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生物复习之大题精做5植物的激素调节 教师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34330686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生物复习之大题精做5植物的激素调节 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届高考生物复习之大题精做5植物的激素调节 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生物复习之大题精做5植物的激素调节 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生物复习之大题精做5植物的激素调节 教师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例1某研究小组切取某种植物胚芽鞘的顶端,分成甲、乙两组,按下图所示的方法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再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去顶胚芽鞘切段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胚芽鞘切段的弯曲程度(角),测得数据如下表。据此回答问题。(1)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属于极性运输,这种运输的方向是_。(2)上图中角形成的原因是_。(3)据表可知乙组中左、右两侧的琼脂块所引起的角基本相同,但小于甲琼脂块所引起的角,原因是_。【答案】(1)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 (2)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进入胚芽鞘切段的左侧,使胚芽鞘左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右侧,引起胚芽鞘左侧生长快于右侧,形成角 (3)乙左右两侧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基本相同,

2、但小于甲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解析】(1)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方向运输,称为极性运输。(2)生长素的产生部位是胚芽鞘顶端,其作用是促进植物生长。切去顶端的胚芽鞘切段不再生长,但在切口处放上含有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后,生长素向下运输,胚芽鞘切段将继续生长。图中在胚芽鞘切段左侧放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进入胚芽鞘左侧,使该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右侧,细胞生长的速度大于右侧,形成角。(3)生长素在胚芽鞘顶端能进行横向运输和极性运输。生长素不能透过云母片,乙中从胚芽鞘中央纵向插入云母片导致生长素只能向下运输,导致左、右两侧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几

3、乎相等,约是甲图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的一半。左、右两侧琼脂块中生长素的促进作用大体相等,所引起的角基本相同;甲琼脂块中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大于乙中左、右两侧琼脂块中生长素的促进作用,所引起的角大于乙中左、右两侧琼脂块所引起的角。例2香瓜果实芳香浓郁,下图为香瓜果实成熟过程中香气物质合成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乙烯通过_方式进入靶细胞,与_结合后,通过调控细胞合成_促进香气物质的产生。此种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属于_类型。(2)转录时,与DNA中起点结合的酶是_。从图中可看出翻译过程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_,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_。(3)科研人员选取若干生长状态一致

4、的香瓜,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实验,其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可知,内源乙烯产生量在第_天达到最高;外源乙烯对L酶活性的促进作用在第7天最显著,理由是 。【答案】(1)自由扩散 受体 L酶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从而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RNA聚合酶 从左向右 在短时间内合成较多的肽链 (3)4 外源乙烯处理组与对照组的L酶活性差值最大【解析】(1)乙烯进入细胞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不需要载体,为自由扩散的方式。据题图可知,乙烯进入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后,调控细胞核内相关基因表达形成L酶。在L酶的作用下使亚油酸转化形成香气物质。该过程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从而间接控制生物

5、体的性状。(2)RNA聚合酶可与DNA中RNA聚合酶结合位点识别并结合,从而催化DNA转录形成RNA。图示中右侧的核糖体上翻译的肽链较长,说明翻译的方向是从左向右,即翻译时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向右。一个mRNA上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可实现在短时间内合成较多的肽链。(3)据图中实验数据可知,对照组在第4天L酶活性最高,故内源乙烯产生量在第4天达到最高;第7天,外源乙烯处理组与对照组的L酶活性差值最大,故外源乙烯对L酶活性的促进作用在第7天最显著。1研究环境因素对植物生理活动的影响和研究植物激素间的共同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光照强度增大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之

6、提高。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值时,增加光照强度,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再提高,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 等。(2)研究发现,棉花的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树冠的大小。为提高产量,需要在适宜的时期对棉花植株进行_处理,以解除_。(3)我国北魏农学著作齐民要术要求栽种农作物时要“正其行,通其风”,这一做法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其生物学原理是 。(要求答出两点)(4)如图为去掉某植物顶芽前后,侧芽部位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变化及侧芽长度变化坐标曲线图据图分析:激素甲代表的是_。高浓度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侧芽萌动分别起的作用是_。【答案】(1)温度、CO2浓度 (2)打顶(或摘除顶芽) 顶端优势(

7、或顶芽对侧芽的抑制) (3)可增大田间浓度;使植株均匀分布,有利于充分接受光照;可降低田间温度,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CO2的消耗 (4)生长素 抑制、促进【解析】(1)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值时,增加光照强度,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再提高,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温度、CO2浓度等。(2)在适宜的时期对棉花植株进行打顶(或摘除顶芽)处理,以解除顶端优势(或顶芽对侧芽的抑制),可提高棉花的产量。(3)“正其行,通其风”,这一做法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其生物学原理包括可增大田间浓度;使植株均匀分布,有利于充分接受光照;可降低田间温度,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CO2的消耗等。(4)分析题图可知,激素甲代

