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长丰县实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428692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长丰县实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安徽省长丰县实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安徽省长丰县实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安徽省长丰县实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安徽省长丰县实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长丰县实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长丰县实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2016学年春学期实验高中高一期末考卷语文试卷第卷(选择题共24分)一、语文基础知识(6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上海世博会吸引着八方宾朋,中外游人可谓汗牛充栋。B. 保护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C天朗气清,春风和畅,师生走进大自然,共享天伦之乐。D他和科研人员处心积虑地工作,如期完成了设计方案。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水果表面的细菌对人体有害,食用前应该洗净削皮才安全。B我国大约近70%左右的中小学生睡眠严重不足,值得关注。C一流的教育培养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建设一流的国家。D经济发展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和

2、消费方式也都在不断提高。二、社科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9分,每小题3分) 多巴胺与人的幸福感多巴胺是一种脑内分泌物的化学物质,简称“DA”。它是一种神经传送素,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人们对一些事物“上瘾”主要是由于它。我们的情绪,尤其是幸福和快乐的情绪,统统受多巴胺控制。在充足的多巴胺作用下,我们可以感觉到爱和幸福。而从另一方面看,人的一切精神性不良也都是有多巴胺方面的生理根源的。看到了多巴胺与人的精神状况以及人的幸福感之间的关联,必然产生这样的追问:通过技术手段寻求人的精神幸福的前景如何?既然多巴胺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只要我们在技术上能够人工合成

3、多巴胺,将其植入缺少它的那些人的脑内,似乎就为我们解决了精神或情绪问题,从而也增强了人的幸福感。在目前人们的物质财富急剧增长而幸福感如此匮乏的年代,如果技术能为我们解决幸福感的问题,无疑是发挥了最重要的人文功能。传统的精神幸福是靠人文手段解决的,即使在物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如果具有丰厚的人文追求,人也是可以获得幸福感的,所以印度人才能拥有和新加坡人相同的幸福指数。这表明,至少在目前,人文手段的作用依然是很大的。问题是随着技术手段的作用日益增大,这种技术在将来是否会成为获得幸福感的主要手段?这种技术手段是否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一是这种幸福感的真实性问题。这种幸福感可恰当地被称为“人工幸福”,

4、因此多少带有“虚拟幸福”的性质,甚至与“虚假的幸福”联系在一起。它是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幸福?二是这种幸福感的内容问题。由技术手段造成的幸福感似乎是无对象无原因的幸福感。与在人文手段中,由有人文内容的对象激发了多巴胺的分泌从而导致了一种愉快的感觉不同,它是仅有多巴胺而无内容所导致的高兴。这种无原因、无对象的喜乐是否还属于精神正常的范畴?三是这种幸福感的持久性问题。因为较多的多巴胺从一定意义上就意味着不平静,而不平静就是一种消耗,就是付出生理和心理代价而获得的幸福感,是一种原则上不可能持久的幸福感。四是这种幸福感的负面作用问题。首先,采用技术来解决心情好不好的问题,很可能形成技术依赖或“技术成瘾”

5、,这类似于药物依赖和成瘾,这就是吸毒成瘾和上网成瘾的机理。其次,如果我们在多巴胺的控制下,无论面对什么境况都保持幸福感和快乐的心情,不再有不满和愤怒,无视现实的阴暗面或忘掉人世间的罪恶而保持幸福感是否就成了阿式的精神麻木?多巴胺是否就成了一种精神麻醉剂?所以说,无论多巴胺这种技术方式在造就幸福感时多么有效,它都不可能解决精神的内容问题,从而不可能完全取代以创造精神内容为圭臬的人文手段的作用。我们要合理追求一种技术与精神的适度融合,人文对技术手段的完全拒斥和完全归顺都是不可取的。3、下列对“多巴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巴胺是一种控制人情绪(尤其是幸福、快乐的情绪)的脑内分泌物的化学物

