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优秀员工必备的职业精神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34333912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95 大小: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X年优秀员工必备的职业精神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202X年优秀员工必备的职业精神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202X年优秀员工必备的职业精神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202X年优秀员工必备的职业精神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202X年优秀员工必备的职业精神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X年优秀员工必备的职业精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X年优秀员工必备的职业精神(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员工精神员工精神是一个优秀员工必备的职业精神,也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准则职业基准。敬业,责任,进去,合作,忠诚,创新,高效,服从,在过去的100年来正是这些理念和价值观推动者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并早就了美国政府,军队,工商及学界的大批精英。第1章 敬业是一种职业态度,也是职业道德的崇高表现。一个没有敬业精神的人,即使有能力也不会得到人们的尊重和接受;能力相对较弱但具有敬业精神的人却能够找到自己发挥的舞台,并步步实现自身的价值,最后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广受尊重的人。第1章工作是人类的天职一个人走出学校融入社会,就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从此工作将伴随他的大半生。人为什么要工作?每个人都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

2、对于基督徒来说,答案就在圣经中。上帝创造人类之后,要他们管理其他的受造物,这是上帝赐给人类的工作。在圣经里,圣保罗说:人不工作就没有饭吃。我们由此可以清楚地知道,工作本来就是上帝的旨意,工作就是人类的天职。 如果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会对工作敬业,对上帝负责。信仰上帝的基督徒都会尽职尽责地努力工作,因为他知道上帝在看着他,他对工作不能不以敬畏的心去对待。工作对我们来说是满足而不是负担,这样,我们必定会把工作做得更好。 人终究是社会性的人必须工作 在这个世界上,万物都在悠闲中过烧子,惟独人类在工作着。人不能不工作,文化在日益进步,生活也日趋复杂,到处是义务、责任、恐惧和阻碍,这些东西不是由大自

3、然产生出来的,而是由人类社会产生出来的。 社会是人的产物,没有人就不称其为社会;人终究是社会性的人,必须工作。在社会中,人和人的相互作用是以社会为前提发生的。当欧洲处在信仰时代时,一个城市要建筑一个教堂,石匠、瓦匠、木匠、雕刻家、画家、建筑家全都来了,他们拿出最好的技能献给上帝。一个教堂这样,一个组织、一个社会乃至一个世界也是这样,个人必须拿出最好的表现奉献给生命。不这样,生命便停止,社会便成了一堆死灰。 每一个人都应思考为什么要工作,尤其是工作的社会意义。我所了解的布堪纳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特别迷恋美式足球,是一位铁杆球迷,他从不错过每年1月间的季后赛。原本一场60分钟的比赛,少不了犯规、换场

4、、中场休息、伤停补时、教练叫停等等,这样要耗费很多时间。花这么长的时间在电视机前看比赛,布堪纳感到很浪费时间,竟至产生了 罪恶感。然而,球赛又不能不看,为了在心理上找到平衡,他决定给自己找点事干。他记得 曾经从后院捡了两大桶核桃,于是就把这些核桃搬到客厅里,一边看电视,一边敲核桃,这 样或许能心安理得一些。 布堪纳边看球边敲核桃,还在不停地思考:为什么自己长时间坐在电视机前会有罪恶感?为什么自己这么一会儿没工作就心里觉得不塌实?布堪纳在不断地敲核桃的过程中悟出一个道理:社会赞许工作,工作不仅对个人有好处,对其他人也有好处,如果一个人饱食终日,无所事事,那么除了他自己的得失之外,别人也享受不到他

5、从事生产带来的“交易价值”。 我赞成布堪纳的观点:社会对工作赋予道德上正面的价值,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如果有一天人类停止了劳动,那就意味着人类社会自身的毁灭。除了为赚钱而劳动之外,凭借每天工作的进行,人们还可以满足心理上的欲望,并藉此肯定人生的价值,实现人生质的飞跃。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是一种快乐。 人活在世间必须工作以换取生活 人不能不工作,道理很简单:工作不过是人赖以生存的方式而已。人要吃饭,要养家,要买房,要买车,要供子女读书,还要享受如果想要吃得好、穿得好、把下一代抚育好,就必须工作。我工作我存在,存在就是为了工作,努力工作一定会有好结果。 弗洛伊德在文明及其不满一书中

