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特色诊治痤疮--黄莺.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4409638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特色诊治痤疮--黄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医药特色诊治痤疮--黄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医药特色诊治痤疮--黄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医药特色诊治痤疮--黄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药特色诊治痤疮--黄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特色诊治痤疮--黄莺.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药特色诊治痤疮寻常性痤疮是一种发生于中青年颜面、前胸、后背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属皮肤科常见、多发损容性皮肤病范畴。西方流行病学调查发现80的青少年曾经患过痤疮。本病好发于青年男女,但青春期后的痤疮患者也日益增多,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貌和心理健康。(一)国内外相关学术技术进展1 痤疮的治疗现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痤疮作为作为门诊多发的损容性皮肤病,其诊治日益受到国内外中医、西医领域的重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几点:1.1 中医的痤疮治疗现状1.1.1 病因病机、辩证分型的理解多种多样赵炳南认为本病因肺胃湿热,外感毒邪而发,故治疗以清肺胃湿热为主,佐以解毒,方选枇杷清肺饮加

2、减。徐宜厚将其诊治痤疮的经验归纳为“四辨”、“十法”。1.1.2 内服外用效验方药报道琳琅满目刘得喜等以自制痘痘消(用桑白皮、地骨皮、知母、黄柏、郁金、川楝子、紫花地丁、蒲公英、杏仁、菊花、土茯苓、桑叶、浙贝母、连翘、银花、大黄、甘草制成瓶装水丸)治疗痤疮60例,疗效明显优于当归苦参丸。李林峰【20】用自制中药面膜(银花、黄芩、丹皮、当归、凌霄花、连翘、白茯苓各10g,白花蛇舌草20g,珍珠粉适量)治疗61例面部寻常性痤疮,炎性皮损总有效率达96.7。1.1.3 治疗手段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中医药内服外用,针灸治疗痤疮也有一定的探索进展。无论是用毫针、三棱针、火针、火罐、耳穴贴压等方法上,都取得

3、了较好的效果。如任幼红等对58例痤疮患者采用局部(痤疮部位)火针配合背俞穴(大椎、双侧肺俞、膈俞、脾俞、肾俞)刺络拔罐治疗58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3。1.1.4 结合科研方法在传统中医领域研究得到普遍应用科研方法在临床研究中的地位尤其重要,很多中医学者经过对科研方法的学习,指导自己的研究,采取了随机分组对照观察等方法进行研究。如冯永芳以痤疮膏(大黄、苦参、黄连、白芷、僵蚕、白及、桃仁、茯苓等组成)外涂治疗寻常痤疮,疗效明显优于硫磺霜对照组。1.2 西医的痤疮治疗现状痤疮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是皮肤科的常见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寻常性痤疮。其药物治疗的原则是作用在痤疮发病的尽

4、可能多的环节,即减少皮脂分泌、溶解毛囊角栓、减少痤疮丙酸杆菌的数目和减轻炎症。1.2.1 内服外用药物整体类别不变,仅为换代产品产生口服药包括抗生素、维甲酸、抗雄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氨苯砜、非甾体类抗炎药、锌制剂、抗抑郁和抗焦虑药等。外用药包括抗生素、过氧化苯甲酰(BP0)、维甲酸、硫磺制剂、壬二酸、水杨酸、含梭链孢酸的过氧化氢霜、外用抗瘢痕药物等。1.2.2 外治方法仍未有重大改变,光疗领域更新发展迅速瘢痕内药物注射及粉刺挤压术结合面膜倒膜等治疗仍继续使用,但在光学治疗领域有了较大的更新发展,如已从传统的蓝光治疗仪,发展到蓝红光照射、吲哚菁绿(ICG)+近红外光(NIR)等。1.3 西药治

5、疗痤疮治疗存在的问题 1.3.1 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易于复发 如仅采用抗生素、安替舒通等药物治疗痤疮,效果不明显。使用雌激素虽能在短时间起到较好的效果,但停药即反弹。 1.3.2 西药治疗副作用明显无论是安替舒通、螺内脂、免疫抑制剂、雌激素、维甲酸类药物,在患者使用后均具有明显的副作用。女性本身因为特殊的经孕胎产、更年期等生理过程,内分泌水平波动较大。如雌激素在治疗痤疮的同时,则会对HPA轴,对整个内分泌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临床上有服用达英-35之后,几个月闭经者。1.3.3 光疗价格较昂贵,许多患者无力支撑1.4 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1.4.1 选取临床疗效佳的中医治疗方法1.4.2 筛选无

