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霍林郭勒市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317110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霍林郭勒市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内蒙古霍林郭勒市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内蒙古霍林郭勒市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内蒙古霍林郭勒市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内蒙古霍林郭勒市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霍林郭勒市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霍林郭勒市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霍林郭勒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注意事项: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50分)1、 选择题(请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表格内。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1987年,北京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清单,下列早期人类中,在此遗址生活过的是 元谋人 北京人 蓝田人 山项洞人A.B. C. D.2.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米饭,到普通的青菜,到各种山珍海味不管是在哪一地方,蔬菜都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佳肴。以下远古人类中最早种植粟和蔬菜的是: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

2、居民 D.河姆渡居民3.禅让制是一种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制度,其方法是A父亲传子 B兄长传弟 C母亲传女 D民主推选4.西周众多的诸侯,是通过下列哪个制度产生的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5.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爆发平民大起义 B.诸侯内乱不听从中央领导C.末代国君的统治昏庸残暴 D.少数民族攻破都城6.商代最突出的手工业是A.纺织业 B.制陶业 C.冶铁业 D.青铜制造业7.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早在战国时期,秦国李冰曾在岷江修筑过类似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发挥着防洪灌溉的巨大功能。这项工程是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大运河8.郭沫若说:“一片甲

3、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A.商代文字 B.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C.字母文字的起源 D.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文字9.小明感冒了,到医院去看病,医生先看了小明的脸色,又听了他的胸部,然后问了一下他的感觉。请问,这种诊断疾病的方法是由谁总结出来的?A. 张仲景 B.李时珍 C.华佗 D. 扁鹊10.我国民间节日“端午节”的划龙舟、吃粽子是为了纪念A.孔子 B.孙子 C.屈原 D.韩非子11.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12.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连年灾荒,百姓无法生活 B.民族矛盾尖锐 C.秦统治者的暴政 D.

4、戍边误期,按秦律当斩13.“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高祖建的政权称西汉。被称作高祖的是 A.陈胜 B.吴广 C.刘邦 D.项羽14.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 B.汉武帝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C.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了 D.汉武帝时,匈奴的势力衰弱15.正在央视电视剧频道热播的昭君出塞,引起了观众对历史上这位“落雁美女”大义和亲的辉煌事迹的极大兴趣。你知道王昭君和亲主要是因为A为了个人幸福,打破传统观念 B不畏艰险,不辞劳苦C以西汉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密切了汉匈友好关系D忍气吞声,忍辱负重16.下

5、列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A张衡 B蔡伦 C张仲景 D华佗 17.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三国志 B.汉书 C.春秋 D.史记18.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东汉的张仲景对中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撰写的一部著名医学著作是A.九章算术 B.齐民要术 C.伤寒杂病论 D.本草纲目19. 下列成语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是揭竿而起 风声鹤唳 破釜沉舟 草木皆兵 斩木为兵纸上谈兵 问鼎中原 退避三舍投鞭断流A BC D20“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反映的是我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何处经济开

6、发的情况? A江南地区 B江北地区 C黄河流域 D长城以北21. 我国古代北方农民南迁,其主要原因是A.南方气候优于北方 B.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C.北方统治者实行移民政策 D.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的劳动力22. 三国后,江南地区的开发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B.大片荒地被开垦为良田C.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 D.作物以种植小麦为主23. 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 A.张仲景 B.蔡伦 C.祖冲之 D.贾思勰24.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A.九章算术 B.水经注 C.齐民要术 D.缀术25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

7、艺术作品是 A敦煌莫高窟的飞天 B吴道子的画 C云冈石窟的浮雕 D王羲之的书法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道小题,共36分)26(共14分)考察古今中外的历史,我们发现:改革(变法)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材料一: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 史记材料二:商鞅之法,良法也。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把因懒惰不务正业而致贫困的人及其妻子儿女收为奴隶,以此杜绝人力和物力等资源的丧失损耗)。材料三:鲜卑姓氏改为汉姓表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拓跋元贺赖贺丘穆陵穆独孤刘步

8、六孤陆贺楼楼请回答:(1) 材料一中辅佐齐桓公称霸的贤相是谁?(1分)桓公最后取得了怎样的成就?(2分)(2)材料二中“商鞅之法,良法也”,请简要概括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3分)(3)材料三指的是历史上的什么改革?(2分)材料涉及的改革内容是什么?(2分)这次改革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 (4)你认为三位改革者有什么样的共同品质? (2分)27.(共12分)2013年9月,的中亚四国行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他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将为复兴古老的丝绸之路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21*cnjy*com 图一 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 图二 丝绸之路 (1) 图一中拜别汉武帝的是谁?(1分)从他身

9、上你感受到了哪些可贵的精神?(2分) (2)图二中所示的这条享誉古今中外的“丝路”起点在哪里?(1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条“丝路”有何历史作用?(2分(3)图一中的拜别者为图二中路线的开通做出了什么贡献?(2分) (4)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机构?(2分)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2分)28(共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202年,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绍的大军作战,打败袁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材料二: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军决战。孙权的大将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战的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打败曹军。材料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10、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的是哪两次战役?(2分)这两次战役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特点?(1分) (2)为什么曹操会在两次战役中有不同的结局?(2分) (3)材料二反映的战争之后形成了什么局面?(2分)(4)材料三中的这首诗抒发了曹操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2分)他的抱负实现了吗?(1分)三、探究题(共14分)29.观察下面的三幅图,他们都是我国历史上很有名的历史人物。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图一 秦始皇 图二 汉武帝 图三 孔子(1)图一、图二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君主。为加强中央集权,他们分别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2)图一、图二的

11、人物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有何不同?(4分)其共同目的是什么?(2分) (3)图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思想家,创立了哪一学派?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2分) (4)图二帝王与图三思想家之间有怎样的内在联系?(2分)霍林郭勒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抽测历 史 答 案第卷 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DCDCCDBDDCACC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答案BCBDCBABDCCD第II卷 非选择题26、(共14分)(1) 管仲(1分)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2分)。(2)影响: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或奠定了秦统一六

12、国的基础)(3分)。(3)北魏孝文帝改革(2分);改汉姓(或将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2分);改革促进民族融合(2分)。(4)都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或都具有远见卓识的目光、或都有积极进取之心,其他言之有理答案亦可得分)(2分)27、(共12分)(1)张骞;(1分)忠诚、刚毅和智慧等(2分)(2)长安。(1分)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2分)(3)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2分)(4)设置西域都护(2分)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分)28、(共10分)(1)官渡之战(1分)赤壁之战(1分),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1分)(2)官渡之战中战术得当。(或赤壁之战中,曹操骄傲轻敌.)(2分)(3)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2分)(4)统一全国 (2分) 没有(1分)29、(共14分)(1)图一(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自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2分)图二(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或为加强中央集权,解决王国问题,或削弱封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