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东校区)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317090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东校区)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内蒙古(东校区)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内蒙古(东校区)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内蒙古(东校区)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内蒙古(东校区)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东校区)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东校区)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集宁一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右图揭示了美国1929-1942年( ) A.失业人数的变化情况 B.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 C.工业生产的基本情况 D.银行信贷的增减状况2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列宁曾说“增加财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这一思想()A

2、.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B.是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理论阐释C.说明列宁对资本主义完全认同 D.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3右图是我国某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单位:万吨)。在该“五年计划”时期()A.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B.“左”倾错误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C.国民经济逐渐陷入了瘫痪状态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4. 上海纺织女工杨燕秀从1965年开始记录家庭的开支情况,事无巨细,无一遗漏,一记就是37年。这本普通百姓的“豆腐账”被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其史料价值主要在于它反映了()A.计划经济时期国民消费水平 B.上海地区市民收入状况C.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

3、 D.我国妇女勤俭持家的美德51944年,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美元地位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经济危机使货币贬值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C.国际贸易体系的变化 D.美国经济实力的削弱62014年3月26日,世界贸易组织公布了美国、欧盟、日本起诉中国稀土、钨、钼相关产品出口管理措施案的专家组报告,裁定中方涉案产品的出口管理措施违规。业内分析,继九种原材料案之后,我国稀土等产品出口限制再度被裁违规,这意味着我国多年来的出口配额制度或面临终结。这主要

4、说明()A.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已经实现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弊大于利C.发达国家是世贸组织的最大受益者 D.世贸组织具有仲裁国际贸易纠纷的职责7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把战国时期某思想家的思想称之为“相对论”。该思想家及其思想最有可能是()A.孔子的“中庸论” B.墨子的“交相利论”C.庄子的“齐物论” D.荀子的“天行有常论”8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9材料一:考古工作者曾在新疆、陕西

5、、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材料二: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研读上述材料而得出的结论最为合理的是()A造纸术诞生于西汉 B蔡伦发明了造纸术C汉代是造纸术发明的重要阶段 D两汉时代,纸是唯一的文书用品10.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医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B“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系统论述了四诊疗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C“医圣”张仲景发明了最早的麻醉药剂“麻沸散”D本草纲目创立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思想11我国某地发现一座古墓,出土了距今5 000年的玉

6、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鼎内壁铸有小篆铭文。如按迄今为止的考古常识,要推测其最早属什么时期墓葬,最有证据意义的是()A玉面人的特征 B玉面人的年代C扁足青铜方鼎 D鼎内壁的小篆12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雕塑、诗词、书法等都讲究“意境”,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又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以下对“意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宋代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B宋代风俗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C中国绘画注重表现精神风貌,力求传统,以形写神D白居易的诗针砭时弊,韵味绵长13我者与他者中写道:“明代的文化活动,扩大到民间,不再限于社会上层的精英。综合言之,明

7、代的文化生活,多姿多彩,既是从正统形式,开拓了自由,尤其在南方经济发达地区,也反映了一般生活质量的提升。”下列属于这一时期代表作品片断的是()A.吴学究双掌连环计,宋公明三打祝家庄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C.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D.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14书坊是古代出书卖书二合一的书店,诞生于唐末五代,北宋以后在大街小巷盛行。书坊书架上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实用医书、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考复习“指南”等,这表明()A宋朝以后统治者对文化控制减弱 B商业活跃,市民阶层兴起C封建文人有了自由挥洒之地 D封建统治者加强文化控制15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

8、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关羽脸谱的主色是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你认为“红脸”表示()A忠勇正义 B奸诈狡猾 C凶猛残暴 D刚直果敢16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这一思想()认为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事物的标准 否定了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强调知识的作用和人自身的理性判断 为政治改革找到了一个辩护的理由A B C D17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之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来说就够了。这正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一切。”这说明他()反对信仰基督教推崇自由、平等、博爱追求现世的幸福代表新兴

9、资产阶级利益A B C D18下表是教皇本尼狄克十二世(13341342年)时制定的一个公开的赎罪价目表,对不同的罪行,规定了不同的价格。对此,后来马丁路德的回答是()罪名杀人罪谋杀双亲或兄弟姊妹伪造文书赦免价8个金币6个金币7个金币A.因行称义 B先定论 C信仰得救 D教随国定191938年,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文明的中心原则在于,使统治阶级服从人民约定俗成的习俗,遵守人民以宪法表达出的意志。”他所表达的思想主张是()A议会主权、法律至上 B人民主权、社会契约C君主立宪、三权分立 D民主共和、崇尚科学20科学家达尔文在研究中发现,“在浅色的桦树林里,浅色种类的蛾通常是深色种类的蛾的6倍;相反

10、,在深色的松树林,深色种类的蛾通常为浅色种类的蛾的16倍”。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 ()A生物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B生物个体之间存在本种类内部的竞争C生物的进化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D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1“它站起来反对18世纪的古典主义、启蒙思想、理性思想以及这些领域内的秩序”,强调“对自然之爱、上帝精神存在和感情力量之间的联系”。最符合上述创作倾向的作品是()A巴黎圣母院 B人间喜剧 C母亲 D老人与海22这种文化思潮酝酿于19世纪欧洲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在西方社会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后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普遍流行。它是对西方近代理性主义文化价值体系的反驳,

11、也是对整个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不满与反抗,其中凝结着现代人对自身的价值与命运的深刻思考。下列作品可以体现这种文化思潮的是( )A唐璜 B等待戈多 C人间喜剧 D母亲23. 右图是毕沙罗的瓦赞村口,在画中充满阳光、空气,清新、明净、温暖的乡村生活气息。体现这种以光和色彩 作为认识世界的中心的画派是() A现代主义 B现实主义C印象主义 D浪漫主义242005年5月15日,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广东珠江电影院等在华纳金逸国际影城联合举行“东方光影传奇中国电影百年大型资料展”,这次影展特别展出了一批科教片、社教片以及反映革命和建设的影片。观众不仅可以观赏到中国电影从1905年诞生以来走过的百年历程,而且还

12、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由此可见,电影的发展有利于()弘扬中国民族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提高人们艺术素养拓展人们的国际意识A B C D第卷(非选择题 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5题22分,第26题30分,共52分。)25.(22分)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被赋予新的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恭、宽、信、敏、惠惠则足以使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材料二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有金鼓,所以一耳也;同法

13、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后,所以一力也。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吕氏春秋材料三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四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予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李贽焚书卷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2分)(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说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中国古代思想界的主要发展趋势。分析推动这一趋势的历史因素有哪些。(10分)(3)根据材料四,指出李贽对儒家思想的态度。这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10分)26. (30分)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