6、毒副作用的中药组方1.4.3 对名老中医经验进行传承研究,开发名老中医效验方1.4.4 制定系统、价廉、效佳的特色诊疗方案(三)我院研究及防治的切入点和优势特色钟以泽教授主任医师为四川省名中医,国家名老中医带徒之一,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四十余年,在中医药治疗皮肤病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提出治疗痤疮的“两方四法”,具体如下:1 名中医效验方,即“两方”内服方:三皮消痤汤(桑白皮、地骨皮、丹皮、连翘、白花蛇舌草、夏枯草、桔梗、皂角刺)外治倒膜用方:二黄平痤散(大黄、胡黄连、煅石膏、白芷、芒硝、白花蛇舌草、虎杖、野菊花)2 名中医痤疮辨治经验,即“四法”2.1 清泻肺热法治疗寻常痤疮肺经风热是

7、寻常痤疮发病的主要病因之一。肺合皮毛,面鼻属肺。肺经风热蕴阻腠理,导致腠理毛窍堵塞,皆可使粉刺和毛囊炎性丘疹发生。伴有口干,尿黄,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或数。治宜清肺泻热,凉血消风。方选三皮消痤汤加减:桑白皮15g,地骨皮15g,丹皮15g,连翘20g,白花蛇舌草30g,夏枯草15g,桔梗10g,皂角刺10g,白茅根15g,黄芩10g,浙贝母10g,赤芍10g。2.2 清热解毒法治疗寻常痤疮寻常痤疮患者多有素体肺经阳热偏盛,嗜食肥甘辛辣,胃肠积热是其病因之一。肺与大肠相表里,胃肠壅热,薰蒸于上,凝滞于颜面、胸背而发面部潮红,丘疹红肿,伴有脓疱,伴口苦口臭,便秘溲黄,舌质红,苔薄黄腻,脉弦数。治

8、宜清热解毒,泻肺通腑。方选三皮消痤汤加减:桑白皮15g,地骨皮15g,丹皮15g,黄芩10g,连翘20g,白花蛇舌草30g,苡仁15g,桔梗10g,熟大黄5g皂角刺10g,车前草15g,茯苓15g,夏枯草20g。2.3 健脾化痰法治疗寻常痤疮脾虚痰凝是寻常痤疮反复发作,病程日久的主要病机之一。久病必虚,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水湿内停,日久成痰,湿郁化热,湿热夹痰,凝滞肌肤而发结节,囊肿,疤痕,或伴有口淡无味,大便或干燥或便溏,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滑或沉细。治宜健脾化痰,清热利湿。方选三皮消痤汤加减:桑白皮12g,地骨皮12g,白术12g,桔梗10g,皂角刺12g,白芥子10g,橘络10g,连翘

9、15g,牡蛎15g,郁金12g,夏枯草15g,丹参15g,瓜蒌仁20g。2.4 益气养阴托毒法治疗寻常痤疮病程日久,邪热痰湿瘀血互结,气血不足,易成正虚邪实,气阴不足之势,可致本病旷日不愈。临床症见反复发作,日久不愈,皮损以结节为主,颜面遗留有大量凹陷性萎缩性疤痕,口干气短,舌质红,苔薄白腻,脉沉细。养阴托毒治宜益气。方选三皮消痤汤加减:黄芪30g,炒白术10g,茯苓15g,菟丝子20g,丹皮12g,女贞子20g,枸杞15g,连翘15g,蛇舌草30g,淅贝15g,桔梗10g,刺蒺藜10g,皂角刺10g(三)我院治疗痤疮的中医药特色疗法及其应用效果1 系统的周期循环疗法诊疗方案1.1 无论男女皆

10、有自身的生理周期理论创新我们认为该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转归与人的生理周期密切相关。正如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心者,生之本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通于秋气。肾者,封藏之本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通于春气。脾者,仓廪之本通于土气”,论述了五脏为“本”及其与四时气候的关系,体现了祖国医学人的生理功能“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折射出随着月亮的阴晴圆缺,自然界有潮起潮落,人亦会有生理周期。现代医学对本病病因的描述与内分泌有关。女性每月一次的月经来潮是其一个生理周期,男性虽然没有象女性那样的典型生理标志,但同样有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生理周期。女性寻常性痤疮多数有月经期前后皮损新发或加重的现象;男性亦会有规律可寻

11、。现代医学证实了无论男女,每月的性激素水平均呈现规律性升降,这就是我们提出寻常性痤疮周期循环疗法(以患者初次就诊开始计算,连续治疗四周为一个循环周期,大约一个月,恰好是男女患者一个生理周期)的医学理论基础。1.2 结合钟以泽名老中医经验及其验方设定具体诊疗方案治疗创新钟老认为寻常性痤疮病因主要是热、湿、瘀,病位涉及肺、脾、胃、大肠等脏腑,用药多以清泻肺热,凉血消风;清热解毒,泻肺通腑;健脾化痰,解毒散结和化痰散结,活血化瘀等首选。对久病正虚邪实之人勿忘扶正祛邪,益气养阴托毒。临床应用需灵活掌握,不可千篇一律。辨证论治是首遵之道,治病求本方可获效。所以我们将一个周期分为四周:第一周:平复皮疹,控

