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复习之大题精做7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及外交(教师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34330915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54.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历史复习之大题精做7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及外交(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届高考历史复习之大题精做7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及外交(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历史复习之大题精做7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及外交(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历史复习之大题精做7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及外交(教师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贸易战的背后往往有政治利益或意识形态的较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美国政府就确定了要利用经济手段对新中国施加压力的方针。国务卿艾奇逊在1949年2月28日向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关于美国对华贸易的政策的报告时就说,中共既要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题,又要重建国家,它势必寻求外援,寻求与西方的贸易,因此“在共产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现实之间的第一个冲突大概会具体地在经济领域中产生”,“正是在对华经济关系领域中美国具有对付的最有效的武器”。3月3日,这一报告作为国家安全委员会第41号文件获得总统批准。 摘编自陶文钊禁运与反禁运:五十年代中美关系中的一场严重斗争 材料二 2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维持对华的严格的贸易管制,不仅使美国商业在国际市场上处于受歧视的不利地位,美国每年还要为此付出4 000万7500万美元的经济代价,而且这种管制中的治外法权“成为美国与西方盟国经济摩擦的火种,进而发展成为二者之间的外交问题”。尼克松在其回忆录中也承认这样的事实:近20年来,美国一直在世界上鼓吹和带头孤立和封锁新中国,不但没有奏效,反而招致自己对华利益的巨大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尼克松政府决定缓和对华的贸易管制,作为调整对华政策的突破口。 摘编自何海波尼克松政府对华贸易管制政策的缓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总统批准艾奇逊报告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

3、纪70年代尼克松政府决定缓和对华贸易管制的背景。 (3)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合作与分歧”为主题,就1949年以来的中美关系的发展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对华经济关系领域中美国具有对付的最有效的武器”可以概括。第(2)问结合材料二“自己对华利益的巨大损失”“成为美国与西方盟国经济摩擦的火种”得出。第(3)问围绕“合作与分歧”这个主题,结合中美关系的史实,按照阶段进行论述即可。【答案】(1)原因:美国敌视社会主义阵营,希望通过贸易遏制新中国。 (2)背景:贸易战导致美国经济严重受损,美国与盟友关系紧张。 (3)

4、小论文(例文):中美关系总体朝向健康良性的合作方向发展,但时有分歧。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政策,中美关系几乎隔绝。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于是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缓和,自此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新时期以来,中美两国合作交流的程度大大加深,但美国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中国以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外交政策的目标,两国在经济、政治等领域仍有摩擦。【点睛】本题设问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与两极格局的形成与演变属于横向比较型非选择题,解答此类试题要在解读史料基础上对教材内容的

5、重新整合,这是对学生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在做此类题时要善于运用历史理论进行分析判断。经常用的基本理论有共性和个性关系的原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原理,量变与质变的原理。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要从同中找异,从异中求同。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49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宣布“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下,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要求“蔑视和批判欧、美、日本资本主义国家一切反人民的法律、法令”,“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国家观、法律观”。这一时期,制定了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大行政区人民委员会组织通则、惩治反革命条例、惩治

6、土匪暂行条例、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土地改革法等法律。在立法中,大量的苏联法律被引进,当时还聘请了苏联许多法学家来华传授苏联法学。材料二 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1988年,宪法第11条增加“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1993年,宪法第15条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新时期以来,在有关国家组织和国家制度建设、民事和商事、刑事、行政行为和公民基本权利保护、经济、军事和国防等方面制定了大量法律。特别是经济方面,陆续制定了商标法、会计法、审计法、银行法、保险法计量法、公司法、外资企业

7、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等。1979年1997年,全国法院工作人员从5.8万人发展到29.2万人。到1996年,全国专门的检察人员发展到15.7万人。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蔡定剑历史与变革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法制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其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法制建设的新发展,并说明其影响。【答案】(1)特点:摧毁国民政府旧法统;否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法制建设指导思想;侧重于国家政权建设;受苏联法制影响较深。背景: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需要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

8、恢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秩序,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敌视遏制新中国;中苏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并且建立友好关系。(2)新发展:制定新宪法并根据时代需要加以修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展完善;注重经济立法工作;司法工作队伍壮大。影响:社会主义法制进一步完善;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解析】(1)结合材料“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下,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蔑视和批判欧、美、日本资本主义国家一切反人民的法律、法令”,“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国家观、法律观”可以答为:摧毁国民政府旧法统;否定

9、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法制建设指导思想;侧重于国家政权建设;受苏联法制影响较深。第二小问,要结合建国初期的国际国内环境进行归纳,可以答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需要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秩序,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敌视遏制新中国;中苏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并且建立友好关系。(2)由材料“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国家制度建设、民事和商事、刑事、行政行为和公民基本权利保护、经济、军事和国防等方

10、面制定了大量法律”和“1979年1997年,全国法院工作人员从5.8万人发展到29.2万人。到1996年,全国专门的检察人员发展到15.7万人。”可以答为:制定新宪法并根据时代需要加以修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展完善;注重经济立法工作;司法工作队伍壮大。第二小问,要结合新时期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和法制建设等方面作答。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2年九届人大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报告,正式拉开国务院精简、合并机构的序幕。地方政府根据中央政府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于1983年也开始精简机构。在经济发达地区,将省辖中等城市周围的地委、行署与市委、市政府合并,由市领导周围各县。同时,中

11、央决定下放权力,扩大地方的自主权。主要是扩大省市地方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和权限,中央政府对经济的管理开始由直接管理向间接控制过渡。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材料二 根据1954、1975、和1978年三部宪法的规定,只有全国人大享有制定法律的职权。1982年宪法根据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扩大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权,对二者的立法权限作了具体划分。建国以来,我国颁布的各种重要的法规近两千件,但总的说来还是不健全不完备。 论我国新时期的经济立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代对地方政府管理机构进行了哪些改革探索。(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扩大全国人大常委

12、会立法权的意义。(5分)【答案】(1)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精简机构;实行省市县三级管理体制;扩大地方自主权。(2)意义:有利于建立多层次的立法体制;推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利于推动新时期经济建设【解析】(1)据材料“地方政府根据中央政府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于1983年也开始精简机构”得出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精简机构;据材料“在经济发达地区,将省辖中等城市周围的地委、行署与市委、市政府合并,由市领导周围各县”得出实行省市县三级管理体制;据材料“中央决定下放权力,扩大地方的自主权。主要是扩大省市地方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和权限,中央政府对经济的管理开始由直接管理向间接控制过渡”得出扩大地方自主权。(2)结合立法权对法律建设的作用和法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说明新时期扩大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权的意义。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