6、质。B在多巴胺的控制下,人们总能保持幸福感和快乐的心情,不再有不满和愤怒。C多巴胺是一种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的化学物质。D多巴胺是一种可人工合成,很可能使人形成技术依赖或“技术成瘾”的化学物质。4、下列表述不属于“多巴胺与人的精神状况以及人的幸福感之间的关联”的一项是( )A在充足的多巴胺作用下,人们可以感觉到爱和幸福,从而增强自己的幸福感。 B从生理根源方面来说,人的一切精神性不良都是与多巴胺方面有密切的关系。C多巴胺这种技术方式造就幸福感是有效的,但它不能解决精神的内容问题。D在多巴胺的控制下,人们总能保持幸福感和快乐的心情,不再有不满和愤怒。5、下列理解和表述,

7、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A文章探讨了运用技术是否会成为获得幸福感的主要手段及这种技术是否会带来新问题等内容。B采用技术来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尽管有负面作用,但也不必担心多巴胺就此成了一种精神麻醉剂。C人文手段和技术手段都能给人带来幸福感,但两种手段所引起幸福感的具体内容却是不相同的。D作者在对技术手段和人文手段的比较中,提倡要合理追求一种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适度融合。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去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于途,蔡泽乃西入秦。 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

8、必困君而夺君之位。”范雎闻,使人召之。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见之,又倨。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蔡泽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者,固义之至也,忠之节也。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于是范雎称善。乃延入

9、生,为上客。 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范雎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新说蔡泽,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俱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纲成君。居秦十余年,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卒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太史公曰:韩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蔡泽等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及羁旅入秦,取秦相,垂功于天下者,固强弱之势异也。然士亦有偶合,贤者多如此子,不得尽意,岂要胜道哉!然此子不困厄,恶能激乎!注释:釜鬲:行厨炊具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都是功成被杀。6、下列加

10、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学干诸侯 干:求托、请托 B昭王新说蔡泽 说:听说 C及见之,又倨 倨:傲慢、放肆D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 困:使窘迫、困窘7、下列全都能体现蔡泽智慧与谋略的一组是( ) 之韩、魏、遇夺釜鬲于途 使人宣言以感怒范雎 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 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 乃谢病归相印 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A B C D 8、下列对文末太史公的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贤能之人有许多都像蔡泽一样,能够拥有偶合的机会,能够为世所用,并尽量发挥自己的才能,挥洒自己的智慧。B有的辩士到了头白也没有获得入仕的机遇,实在是因为游说的效果不大,而非其胸中缺少筹策。C蔡泽

11、之所以能够“垂功于天下”,还有一个原因,是他困于赵而被逐,到韩魏又失釜鬲之后能够激励自奋。D太史公引用韩非“长袖善舞,多钱善贾”的话,是为了说明建立功业要有凭藉和条件的道理。 第II卷(非选择题,共96分)四、(25分)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3分) 译: (2)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4分)译: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小重山岳飞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1)、词中所说的“

12、心事”指什么?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4分) (2)、这首词上下两片在抒情手法上有何不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1、补出下列名句中空缺的部分(10分)(1)、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2)、声声慢中用了叠词的一句是 , , 。(3)、荀子劝学中“ , ”,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4)、作者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显然年老却还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 , ?五、现代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高原与民歌20090708刘志成没有葱葱茏茏的山,没有清清澈澈的河,也没有啁啾

13、的鸟呜和自由自在的牧马,只有那荒原,茫茫苍苍,散漫而无度。唯一有生机的是那些点缀在苍凉中零星的枯柳、疏落的人家,还有经年少水的内流河了。这就是我的陕北高原,赋予我坚强、痴气、真性情与灵泉涌动的生命厚土。那座座光秃而苦焦的丘梁,那令人心酸眼涩的苦难的生存环境,激起了高原人发自心底的吼喊,那宛若军帐中的巾帼花木兰般美且刚烈的酒曲和荡人心魂的野不溜溜的山曲,构成了陕北人精神的根基和陕北的浩瀚史诗。如果没有这些质朴无华的“音乐文学”,陕北高原浑厚的生命况味就会顿失光色,陕北人在精神田园里的耕耘就会付出更多的眼泪和心血。 陕北民歌用它们史诗般的思索和记忆,在高亢而又飘逸的乐音中化作高原风,世世代代、年年月月、时时刻刻,搂抱着陕北破碎的山梁,梳理着陕北的沟沟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