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 (13)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34419962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4.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 (13)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 (13)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 (1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 (1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设计理念:语文课堂要体现开放襟怀,把课外的学习引进课内,使古诗的教学变得“充实”“厚实”起来。而且诗人的生平与他诗作蕴涵的精神一脉相承,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设计特色: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如竹与石的对话、把自己假想成郑燮,用情景的创设来加强对文本的体验。教学过程讲究承接、回环,从入课时赏画到结课时在画上题诗,前后呼应,浑然一体。学习目标:1会认生字:破 磨 击 尔 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古诗。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教学重点:4.认识生字,诵读古诗。教学难点: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

2、咏物明志的写法。教学准备:1、课前搜集郑燮的故事,有关竹的诗句2、课件教学流程一、尝试读1送给大家一首诗,出示PPT: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2自主阅读,它是写什么的?怎么理解?生说师板书。(竹)二、解题:1、这首诗与本节课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清代著名诗人、书画家郑燮。(板书:郑燮,提示燮的写法。)谁来介绍一下诗人。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诗-板书竹石。生齐读题目。3、谁能说说对题目的理解。4、你见过竹子吗?对竹子有什么了解?郑燮写的竹石到底写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古诗吧。三.解诗意:1先请一位同学读读古诗,注意要读得正确、流利、字正腔圆。(指

3、名读)评价。“劲”读jng“还”为什么读hai.(据义定音真是一个好办法)齐读。2、刚才初读了诗,有哪些收获,遇到了什么困难?借助小组的力量来解决吧。(小组讨论交流)3、把你的收获的大家交流一下吧。竹石,借助注解,说诗意。4交流、借鉴,逐步优化、深化对诗句的理解。指导讨论“东西南北风”的含义。 四、悟诗情再次默读课文,思考问题:你觉得这是一株怎样的竹子呢,从哪里看出来的?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悟。(一)品“竹”1“咬定”拟人化的语言,一方面可以看出竹子具有顽强的毅力,更是让我们从中体会到了在郑燮的心里已经不是一根普通的竹子了,而是一具有坚强不屈,坚韧顽强品格的人了。刚才我们理解得这么好能读出这种感

4、受吗?(指名读,齐读)2、“破”不仅写出了竹子生长环境的恶劣,学生的想象:竹生长在一个怎样的地方?四季轮回,会遭遇哪些?体现了它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依然挺立的精神。更是体现了竹子的坚强不屈,坚韧顽强的精神。而这也是诗人的志向所在。(谁能读出来。)3突出意象。用一个字概括:这是一竿_竹。(如:劲、倔、强、韧、顽、烈等)师板书:一竿劲竹4、千磨万击还坚劲,可经看出竹子已经经历了很多很多的磨难,一个“还”字说明了竹子没有被困难吓倒。读出你的感悟来。任尔说明了竹子不怕艰难险阻,可见竹子刚强不屈。再次感情读这首诗。(二)品石1学到这里,再回头看看刚开始时的诗,它写的是竹,本诗写“竹”还是写“石”?2研读。

5、从何处读懂石的,重点理解“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领会石的坚、顽。(三)悟“人”1、学到这里,你认为竹子有什么样的品格?2、是呀,在古人的眼里,竹子的空心象征虚心好学,它又有节象征着有节操,再加上竹子形态秀美,亭亭玉立,楚楚动人,所以竹子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郑燮和我们的想法是一致的,这是为了表达自己像竹子一样的刚烈,决不向任何恶势力低头的不屈不挠和高风亮节的品格。所以说诗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师板书;一个屈人。郑板桥被誉为“扬州八怪”,到底“怪”在哪里呢?分三层介绍:一、不与贪宫为伍,爱民如子,说板桥为官时的清廉;二、不求富贵,安贫若素,指板桥平常时候的善举,常散钱于穷人;三、不跟风作画,以画寄情,板桥自有一套作画风格,不随当时世俗画风。从这首诗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诗如其人,人如其诗。我们也从中懂得了学诗不仅仅要读懂诗意,还要通过语言文字看到作者,诗人通过竹石表明了自己刚正不阿和品性,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我们把这种题材的诗叫咏物诗。四、拓展;根据本诗,写一篇小短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