是“美国梦”。在这个过程中,一度创意是一次性的,而二度创意可以是无限次的。文学影像化是跨媒介转化的主要模式。文学

4、影像化是对于文学文本资源的充分利用,也可能是未来文学的出路所在。文学的影像化使文学的魅力重新获得展现。文学创意的“跨业态”主要指的是文学在艺术领域以外的应用,也就是非艺术的行业运用文学手段获得商业价值的各种形式。分辨某种文学创意是否跨业态的主要标准就是:相关文学文本是否以艺术传播和接受为最终目的。文学创意的跨业态转化案例中极为典型的就是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小说中虚构了一个具有东方异域色彩的地名“香格里拉”,是一个遥远的净土,人间的乐园。小说中的香格里拉作为一度创意,富有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而几十年后,这个不存在的地方变成真实被当作香格里拉原型的中国滇

5、西北地区成为著名旅游胜地,推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业,是创意的跨业态转化的代表。传统历史文化资源的有限性要求我们在旅游业中注入创意的活力,从而盘活旅游业,旅游发展的创意转向成为一个必然趋势。宋城、三国城、水浒城等旅游景点都是以传统历史文化演绎为主要形式,这种文化演绎既包含物质性的演绎:复古建筑的实景展示、原生态的地域风情等等,也包含精神性的演绎,即通过演员表演等艺术形式来展示当地文化,这是最为关键的。而这样的双重演绎充分体现了文化旅游业背后强大的体验经济的思维方式。 (选自新华文摘2016年第19期,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文字创作为生的

6、创意产业基础从业人员,如策划师、创意师、文案师、歌曲词作者等是创意写作要培养的作家。B在文学创作及其产业化过程中的流动与转化,既要受作者、生产者的影响,还要受读者和消费者的影响。C与传统写作学“写作”第一性的观点不同,创意写作提出“创意”第一性观点,同时,主张将写作从艺术领域拓展到了创作论之外。D文学的影像化使文学的魅力重新获得展现,是对文学文本资源的充分利用,也是未来文学的出路所在。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3分)( )A文学文本通过二度创意,能变成影视、戏剧、广告等,原始创意发生了转化,如木兰诗演绎成了黑白电影花木兰。B为了迎合中国观众,迪斯尼动画电影花木兰充盈着中国元素,

7、这让中国观众丝毫不会陌生。C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依据全唐诗拍成的纪录片唐之韵向海外传播,这不属于文学创意中的“跨业态”。D田川流创意时代的文学创意一文指明了文学创意的实质是求得文学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赢。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3分)( )A.“一度创意”是原生态的,发生在创意的写作阶段, “一度创意”需要经过“二度创意”的转化才能产业化的。B小说消失的地平线是文学创意的跨业态转化中典型的案例,使中国滇西北地区成为著名旅游胜地。C宋城、三国城、水浒城等旅游景点都演绎传统历史文化,这种演绎充分体现了文化旅游业背后强大的体验经济理念。D无限的文化创意旅游能弥补有限的传统历史文化资源,使

8、旅游业注入创意的活力,或许能盘活旅游业。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9、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陈情表李密有删改)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10、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

11、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祭十二郎文韩愈有删改)4.下列加点词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夙遭闵凶 夙:早时 请归取其孥 孥:家眷B门衰祚薄 祚:福分 图久远者 图:考虑C沐浴清化 化:教化 宜业其家者 业:继承D犹蒙矜育 矜:持重 无涯之戚 戚

12、:忧伤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孝廉”是指汉代以来荐举人才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B. “期功”中的“期”是指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是指穿大功服、小功服的亲族。 C. “东野”,即孟郊的字。古人自称称字,称人则称名,字一般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D. “斗斛”,古代容量单位。唐朝时十斗为一斛,斗斛之禄就是指微薄的俸禄。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陈情表的两段内容是从侧重叙述祖孙之情从而推进到君臣之义上,在第段突出尽忠与尽孝这一矛盾,表达了自己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B选文陈情表的

13、第段李密首先称赞晋武帝以孝为先的治国之策,然后采用今昔对比手法表明作为先朝旧臣不能在新朝为官的原因和苦衷,最后以祖母供养无主、年老待奉来婉辞征召。C选文祭十二郎文的第段“吾年未四十而齿牙动摇”一句中连用了三个起转接作用的“而”字,意思是说自己未老先衰、体弱多病,过早地就衰象毕露。 D选文祭十二郎文采取韵散结合,以散为主的形式来表达内容。作者联系自己的身世,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哀痛之情。同时,也饱含着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5分)(2)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5

1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姜夔【宋】人绕湘皋月坠时。斜横花树小,浸愁漪。一春幽事有谁知?东风冷,香远茜裙归。鸥去昔游非。遥怜花可可,梦依依。九疑云杳断魂啼。相思血,都沁绿筠枝。【注释】:断魂啼:据任昉述异记,帝舜南巡,死于九疑并葬于此,其二妃娥皇、女英闻讯奔丧,痛哭于湘水之滨,传说他们的眼泪染竹而成斑。后二人投湘水而死。8.词的下片“九疑云杳断魂啼。相思血,都沁绿筠枝”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6分)9.全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全词加以赏析。(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归去来兮辞中“ , ”一句既是写景也是抒情,作者以云鸟自比,表现诗人出仕本无意,如今恰如归飞之鸟在田园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2)滕王阁序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在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从而被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一句是 , 。(3) 庄子在逍遥游中谈及“小年不及大年” 时,用“ , ”一句来阐释“小年”的内涵。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5分) 柳 树 契诃夫这老磨坊早该倒塌了,如果不是它倚靠着一棵粗大的老柳树的话。柳树很粗,两人合抱都围不拢。它那油亮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