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第五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416890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市第五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五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五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五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五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合肥市第五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合肥市第五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肥五中2016-2017年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卷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分数: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2014年4月15日,中国完成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同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第四座科考站泰山站(7658E ,7351S)。据此和下图,回答1-2题。1泰山站到南极点的最短距离约为A2000千米B1500千米C1800千米D2220千米2长城站位于泰山站的A东南B西北C西南D东北右图为某岛国略图,读图完成3-4题。3图中M城位于北京的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4若一架飞机从M城出发,以660km/小时的速度直线飞行,1小时后飞机仪表显示所在纬度为35.5

2、,据此判断飞机飞行的方向最可能是A B C D右图为经纬网图,读图完成5-6题。5从B地到C地,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A一直向东走 B一直向西走C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走D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走6.读经纬网图,纬线AB约是DE长度的A一半 B等长 C1.5倍 D2倍读下列经纬网图,完成7-8题。7以上四幅经纬网图的图幅面积相同,其中实际面积最大的是A区域 B区域 C区域 D区域8四幅经纬网图中分别绘有两条粗短线,符合同一图中两条粗短线实际距离相等的是 A区域和区域 B区域和区域C区域和区域 D区域和区域左图所示区域位于某大陆西岸,结合图中信息回答9-10题。9关于图中河流

3、的叙述正确的是A流向为先向北后向西北B补给类型主要为高山冰雪融水补给C汛期出现在冬季D图中河段长度约为200km10图中甲和乙的数值可能是A400m 650m B800m 350m C400m 550m D800m 650m右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1-12题。11图示区域的最大高差可能是A445m B588mC765m D827m12图中居民点最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是A风沙 B洪水C滑坡 D地震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3-14题。13能正确反映图中沿ab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的是14建设图中水利枢纽的首要目标是A发电B航运C防洪D灌溉下图是沿东经109E的地形

4、剖面图,回答15-16题。15地区的区域特征是A地由于地的阻挡而寒潮影响较小 B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可种植双季稻C地1月平均气温大于0 D地区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16有关地形区农业发展条件及面临的问题,叙述正确的是A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 B地势平坦,草原辽阔C水土流失严重,陡坡应退耕还林还草 D土壤盐碱化严重,多中低产田下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7-19题。17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A50米 B55米 C60米 D65米18图中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A B C D19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米,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A15米 B40米 C65

5、米 D90米 左图为南非夜晚灯光强度指数(指数越高,灯光越强)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完成20-21题。20图中甲地灯光强度指数最可能是A6.5 B7.5 C8.5 D9.521据图可以判断,南非A农业发展水平东高西低 B城市化水平西高东低C人口密度西大东小 D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22-24题。22图中区域位于A非洲B亚洲C北美洲D南美洲23影响图中甲、乙两地植被类型不同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洋流C海陆位置 D太阳辐射24关于图中甲、乙两地附近海域,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地附近海域属于同一大洋B甲、乙两地附近海域海水常年封冻C甲地附近海域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D乙地河口附近海域

6、盐度比甲地低下图为世界四个主要海峡及其周边陆地的轮廓图,请读图完成25-26题。25一油轮沿最近的海上航线从中国上海到意大利的热那亚,经过的海峡有A B C D261月份,船只在经过四个海峡时,最有可能遇到多雨天气的是A B C D读下图,图中河流都是北岸冲刷严重,据此回答27-28题。27甲、乙、丙三图所在的半球及所属的气候类型分别是A甲地属于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乙地属于北半球的温带季风气候B乙位于南半球,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C丙位于南半球,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D乙、丙分别属于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28当丙图中湖面达一年中最大值的时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B乙地