8、表的是生长素;高浓度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侧芽萌动分别起的作用是抑制、促进。2为研究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调控植物根生长的机制,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1)IAA可在植物顶芽内合成,并运输到根部,调控植物根生长。植物体内GA的合成部位主要是_。(2)研究者推测在细胞内IAA通过GA调控根的生长,为证实上述推测,研究者进行了如下实验。以拟南芥_(填“GA合成缺陷型”或“GA不敏感型”)突变体为实验材料进行如图所示处理,测定初生根长度。图中结果表明IAA能够_拟南芥初生根的生长。去除顶芽后,突变体对赤霉素的反应_(填“增强”或“减弱”)。RGA是一种具有抑制生长作用的蛋白质,该蛋白的降解可

9、受GA调控,拟南芥幼苗的根尖细胞中存在该蛋白。(3)综合上述实验,推测顶芽合成的生长素调节根生长的作用机理是_。【答案】(1)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幼芽 (2)GA合成缺陷型促进减弱 (3)顶芽合成的IAA运输到根部,通过GA降解RGA蛋白,从而解除RGA蛋白对根的抑制作用【解析】(1)赤霉素(GA)是一种植物激素,主要由植物的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幼芽等部位产生。(2)根据题意分析,研究者推测IAA是通过GA调控根的生长的,自变量为IAA的有无和GA的有无,因此应该选择GA合成缺陷型突变体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调控植物根生长的机制,据图分析可知该实

10、验的自变量设为顶芽的有无、植物激素种类等,因变量是拟南芥初生根长度。完整植株分别施加水和赤霉素作为对照,发现赤霉素能明显促进拟南芥根的生长;去掉顶芽后,植物体内不能产生生长素,导致施加赤霉素的初生根长度都明显减小,说明去掉顶芽后植物对赤霉素的反应减弱;而去掉顶芽并施加生长素和赤霉素的组,初生根长度与完整植株施加赤霉素的相同,说明生长素可以促进拟南芥初生根的生长。(3)综合(2)中观点,IAA通过GA促进根的生长,可以推断GA可以促进RGA蛋白(抑制生长的蛋白质)的降解而促进根的生长,推测顶芽合成的生长素调节根生长的作用机理是顶芽合成的IAA运输到根部,通过GA降解RGA蛋白,从而解除RGA蛋白

11、对根的抑制作用。3科学家把生长状态一致的茶树幼茎和幼根平均分为6组,用不同浓度的外源生长素处理,30天后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茶树幼根中的_经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生长素在幼根中由根尖向基部的单方向运输称为_。(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有:_(答出两条)。(3)根据实验结果_(填“能”或“不能”)确定促进幼茎生长的最适外源生长素浓度是104mol/L,理由是_。(4)在生产实践中,采茶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随着采摘次数的增加,新梢的数量大大增加,从植物激素调节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答案】(1)色氨酸 极性运输 (2)外源生长素促进幼茎生长;外源生长素对幼根生长的作用

12、具有两重性;不同器官对相同浓度的外源生长素敏感程度不同 (3)不能 浓度梯度过大,最适外源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或小于104mol/L(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4)采摘掉顶芽,解除了顶端优势【解析】(1)生长素可由色氨酸经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根尖)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基部)称为极性运输。(2)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外源生长素对幼茎生长有促进作用;外源生长素对幼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幼茎、幼根对外源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即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外源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促进幼茎生长的最适外源生长素浓度介于106与102mol/L之间,可能大于104 mol/L,也

13、可能小于104mol/L。(4)采茶时,摘除顶芽后,顶端优势被解除,使得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导致侧芽发育,新梢数量增加。4植物侧芽的生长受IAA及其他物质的共同影响。有人以豌豆植株为对照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一:分组进行去除顶芽、去顶芽并在切口处涂抹IAA处理后,定时测定侧芽长度,见图1;实验二:用14CO2饲喂叶片,测定去顶8 h时侧芽附近14C放射性强度和IAA含量,见图2。(1)IAA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分子,顶芽合成的IAA向“下端”运输的方式一般为_。(2)实验一中,32h时,组侧芽长度明显小于组,其原因是_,这说明了生长素作用的特点具有_。(3)实验二中,14CO2进入叶绿体后,除了合成的葡萄糖带有放射性外,氨基酸、脂肪酸也带有放射性,由此对光合作用有什么新的认识?_。(4)综合两个实验的数据推测,8 h时组侧芽长度明显大于组,但IAA浓度并没有减少请对这些结果提出合理的推测:_。【答案】(1)极性运输 (2)涂抹的IAA运输到侧芽附近,高浓度的IAA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两重性 (3)光合作用除了合成淀粉外,还可合成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合理即可) (4)组去顶后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