6、提到:“如果是出于自由意志的选择,为了谋生而从事的日常工作会带来非比寻常的满足感。通过升华,工作能从个人喜好或直觉冲动中发掘潜力,这种原始力量,由于其内在原因要比寻常的力量来得更为强烈。” 人世间的事情就是这样,人们必须工作以换取生活,当然有其他的交换方式,如抢劫、行骗,但某些方式的选择不适当会产生恶果。生活对我们任何人都不容易,我们必须工作,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爱自己。 我们的生活目的不仅仅是赞美上帝和证明他创造的奇迹,更是要通过手和脑的工作主要是脑去消费。我们生活在一个以工作为主导的社会中,被与消费职责紧密关联的工作伦理所控制。过去人们工作是为了创造以便保持我们的温饱;现在人们工作为挣钱

7、,挣钱为消费,消费又促进人们更努力地工作。 无论你有多么崇高的使命感,多么远大的理想,你必须工作,否则在经济上不能独立,其他想法也无法付诸实施。任何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必须工作才能生存。人不能不工作,工作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一个人应为实现自我价值而独立奋斗。 渴望快乐就必须工作 工作可以满足个人,让人快乐。不劳无食的主张只是要把工作的质量降低一些而已,其实无论在何种社会何种组织之下,人是不能甘心闲着的。一个组织存在的价值和目的可分为社会性和利益性两方面,从劳动者个人的目的来说,组织给了你工作,你成为其中的一员,担当了一份职责,你只有做好本职工作,才能享受到劳动的成果安身立命、养家糊口、体验快

8、乐。 “为什么要工作?”你是否这样问过自己?1954年,社会学家怀兹等人对数百名美国人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当你发现自己拥有一笔不必工作也能维持生计的遗产时,你会不会脱离职业人的行列?结果发现,竟然有80的人回答:“即使自己生活富裕,仍然愿意继续工作”。至于理由则有下列种种: 工作是一种乐趣; 希望自己的内心经常保持充实感; 以此维持自己的健康; 通过工作可以促进人际关系; 工作着证明自己是活生生的人; 保持自尊心 对另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工作,你会怎样?”,大多数人是这样认为的: 每天将会无所事事,感到极为无聊; 不再觉得自己是活泼、有生气的; 觉得自己似乎成了废人 在工作中,除非纯粹机械的,没

9、有人不想表现他自己。凡是经过人劳动生产的东西,他的个 人价值也必在里面。这种表现力是与生俱来的,是促使人类做事的原动力。 人需要在工作中寻找其归宿和价值,实现其理想。人总得找点寄托,能够把工作同理想、兴趣、爱好融合起来的人是幸福的。乐队指挥鲍勃克劳斯贝的儿子,曾被问到他父亲和他的叔叔平克劳斯贝每天的生活情形。他回答:“他们永远都在愉快地工作。” “那你长大之后希望怎样呢?”好奇的人又问他。 “也是愉快地工作。”小克劳斯贝毫不迟疑地回答。 是的,人不能不工作,这个道理连孩童都懂,好在人能形成工作的习惯。有了这种工作习惯,人就会习惯任何工作,不管那到底是什么工作。最后,哪怕是不需要工作的时候,人也

10、会渴望工作,这是人的升华。 第1章保持敬业的职业态度态度是我们语言中最重要的词汇,它作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一个人的私生活和职业生活。来自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一个人的成功中,积极、主动、努力、毅力、乐观、信心、爱心、责任心这些积极的态度因素占80%左右。无论你选择何种领域的工作,成功的基础都是你的态度,也可以这么说:态度决定结果。 对待工作的态度,是一个道德问题职业道德。有些员工总是认为工作只是为了公司,而自己从中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好处,既然对自己没好处,那就随便应付一下完成了就可以了。如果一个人本职工作做不好,就会帅去信誉,他再找别的工作,做其他事情都没有可信度。如果认真地做好一个工作,

