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竹石 石灰吟|部编版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34419997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竹石 石灰吟|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竹石 石灰吟|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竹石 石灰吟|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竹石 石灰吟|部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竹石 石灰吟|部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竹石 石灰吟|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竹石 石灰吟|部编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石灰吟竹石第二课时教 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怎样的情感。2、结合两首古诗特点拓展写作技巧。3指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这三首诗。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2、结合两首古诗特点拓展写作技巧。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导学案、PPT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石灰吟和竹石这两首古诗。2新课:(1)读文,初步感知大意:以自学、汇报为主石灰吟A逐句理解:“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千锤万凿:指用铁锤击,用钢钎凿。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经受千锤万凿

2、才出深山,对待烈火焚烧、锤炼看作很平常的事。“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粉身碎骨”指石灰使用时,要碎散成粉末。浑不怕:一点也不怕。浑:全,都。清白:指石灰的颜色纯白,没有斑点。B整体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竹石A逐句理解:“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你看,它的根深深地扎入断裂岩缝中间,像一只手紧紧地抓住岩石,像一口钢牙牢牢地咬定青山。这句诗的意思是: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破裂的山岩之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磨:折磨。“坚进”坚定强劲。任:任凭。尔:你。遭受无数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让

3、它屈服。B整体理解: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诗歌的意思。(2)感悟诗歌情感: 初步感知诗歌情感: 这两首诗,分别描绘的是石灰与竹子,说一说,石灰与竹子给你分别留下怎样的印象?石灰:开采石灰时非常艰苦,烧制石灰时面对严峻的考验。朗读,读出石灰的面对各种考验泰然自若。竹子:长在高山岩石中的竹子。它高大挺拔,扎根艰难与顽强。看图,感受竹子的坚强。朗读,读出长在岩石中的竹子那种在艰难、恶劣的环境中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深入感知作者的情感:再读古诗,诗人仅仅是在赞美石灰、竹子吗?用上咱们上节课学会的方法,联系作者写诗时的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生平,小组讨论,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汇报。石灰吟:抓“粉身碎骨浑不怕

4、,要留清白在人间。”来感受。重点体会“清白”,这个“清白”到底指什么?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是拿石灰自喻。说明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即使是粉身碎骨,也要保持高尚的品格。表达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追求。于谦就是这样,到死也不向恶势力低头,实践了他的誓言。教师小结:这就叫做“托物言志”。石灰与诗人之间有什么联系?朗读,把诗中“物”的形象与所蕴含的精神融合起来,读出作者的情感。竹石呢?汇报: 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引导学生认识到:A竹石也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诗人的情感。作者借赞美岩竹的坚定、顽强,说明做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 朗读,读出这做人的道理。 B再联系诗人的时代背景,我们也能看到诗人自己对当时黑暗、污秽的社会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尚节操。朗读,读出诗人所言的志向。3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古诗,具有什么特点?(托物言志),我们一起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段话。4 总结:在学古诗时,我们一方面要从字面上理解古诗表面的意思,还要结合作者生平与时代背景来看诗隐含的意思。这种方法你学会了吗?背诵这两首古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