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全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4429531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全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全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全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全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全(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为比较偏僻的名次解释,太简单的没有发。第二部分为突然学填空题。最后是重点推荐的大题资料。第一部分2-10、物理风化:指岩石崩解破碎成大小不同颗粒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过程2-11、化学风化:岩石中的矿物在化学作用的影响下,发生化学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以及产生新矿物的过程2-14、生物风化:岩石在生物的作用下发生破碎、分解的过程称为生物风化。2-22、机械组成:土壤中土粒的大小及其比例状况就称为土壤的机械组成。2-23、土壤质地:按照土壤机械组成人为地划分的若干土壤类别,就称为土壤质地。 3-1、土壤腐殖质:通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在土壤中新合成的一类分子量很大的、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称为腐

2、植质。3-2、腐殖质化系数:单位重量有机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残留碳的分数,称为腐植化系数。3-4、有机质矿化率:每年因矿化作用而消耗的土壤有机质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百分率。3-5腐殖质化过程:进入土壤的有机质在微生物进行的生化过程和一些纯化学过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腐植质的过程。 4-1、阳离子交换作用:土壤中带负电荷的胶体所吸附的阳离子,在静电引力、离子本身的热运动或浓度梯度的作用下,可以和土壤溶液或其它胶体表面的阳离子进行交换。4-2、交换性阳离子:能互相交换的阳离子就称为交换性阳离子。4-3、离子的解吸过程:吸附的离子从胶体表面转移到溶液去的过程。4-4、离子的吸附过程:离子从溶液转移到胶体

3、表面的过程。4-5、永久电荷:指由于层状硅酸盐矿物晶格中的同晶替代作用所产生的剩余负电荷。这种负电荷不受介质pH值的影响。4-7、土壤胶体吸收交换性能:一部分被吸附的离子,可以和土壤溶液中的离子进行交换的现象。4-8、盐基饱和度:土壤换性盐基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率。4-9、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在一定的pH值条件下,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最大量,简称CEC。4-10、阴离子配位体交换吸附: 指阴离子取代氧化物表面羟基而被吸附的过程。6-1、土壤养分:就是指这些主要靠土壤提供的植物必需营养元素。6-7、N的固定作用:通过矿物的、生物的土壤中的NH或化学的作用将土壤氮素固定为暂时不能被植

4、物利用的状态的过程。6-8、闭蓄态磷:被氧化铁胶膜包被的磷酸盐,称为闭蓄态磷6-9、磷的固定作用:将土壤可溶性或速效磷转变成为不溶或缓效态磷的过程6-10、钾的固定作用:从速效K变成缓效K或无效K的过程6-11、缓效态K:指被固定在粘粒矿物晶层中的K和存在于部分黑云母中的K7-4、当量孔径:与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相当的孔径,也称有效孔径7-8、团粒结构:指近似球形的较疏松的多孔的土团。直径约为0.25-10mm 7-9、土壤结构体:土壤中的土粒或其中的一部分,通过不同的机制相互团聚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土团、土块或土片,这就是土壤的结构体。7-10、土壤结构改良剂:指能改善并稳定结构的制剂。可分

5、为天然结构改良剂、人工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和无机制剂等三类。7-12、土壤粘结性:指土粒之间通过各种引力互相连接起来的性能8-12、土壤水吸力::指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所处的能态。8-13:土壤通气性:泛指土壤空气与大气进行交换、不同土层之间气体扩散或交换的能力。8-14:气体扩散:指某种气体由于分压梯度而产生的移动。8-16:土壤质量热容量:指单位质量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C所需要(或放出)的热容量。8-17:土壤容积热容量:指单位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C所需要(或放出)的热容量。9-2、粘化过程:土壤剖面中粘粒形成和累积的过程。第二部分 2-1、见的成土矿物可以分为两类,它们是