11、往往还有更好的更有成就的工作等着他去做,这就是良性发展,也就因而拥有更高的信誉和业绩! 职业态度决定敬业强度 一项调查显示:学术资格已不是公司招聘首先考虑的条件,更重要的是新招来的员工有正确的工作态度。大多数雇主认为,迄今为止,这是公司在雇佣工作人员时最优先考虑的,其次是工作人员应该具有职业技能,接着是工作经验。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总裁丽贝特博伊尔说:“公司聘用人的标准是敬业精神。我认为,工作是一个人的基本权利,有没有权利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则看他能不能认真地对待工作。公司给一个人工作,实际上是给一个人生存的机会,如果能认真地对待这个机会,也才对得起公司给予的待遇。”毫无疑问,工作态度已被视为组织遴

12、选人才时的第一标准。 敬业是一种职业态度,也是职业道德的崇高表现。一个没有敬业精神的人,即使有能力也不会得到人们的尊重和接受;能力相对较弱但具有敬业精神的人却能够找到自己发挥的舞台,并步步实现自身的价值,最后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广受尊重的人。敬业精神的强度取决于一个人的职业态度。在我们这个国度里,人不论职位高低,没有贵贱之分,敬业精神始终如一,人们对从事社会服务的体力劳动者的工作非常尊重。这种敬业精神随时都可以在机场、饭店、商店等公共场所见到。在机场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年轻美貌的女子穿着机场的工作服,在一丝不苟地清扫着地面,从她们的脸上丝毫看不到有什么自卑的表情。在饭店用餐,同样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13、当你用完饮料后,热情的女服务员立即友好地问你:要再来一杯吗?就餐中,她们不停地换盘子,擦净桌面,就餐完毕后,还热情相送。 无论我们做什么工作,有多么远大的理想,首先是要把我们的本职工作做好。即使是很普通的人,也应有着很强的敬业精神。经常为我服务的加州马克西姆饭店的一个老招待,当招待员40多年,但是他干这份工作非常愉快,他认为自己没有受过高等教育,能做这份工作已经很满足了。他自己的心态很平和,就他所干的招待这份工作来说,他干得非常出色,非常具有敬业精神。 圣经里的工作态度 下面我要介绍两位现代管理的最佳观察者赫茨博和麦格雷斯所提出的观念,他们在此提供了新的视野,这两个人有趣的观点是相互交织的。

14、赫茨博指出现代人与两位圣经人物的类似性。他说,如果我们认为现代人的工作态度类似亚当,则是一件事;如果我们认为现代人的工作态度类似亚伯拉罕,则又是另一件事。我们现在重温一下这两位圣经人物的个性。 圣经创世纪篇告诉我们说,亚当悠闲地生活在伊甸园中,除了知道自己得到舒适的照顾外,什么也不知道。他违反上帝的告诫而偷吃了智慧之果,因此被赶出了乐园,他受到的惩罚之一是,从此必须工作。因此,对亚当来说,工作是他不能不做的事。 相反,亚伯拉罕则是受到挑战而工作,因为他被视为能负责有能力的人。上帝替他设下了领导角色,因此亚伯拉罕就多年地执行他的职责。他是一位不但因为工作该做就做,而且能看出工作的意义,以及在工作

15、中获得满足感而有成就的人。 赫茨博认为,在我们当中,有些人是亚当,有些人是亚伯拉罕。但是他强调,为了达到目标而工作比起只为了执行任务而工作,可以给人更多的满足感。因此他告诉人们:工作是有趣的,它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满足感,我们不应该做一个只为了薪水而工作的人。 麦格雷斯认为,我们应该从两种角度去看员工,并且将之区分为X型人和Y型人。这并非是说人只能属于这两类,而是我们倾向于把人归于这一类或那一类。X型人比较懒惰、对工作没兴趣、需要鞭策、追求保障,并且对冒险没兴趣。Y型人渴望工作、能自动自发、希望有所成就,并且对挑战非常有兴趣。 X型人与亚当的观点是一致的,认为工作是件苦差事,Y型人认同亚伯拉罕的观点,对他们来说工作是一种挑战。问题是:对待工作,你属于哪一种人? 我认为我自己属于Y型人。即使我做一名员工,我也会自动自发地做事,不需要管理者过多地发号施令;我喜欢工作而且会多做事,不需要管理者多做工作分配和追踪;我喜欢接触新工作,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