7、盛行西北风C丙地盛行西北风 D乙地高温多雨下图是某大洲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29-30题。2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剖面穿过的地形以山地为主 B乙地所在国家工业集中分布在该国西部C该剖面走向为西北东南向 D乙地所在国农业集中分布在该国北部30关于甲地与所在大洋对岸(同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海水的盐度比对岸海域更高 B甲地上升流比对岸海域更显著C甲地大陆沿岸一派油橄榄林风光 D甲地对岸的沿岸一片草原景观二、综合题(共40分)31(12分)读某地局部不完整信息的假想等高线图(单位:米),图中A、B、C三地为城镇,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中信息说出该地地形的主要类型并简述判断理由。(3分)(

8、2)依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说明甲、乙两村所处位置的相同点。(3分)(3)某中学两组同学进行登山比赛,分别沿L、P线路攀登狮山和虎山。有人建议将出发点设在丙点,你认为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3分)(4)C城镇资源丰富,如果想在A、C两城镇之间兴建公路,把C地的资源运到A地加工出口,请在图中用画出你认为合理的线路,并说明理由。(3分)32.(17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智利葡萄栽培起始于1518年,至1850年已有70多个葡萄品种。能出产品质极佳且拥有本土风格的葡萄酒,价格不贵。如图甲所示为该国最主要的八大葡萄产区。图乙为其中的一个产区。近几年,世界葡萄酒市场波动较大,葡萄酒行业也陷入

9、困境。材料二巴西东南沿海某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材料三北京时间2014年4月2日7时46分45秒,智利西北部附近P处海域发生里氏8.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1)依据材料一,指出图乙中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并简析河流流程短、流量小的原因。(6分)(2)依据材料二,从气候角度简析该地选在6月至7月举办世界杯足球赛的原因。(4分)(3)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分析P处海域发生地震的原因。(3分)(4)有人认为智利可以继续扩大葡萄种植规模,请你说明理由。(4分)33.(11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某区域等年日照时数线图材料二:白酒生产的原料主要是高粱、玉米、稻米、麦类、薯类等

10、。水是白酒的血液,(酒)曲是酒的骨头,粮食则责无旁贷成为酒的肉体。四川在2008年提出了打造白酒金三角(图示阴影区域)发展战略,目前是我国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区域内历史名酒众多:宜宾五粮液,泸州泸州老窖、成都五凤酒、绵竹剑南春等。(1)指出川滇两省区省会城市年日照时数的差异,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5分)(2)分析图示阴影区域发展酿酒工业的优势条件。(6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CBBAC BAACA CBBCA CDCBC DCADA BDBCA二、综合题31每小点1分(1)低山丘陵;海拔大多在2001 000米之间,地势起伏明显。(2)海拔在200400米之间;位于山谷处;有河流流过;跨河分布

11、。(3)不合理。理由:L线路中等高线比P线路中等高线密集,说明该线路的坡度较陡,攀登难度较大;L线路的实际路程略长于P线路。(4)画图:连接CBBA。理由:避开不利地形,地形平坦,工程量小,连接更多的城镇。32(1)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2分);原因:受地形限制,河流发育空间受限;(2分) 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蒸发旺盛(2分)。所以河流短、流量小。(2)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6-7月气温较低(2分),降水少,晴天较多(2分)(3)因为智利地处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3分)(4)智利葡萄栽培历史悠久,经验丰富(1分);葡萄酒品质好、种类多、市场价格不贵具有国际竞争优势(1分);热带

12、沙漠、地中海气候区域广,种植自然条件优良(1分);智利纬度跨度大,热量南北差异大、地形复杂,品种多样(1分)33(1)差异:昆明年日照时数多(2400小时),成都年日照时数少(1200小时)(1分)原因:昆明地处云贵高原南侧,海拔高,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成都地处四川盆地,终年多云雾天气,日照时间短。(每点2分,共4分)(2)西南地区多山地高原,地形起伏大(横断山区山高谷深,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四川盆地山岭环绕,低山丘陵起伏),修建交通线难度大。地壳运动活跃,断层发育,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修建交通线困难多。河流落差大,多急流峡谷,航运条件差。(每点2分,共6分)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