6、: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2-2、成土岩石可以分为三大类,它们是: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2-3、按照氧化硅的含量,岩浆岩可以分为: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和超基性岩。2-4、从酸性岩到基性岩,岩石的颜色逐渐变:深;氧化硅含量逐渐:降低。2-5、沉积岩石可以分为:粘土岩、碎屑岩、化学和生物化学岩。2-6、石灰岩属于:化学和生物化学岩,砂岩属于:碎屑岩。2-7、写出三种原生矿物名称:2-8、写出酸性岩、中性岩和基性岩各一种:2-9、写出变质岩、沉积岩各两种:2-10、写出两种含钾较高的矿物:(正、甲)长石、云母、2-11、风化作用可以分为三类,包括:化学风化、物理风化、生物风化。2-12、化学风化作用

7、包括四种作用,它们是:氧化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溶解作用。2-13、物理风化作用包括四种作用,它们是:温度变化、结冰、流水、风。2-14、石英、黑云母和长石的风化难易程度不同,写出它们风化难易的顺序: 石英, 长石, 黑云母(从难到易)2-15、常见的母质可以分为七种类型,它们是:残积母质、坡积母质、洪积母质、河流冲积母质、湖泊沉积母质、浅海沉积母质、风积母质2-16、通常把土壤矿质颗粒分为三类,它们是:砂、粉、粘粒。2-17、土壤主要质地类型有三种,它们是:砂质土、壤质土、粘质土。3-1、土壤腐殖酸的两种主要类型是:胡敏酸、富里酸。3-2、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两个主要方向是:矿质化作用和腐殖

8、质化作用。 4-1、依照电荷受pH的影响程度,土壤胶体的电荷可以分为:可变电荷、永久电荷。4-2、土壤胶体的种类可以分为三种,它们是:有机胶体、无机胶体、有机无机复合胶体。4-3、写出三种常见的粘粒矿物:4-4、写出一种2:1型粘粒矿物 ,写出一种1:1型矿物 。4-5、阴离子吸收的三种主要机制是:静电吸附、配位体交换、化学沉淀。4-6、介质pH升高时,土壤可变负电荷(增多),土壤永久电荷(不变)。4-7、土壤胶体所带的电荷可以分为可变电荷和永久电荷两大类。有机质所带的电荷主要属于:可变电荷,层状硅酸盐矿物所带电荷主要属于:永久电荷。5-1、四种主要的盐基离子是:K、Na、Ca、Mg5-2、两

9、种主要的致酸离子是:H+、Al3+ 5-3、对南方酸性红壤贡献最大的交换性阳离子是:Al3+。5-4、土壤pH的宏观分布格局是南(酸)北(碱)。5-5、土壤淹水以后,土壤的Eh的变化方向是:降低。5-6、写出五种土壤中的氧化还原体系:Fe、Mn、N、C、S、O、As、Cr、Se、Mo 6-1、土壤养分存在的一般形态是:可溶态、交换态、缓效态、难溶态、有机态6-2、土壤氮素的主要存在形态包括:有机态、无机态6-3、土壤有机氮的主要存在形态包括:水溶态、水解态、非水解态6-4、土壤磷素存在的主要形态包括:有机态、无机态6-5、土壤无机磷存在的主要形态包括:磷酸铁(铝)化合物、磷酸钙(镁)化合物、闭

10、蓄态磷。6-6、土壤钾素存在的主要形态包括:矿物态、缓效态、速效态6-7、土壤脱氮作用包括三种,它们是:反硝化、硝酸盐的淋失、氨的挥发6-8、在常见的温度围,土壤有机氮的矿化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6-9、土壤磷的固定作用包括四中主要机制,它们是:表面反应、化学沉淀、生物固定、闭蓄。6-10、2:1型矿物和1:1型矿物对K的固定能力的顺序是:蛭石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7-1、土壤比重的近似值是:2.65 7-2、适合于一般旱作生长的土壤容重围是:1.1-1.3g/cm3 。7-3、测的某土壤的水吸力为20毫巴,此时土壤中充水的孔隙的孔径是:20/3mm. 7-4、土壤孔隙可以分为三大类,它们是:

