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政治复习之大题精做8 生活与消费(学生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34330667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政治复习之大题精做8 生活与消费(学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届高考政治复习之大题精做8 生活与消费(学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政治复习之大题精做8 生活与消费(学生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政治复习之大题精做8 生活与消费(学生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例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于2019年5月15日在北京开幕。围绕“亚洲文明交流互签与命运共同体”主题,大会将为亚洲文明互学互鉴、繁荣发展搭建平台。关于文明交流互鉴,习近平主席曾有过精辟的论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我们要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不能唯我独尊、贬低其他文明和民族,人类历史告诉我们,企图建立单一文明的一统天下,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2014,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亚洲各国人民要从悠久的历史文明中汲取养分,凝聚对亚洲价值的集体认同,拓展人文交流合作,夯实睦邻友好的社会民意基础,把“

2、和”、“合”的传统理念付诸于此相处之道,把修睦合作的薪火世代传承下去。2015,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2017,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我们要积极架设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深入开展教育、科学、文化、体育、旅游、卫生、考古等各领域人文合作,加强议会、政党、民间组织往来,密切妇女、青年、残疾人等群体交流,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2019,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

3、知识,分析习近平主席的精辟论述所体现的政治学道理。例2.(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系统地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中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者。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中国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维和摊款出资位居前列。在应对气候变化上,中国率先批准巴黎协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中国对全球减贫

4、的贡献率超过70%。中国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6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结合材料,运用国际社会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招待会上,习近平主席两次强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重大。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习近平主席给出的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中共报告中,明确中国

5、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如同西班牙共产党主席何塞森特里亚所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着眼全人类的福祉,为推动世界和平开辟了新的路径。这是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应当为人类社会发展承担的历史职责,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支持的原因。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2019年7月25日,习近平主席应邀出席南非约翰内斯堡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并发表讲话指出,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未来10年将是世界经济

6、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10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积聚力量,给全球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将加速演变,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势不可当”;全球治理体系将深刻重塑,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前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多边主义和多边贸易体制受到严重冲击。“要合作还是要对立,要开放还是要封闭,要互利共赢还是要以邻为壑,国际社会再次来到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说明我国如何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2019年11月5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旨在坚定支持贸

7、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本次中国进博会延续“新时代,共享未来”的主题。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也将为全球各国带来更多发展机遇。此次进博会有181个国家、地区、国际组织与会,3800多家企业参展,参展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到200多家,超过40万名国内外采购商到会洽谈贸易。习近平指出,中国进博会不是中国独唱,而是世界各国大合唱。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什么不是中国独唱而是世界各国大合唱?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习近平同志在报告中说: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贡献中国

8、智慧和力量。他具体提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在打造命运共同体中,发挥

9、大国作用。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亚信峰会上提出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新安全观。他指出,安全应当是普遍的、平等的、包容的,任何国家都不应该谋求垄断地区安全事务,侵害其他国家正当权益,也不能靠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发展是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总钥匙”,要安全和发展并重,努力形成区域经济合作和安全合作良性互动、齐头并进的大好局面,以可持续发展促进可持续安全。亚洲的事情,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办;亚洲的安全,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维护。(1)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亚洲各国为什么要树立新安全观。(2)分析习近平倡导的亚洲新安全观是如何体现我国

10、外交政策的。例1.【答案】主权国家具有平等权,不分大小强弱,在国家事务中一律平等。亚洲各国应开展文明对话、和平共处,不能唯我独学、贬低其他文明和民族。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关系,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亚洲各国应凝聚价值认同,夯实睦邻友好民意基础,让修睦合作的薪火世代传承。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精神,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积极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积极推进“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建设。习近平主席的论述符合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符合全球化和多极化的要求。习近平主席的观点有利于构建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一带一路”建设将积极架设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

11、推动各国相互理解,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我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性质要求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外交环境,促进我国与亚洲各友好国家的共同发展。【解析】本题以习近平主席在不同的场合对文明交流互鉴的论述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题要求考生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习近平主席的精辟论述所体现的政治学道理。本题紧紧围绕教材重点内容,结合社会热点命题,有利于绝大多数考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成就感,同时也有一定的区分度。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对材料进行充分解读,从中提取出关键性的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作答即可。本题着重考虑从主权国家的地位、国际关

12、系的决定性因素、当今时代的主题以及我国的外交政策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即可。例2.【答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有利于促进我国及世界各国在共同发展中实现合作共赢;能够更好地协调政策与行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实现世界的普遍安全与持久和平。【解析】材料第一段介绍了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第二段介绍了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作出的努力。回答问题,可结合第二段材料,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有利于实现国家间的合作共赢等角度分析。1【答案】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1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广大国家的共同利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顺应多极化发展趋势,倡导构建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在全球治理中赢得国际社会信赖,增强互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为各国分享发展机遇,为实现包容性经济增长贡献中国智慧力量。【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支持的原因。属于原因类主观试题,知识限定不明确。根据材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着眼全人类的福祉,为推动世界和平开辟了新的路径。这是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应当为人类社会发

14、展承担的历史职责,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可以从国家利益、我国外交政策、时代主题、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方面分析说明。【名师点睛】我国在对外关系中为什么和怎么做(答题模板)(1)为什么?答题要素:必要性(权利义务、外交政策、国家利益、国际形势等)意义(国内、世界)必要性: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际形势的要求(符合时代主题和时代潮流、符合多极化趋势);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意义:对我国:提升国际地位、展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等。对世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推进世

15、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2)怎么做?答题要素:国际义务国际竞争国际形势国际关系外交政策国际社会成员角度:积极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义务,自觉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国际竞争的实质角度:抓住战略机遇,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国际形势角度: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国际关系角度: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外交政策角度: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2【答案】把握时代主题。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推动建设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世界多极化。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各种和平力量的团结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进世界多极化,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提升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为应对世界大变局奠定基础。坚持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基本目标、宗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