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濉溪县第二中学高考物理第2章静力学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第11课时)复习导学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421071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濉溪县第二中学高考物理第2章静力学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第11课时)复习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安徽省濉溪县第二中学高考物理第2章静力学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第11课时)复习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安徽省濉溪县第二中学高考物理第2章静力学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第11课时)复习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安徽省濉溪县第二中学高考物理第2章静力学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第11课时)复习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濉溪县第二中学高考物理第2章静力学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第11课时)复习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濉溪县第二中学高考物理第2章静力学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第11课时)复习导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学习目标】(在学习完本节课后检查检查自己学习目标是否完成)1、掌握实验的目的、原理、器材、实验过程。2、知道理论结论和实验结论的区别,会分析实验误差。【重点、难点】重点:实验基本原理 难点:误差分析【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这里主要告诉你怎么样做才能完成目标)1、阅读教材掌握实验目的、原理,明确实验过程2、通过做题你会知道这个实验是考试热点,请你要认真学习,学会分析问题。【课前预习】图3-1-1阅读教材回答1、简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2、结合右图说明所用器材3、结合右图简述实验步骤4、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自我检测】(这里的题目是为检查基本概念理解的,做错的主动请同学帮助解

2、决)1、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采取下列哪些方法或步骤可减小实验误差( ACD ) A.两个分力的夹角要适中 B.两个分力的大小也要适中,例如弹簧秤量程5N,两个分力取2.5N左右正好 C.拉橡皮条的细绳要稍长一些 D.实验前,先把所用的两个弹簧秤的钩子互相钩住,平放在桌子上,向相反方向拉动,检查读数是否相同 2关于“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D ) A实验的目的是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两个共点力的合力 B用两只弹簧秤拉橡皮条伸长某一长度时,必须记录的是结点的位置和两弹簧秤的读数,其余都不用记录 C换用一只弹簧秤拉时,应当使橡皮条伸长的长度与前次相同 D使用弹簧

3、秤前,首先应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处,使用时要使弹簧秤与木板平行3、(2014年江南十校二模)某同学为了验证力的合成平行四边形法则,他在竖直墙壁上用图钉固定了一张方格纸,并调整方格线分别水平和竖直。他又在上方钉了两个钉子A、B将两个弹簧秤分别挂在两钉子上,两弹簧秤下面挂钩分别钩住两细绳套,两细绳套的结点O通过另一细绳悬挂重G=10N的物块,静止时呈如图所示状态。读出两弹簧秤的读数分别为F1=6.7N,F2=5. 0N。并标记两力的方向,取下方格纸,按小方格每边长表示1N作出两力的图示。(1)在方格纸上继续完成力的合成作图,并标出合力F;(2)本题中合力F与物块重力G的相互关系及理论依据是( )

4、A、二力平衡,牛顿第三定律B、作用与反作用,牛顿第二定律C、二力平衡,牛顿第二定律D、作用与反作用,牛顿第三定律(3)本实验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A、两钉子A、B不等高B、两条细绳Oa、Ob不等长C、两弹簧秤拉杆和外壳间有摩擦D、力的读数及作图不准确4、(皖南八校2014届第三次联考)在验证二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李华同学选用两个量程为5N的弹簧秤和其他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对于实验中的器材用途或实验操作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在拆去弹簧秤之前最重要的步骤是只记下弹簧秤的示数B细绳套长短影响弹簧秤的拉力方向的准确记录C实验中要保证弹簧秤的弹簧与其他外壳无摩擦D某次实验中

5、,李华用两个弹簧秤互成600角拉橡皮筋,读出弹簧秤的读数都为4N,接下来只要操作合理,就能顺利完成实验验证。52014江苏卷 小明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实验记录纸如题111图所示,O点为橡皮筋被拉伸后伸长到的位置,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时,拉力F1和F2的方向分别过P1和P2点;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拉力F3的方向过P3点三个力的大小分别为:F13.30 N、F23.85 N和F34.25 N请根据图中给出的标度作图求出F1和F2的合力 6(2011年江苏高考)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

6、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_N。(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_。(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答案:(1)3.6 (2)D 7、(2010天津)在探究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

7、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填字母代号)( BD )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 B.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C.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 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 BD ) (填字母代号)A、两细绳必须等长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8.(铜陵一中2012届月考)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

8、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1)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认为:A拉橡皮条的绳细一些且长一些,实验效果更好B拉橡皮条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C橡皮条弹性要好,拉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时,拉力要适当大些D拉力F1和F2的夹角越大越好其中正确的是_(填入相应的字母)(2)若两个弹簧秤的读数均为4N,且两弹簧秤拉力的方向相互垂直,则_(选填“能”或“不能”)用一个量程为5N的弹簧秤测量出它们的合力,理由是_ (1)ABC (2)不能因

9、为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超出了弹簧秤的量程每空2分【拓展提升】1. (2012年浙江)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现有木板、白纸、图钉、橡皮筋、细绳套和一把弹簧秤。为完成实验,某同学另找来一根弹簧,先测量其劲度系数,得到实验数据如下表:弹力F(N)0.501.001.502.002.503.003.50伸长量x(10-2m)0.741.802.803.724.685.586.42用作图法求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53 N/m;(2)某次实验中,弹簧秤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其读数为 2.10 N,同时利用(1)中结果获得弹簧上的弹力值为2.50N,请在答题纸上画出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合;(3)由图得

10、到F合= 3.3 N。2、(2013年马鞍山市第三次质量检测)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则:(1)图乙中的F是力F1和F2合力的 ;是力F1和F2合力的 。(填“测量值”或“理论值”) (2)在实验中,如果只将细绳换成橡皮筋,其它步骤没有改变,那么实验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答: 。(选填“变”或“不变”)(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1)理论值 测量值 (2)不变 (3)B 3(合肥市2013届

11、第二次考试)某同学尝试用橡皮筋等器材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他找到两条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和若干小重物,以及刻度尺、三角板、铅笔、细绳、白纸、钉子,设计了如下实验:将两条橡皮筋的一端与细绳连接,结点为O,细绳下挂一重物,两橡皮筋的另一端也都连有细绳。实验时,先将一条橡皮筋的另一端的细绳固定在墙上的钉子A上,另一条橡皮筋任其下垂,如图1所示;再将另一条橡皮筋的另一端的细绳也固定在墙上的钉子 B 上,如图2所示。(l)为完成实验,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 bce 。 a两橡皮筋的另一端连接的细绳a、b长度要相同 b要测量橡皮筋的原长 c要测量图1和图2中橡皮筋的长度d要记录图1中结点O的位置及过结点O的竖直方向 e要记录图2中结点O的位置及过结点O的竖直方向(2)对该实验“两条相同的橡皮筋”的要求的理解正确的为 c a橡皮筋的材料和原长相同即可 b橡皮筋的材料和粗细相同即可 c橡皮筋的材料、原长和粗细均要相同【课后总结】学完本节课,你一定要归纳一下物理方法或解题方法,标记出自己还没有掌握的或者有疑问的点,并督促自己尽快解决。归纳内容:1、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