11、非活性孔隙、毛管孔隙、通气孔隙7-5、土壤结构可以分为四类,它们是:块状和核状、柱状和棱柱状、片状、团粒7-6、四种主要的土壤力学性质是:粘结性、粘着性、塑性、涨缩性7-7、土壤耕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它们是:耕作的难易程度、耕作质量7-8、耕作对土壤的三个主要要:耕作阻力小、耕作质量好、宜耕期长8-1、从土壤水份数量的观点出发,可以将土壤水份分为: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 等类型。 8-2、土水势的主要分势包括: 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重力势。8-3、土壤水总是从水势 高 处向水势 低 处运动。 8-4、土壤水总是从吸力 低处向吸力 高处流动。 8-5、水汽从气压 高处移向气压 低处,

12、从温度 高处移向温度 低处。8-6、土壤通气性的主要机制包括:气体扩散 和 整体流动。 9-1、主要成土因素包括:母质、生物、地形、时间、气候和人为因素等。9-2、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中,从上到下共设: 土纲、 亚纲、 土类、 亚类、 土属、 土种、 亚种 等分类单元。9-3、铁铝土纲包括 砖红壤、 赤红壤、 红壤、 黄壤等土类。 9-4、赤红壤土类划分为:赤红壤、黄色赤红壤和赤红壤性土三个亚类。仅有赤红壤和赤红壤性土亚类。9-5、红壤土类划分为:红壤,黄红壤,棕红壤,山原红壤和红壤性土等亚类。只有三个亚类:红壤,黄红壤,红壤性土。9-6、黄壤可以续分为: 黄壤、暗黄壤、漂洗黄壤、表潜黄壤、黄壤性

13、土等亚类。仅有黄壤和黄壤性土亚类 10-1、水稻土剖面的主要土层是: 耕作层(A)、犁底层(P)、淀积层(B或W)、潜育层(G)10-2、水稻土可以续分为如下亚类:淹育水稻土、渗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漂洗型水稻土、盐渍型水稻土、咸酸水稻土。10-3、高产水稻土的剖面特征是:深厚的耕作层,适当发育的犁底层,水气协调的潴育层,在适当深度出现潜育层。 第三部分 *改善土壤结构性:合理耕作与灌溉;改良土壤质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和牧草;改良土壤酸碱性;应运土壤结构改良剂。*改良土壤耕性:增施有机肥;合理灌溉,适时耕作;保持土壤水分;改善表土结构;防止突然侵蚀,板结;节约燃料和时间。

14、*土壤温度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如何调控:化学反应;生物学过程;有机质和N素的积累;水气运动。耕作和施肥;合理选择土宜和播种时间;灌溉和排水;地面覆盖和遮阴;应运增温保墒剂。*土壤培肥途径: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利用生物措施改土;建立合理轮作制度;增肥改土;耕作改土;客土换土。*有机肥作用:提供有机质;养分全面;提高养分利用率;增强作物抗逆性;无土栽培基质;供肥时间长,少污染。土壤与大气的气体交换机制:对流(总气压梯度);扩散。*氨态N和硝态N同,不同:水溶速效N;直接吸收;追肥;不当造成损失。氨态N:易被固定,易挥发;无氧时,转化为硝态N。硝态N:不易被固定,易淋失;易分解;长期使用PH增大。*?P

15、易固定,措施:磷肥施入后的化学固定,磷肥进入土壤后,肥料溶解,形成磷酸的饱和溶液,PH在1.5左右,致使以肥料为中心形成PH梯度,活化土壤中的Ca,Mg,Fe,Mn等元素,使磷酸与之反应生成磷酸钙,磷酸镁和磷酸铝等物质。在中性和石灰性土壤上产生磷酸钙,磷酸镁,在酸性土壤上产生磷酸锰,磷酸铁和磷酸铝等物质,使P的有效性降低。措施:磷肥应集中施用,分层施用,可进行叶面喷施或蘸秧根,也可以做成颗粒磷肥施用。* N:蛋白质,核酸;叶绿素;酶,维生素。P:组成核酸蛋白质磷脂高磷化合物;3大代;抗逆性。K:酶活化剂;促光合作用;促N代;增强作物抗性。B:生殖器;碳水化合物;酚类木质素代;根瘤菌活性,固氮能力。Zn:光合作用;生长素;作物体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