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10)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34419933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10)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10)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10)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10)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10)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1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石 灰 吟 教材解析: 本课是托物言志诗,诗人于谦借写石灰表达自己要做一个坚守高洁情操的人和为国效忠的决心。 若本诗仅只描写石灰的煅烧过程,断没多大的学习价值。本诗高妙之处在于诗人借石灰自喻,吟石灰其实是在喻自己的志向。“少年志则国志”,十七岁的于谦立此志向,且一生都在为此志向做不懈努力,高洁的人品令世人景仰。故教学此首诗,应联系于谦一生不同时期的背景资料,人与诗紧密联系,宜于学生对托物言志诗的理解,更易于学生诗、人合一,在步步学习中,感悟了诗意,深悟诗情。诗的首句写出了开采石灰石的不易,需让学生大致知道古时是如何开采石灰石的。次句描写煅烧石灰的过程,需向学生简单介绍石灰的煅烧过程。“若等闲

2、”三字写出了石灰石面对严峻考验只当作平常的事,其中诗人所要表达的深意应该是仁人志士面对严峻考验的立场和态度。第三句写出了石灰石烧炼成石灰粉,“全不怕”三字写出了石灰的精神,更是寓有革命志士面对牺牲也毫不畏惧的精神。诗的末句是本首诗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升华,诗人直抒胸怀,立志要做“一生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政,性格耿直,曾昭雪冤狱,救灾赈荒,一生两袖清风,深受百姓爱戴。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的一生经历和高尚风格的真实写照。所以教学此诗时,为便于学生深入透彻理解诗、人,出示诗人于谦的资料应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教学进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学情分析: 六年级下 学年的学生,面临小学向中学

3、的过度,他们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自学能力都有了很大提升,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也有一定基础,所以学习此诗应多放手、多联系,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找到同时古诗学习的方法,温故知新,举一反三。所以教学此诗,应先唤醒他们知识经验的积累。由二年级就学习的青松一诗入手,年龄增长了,理解力也不一样了,再诗这首诗提升他们对此诗的感悟。旧的知识一旦唤醒,下面的教学就方便、简单多了。此时再出示竹石,感悟诗人借助生长深山的竹子所要表达的志向。再引入本诗的教学就会水到渠成。因为墨梅一诗与此诗是安排在同一课,学了石灰吟再学习墨梅,学生就驾轻就熟了。教学目标:1、理解诗中“千锤万凿、若等闲、浑不怕、清白”等词的意思。2、能用

4、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3、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教学重点: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教学难点: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教学过程:一、唤醒旧知,寻找共性1、出示青松:唤醒知识积累,引导明白“托物言志”的写法。2、出示竹石,与青松比较诵读,发现诗人所要表达的志向。二、自学诗文,圈疑划难1、出示诗文,按学习古诗五步法自学:(1)读通读顺读出韵味、试着理解字词句,在不能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2)联系课前阅读于谦的资料再读诗,试着理解诗人要表达怎样的情感。(相

5、关资料: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明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三、推敲词句,明意悟情1、检查读诗,理解诗题(1)指名读诗;(2)说说对“吟”的理解,再连起来说说诗题的意思。“吟”:吟诵、赞美 石灰吟:吟诵(赞美)石灰2、逐字逐句,明了诗意(1)、结合文中的彩图试着理解诗意。(2)、提出不理解,师生交流解决。(3)、交流对整首诗的理解。3、引出诗人,感悟诗情,(1)、齐读石灰吟:(2)、诗中的“石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3)、交流于谦资料1:于谦(1398.5.131457.2.16),字廷益,官至少保,世称于少

6、保,汉族,明代名臣,民族英雄。历任监察御史,山西、河南巡抚,兵部尚书等职。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部入侵,英宗被俘,于谦拥立景帝,反正南迁,并率京师群众击退瓦剌军,使千百万人民免遭涂炭,局势转危为安。但英宗复位后,于谦却被诬杀。万历年间昭雪,谥号忠肃。他的诗歌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爱民忠国的于谦竟被佞臣所害!人虽去,声音犹在耳畔。齐读全诗。)(4)、交流于谦资料2: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

7、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l)阎(yn)话短长!两袖清风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闾阎就是里巷的意思,此句的意思是免得被人说长道短。此诗写成后远近传诵,为一时佳话。或于谦拒收礼物小故事。(4)师:在我国文化长廊中,“两袖清风”这一成语就这么因于谦而产生、传扬。于谦(完成板书:一生清白,至死不渝)(5)、感悟诗情:现在你读懂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了吗?六、诵读积累,举一反三1、师: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诗人于谦人生的追求。他不畏权贵的品格和清白高洁的节操永留人间,后人永远崇敬他、怀念他,这首石灰吟也因于谦而被传诵不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齐背、指名背、再齐背2、出示墨梅自读,试着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志向七、作业布置,拓展延伸读读背背下列两首托物言志的诗,也可以自己课外找些托物言志的诗背背。咏 菊 唐黄 巢、画眉鸟宋欧阳修。八、板书设计,突出重心: 古 诗 两 首 石 灰 吟 一生清白 至死不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