12、制新发。灵活运用钟老“两方四法”,辩证论治,每周46剂,水煎服,每次150ml,每日三次。必要时加用金黄散外敷,或西药克林霉素外用制剂涂擦患处。第二周:平衡阴阳,调节内分泌。除遵循“一方四法”进行中医辨证,遣方用药外,根据中医认为雄性激素属阳之观念,加用中医认为属阴的人体胎盘制剂,如市售的胎宝胶囊,每次0.6g,每日三次。目的在于大补肾阴,以阴制阳,达到阴阳平衡,使雄性激素水平相对降低药到病除。第三周:清解余毒,淡化色素。寻常性痤性疮患者颜面、前胸、后背皮损消退后,常有炎症后色素沉着。中医视皮肤表面的颜色改变为气血郁滞,给予活血通络,化瘀散结法治疗,选用三皮消痤汤加减:桑白皮15g,地骨皮15

13、g,丹皮15g,生地15g,白花蛇舌草30g,夏枯草15g,桔梗10g,皂角刺10g,鸡血藤15g,丹参10g,浙贝母10g,赤芍10g,橘络10g。同时加用龙血竭胶囊,每次1.2g,每日三次,以助活血化瘀祛斑作用。因血竭特有的血色可导致中医汤药变色患者难以接受,故改用中成药为妥。第四周:减少皮脂,修复皮肤。此时患者皮损逐渐消退,常常伴有面部皮脂分泌增多,毛孔粗大,治疗需考虑减少皮脂分泌和修复皮肤。中医治疗因较长时间使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品,易耗气伤阴,辨证分型多属气阴不足,正虚邪恋,治疗当选益气托毒,养阴润肤法,给予消瘰丸加减:玄参20g,知母10g,浙贝母15g,牡蛎20g,白花蛇舌草3

14、0g,桔梗10g,刺蒺藜10g,皂角刺10g,丹皮10g,丹参20g,女贞子12g,旱莲草24g。从而达到使皮肤新陈代谢加快,皮脂分泌减少,毛孔细腻,肌肤平滑的效果。要点:若一个周期循环疗法座疮未愈,可依据此法再次循环使用。2 古方新用,应用名中医经验方,内外兼治院内制剂金黄散,钟老名方二黄平痤散配合中药面膜2.1 金黄散的创新化裁金黄散原方出自医宗金鉴,可清热除湿、散瘀化痰、止痛消肿,用于一切疮疡阳证。著名医家吴师机言“外治之里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我院在使用中,结合临床疾病特点、用药特点,加入白芨,取其敛毒消肿又增粘稠之功,多汁而粘之性,不仅在外敷之时效果更明显,且

15、敷之不易脱落。2.2 古方新用,配合中药面膜 适用于寻常型痤疮、皮损红肿不甚,无硬结,以丘疹粉刺为主的皮损。2.2.1 洁面:用适合肌肤的洁面乳清洁面部,炎症、脓疱较严重者改用0.01新洁尔灭或2的碘伏清洁。2.2.2 清理粉刺:用粉刺针清除粉刺(白头或黑头)、炎性丘疹和脓疱。2.2.3 敷面:应用钟老“二黄平痤散”5g,与春娟牌黄芪霜(成都日化用品厂生产)10g,将两者调为糊状,均匀敷于面部。2.2.4 热喷、按摩:使用离子喷雾机热喷面部,同时双手在面部按摩,约15分钟2.2.5 倒膜:外用煅石膏适量,调制成糊状,敷于面部,倒硬膜,待冷取下即可。3 我院痤疮特色疗法的应用效果3.1 疗效表达我院米雄飞、王玉梅等曾灵活运用钟老“两方四法”,以“三皮消痤汤”配合中药“二黄平痤散”倒膜治疗寻常性痤疮69例,倒膜1周1次的4周为1个疗程。结果: 痊愈52例,显效8例, 有效6例, 无效4例,治愈率为75.4%,总有效率为95.7%。足见“两方四法”,内服外治寻常性痤疮疗效明显,发表论文“钟以泽三皮消痤汤配合中药倒膜治疗寻常痤疮”发表于四川中医2006年3期。我院黄莺副主任医师曾发表论文“周期循环疗法治疗寻常性痤疮”于四川中医2006年12期,对本特色疗法的具体应用及原理有深刻的剖析。3.2 解决现阶段痤疮治疗的问题3.2.1 疗效显著,明显降低了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