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导学案(无答案)鲁教五四制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317083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导学案(无答案)鲁教五四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六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导学案(无答案)鲁教五四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导学案(无答案)鲁教五四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导学案(无答案)鲁教五四制(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学习目标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学习重点北京人、山顶洞人学习难点内容距今久远,时间跨度很大,学生掌握本课知识有一定难度学习活动一、自主预习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_人距今约170万年,他们已经会_,知道使用_。是我国境内已知的_。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_。北京人1、北京人距今约_年,地点在_。它们还保留了_的某些特征,但_明显。北京人使用_和_,会保存火种,它们用火_,_,还用火_,_。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_的能力。2、由于生存环境恶劣,北京人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_生活。形成了早期的_社会。3、我国是世

2、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_的国家。山顶洞人1、山顶洞人距今约_年,生活在_。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_。仍然使用_,但已经掌握_和_技术。他们已会_。靠_为生,还会_。用_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死后还要_。2、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_关系结合起来的_。没有_的差别。二、检查自主预习情况三、想一想1、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他们用火做什么事情?2、观察地图册上中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原始人类遗址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四、材料分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材料二 “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 材料

3、三 “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曰燧人氏。” 请回答:(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什么重大变化?什么时代开始出现这种变化?学习方法阅读教材,学生用蓝色笔在教材上划出相关内容,填空部分用红色笔圈起来,然后填写在导学案空白处。检查自主学习情况。5分钟时间进行识记,相互抽查结合材料归纳总结各组讨论后回答达标检测1.祖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生活在()A.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前B.距今约170万年前C.距今约20万年前D.距今约18000年

4、前2 2.下列原始人类的活动,揭开了中国历史第一页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居民 3.2008年奥运会期间,游客可以在北京地区实地考察到下列哪种古人类遗址?(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人遗址 D.半坡人遗址4.小明在参观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时候,看到一尊远古人类复原塑像,这个塑像前额低平,眉骨突出,嘴巴前伸,牙齿粗大,头部与现代人有明显的差别,但具备了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此远古人类的名称应是()A元谋人 B北京人C山顶洞人 D半坡人5.下列原始人类,模样同现代人基本上一样的是( )A.元谋人B.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6.下列远古居民中,最早懂得

5、使用火并能用火烧烤食物的是( )A.元谋人B.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7.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8观察下面示意图,判断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生活时期大约所在的位置()A(1)B(2)C(3)D(4)9“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其生活方式是()A过着定居生活 B过着群居生活 C过着游牧生活 D过着游牧渔猎生活10毛泽东在贺新郎读史中吟道:“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下列对“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人与猿只在一起磨过几个石头后就告别了B人与猿在几个磨过的石头边告别了C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制造工具D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否会磨石头完成当堂练习,检测学生掌握情况学习反思动脑筋:海蚶是生活在海里的。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发现海蚶壳说明了什么?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