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准格尔旗世纪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316682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准格尔旗世纪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内蒙古准格尔旗世纪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内蒙古准格尔旗世纪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内蒙古准格尔旗世纪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内蒙古准格尔旗世纪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准格尔旗世纪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准格尔旗世纪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本试题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材料解析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面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促进了中国古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A B C D2. 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 “仁者,爱人” 贵贱有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教无类 A. B. C. D. 3儒家思想体系中包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下列内容属于这些优秀传统的有( )以德治国 依法治

2、国 贵贱有序 仁A B C D4.在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中,关于季羡林先生的颁奖词写到:“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这一评价主要体现了哪家思想(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佛教5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由此可见,下列论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反应天命的政治秩序与政治思想应该是统一的 B融合黄老之学、法家主张和迷信思想丰富儒学 C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D新儒学从根本上唾弃“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6.西汉中期,有一位书生前往长安投考太学,他不必准备的材料是( )A.诗经 B.春秋 C

3、.礼记 D.韩非子7奶奶不断唠叨:“老天爷爷,你怎么不睁眼,这雨没完没了地下,你还叫我们穷人活不活。”以上是某一文学作品中的片断,“奶奶”的话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的敬重,这与中国古代那一学派有关( )A道家学派 B.法家学派 C.儒家学派 D.墨家学派8.朱熹是继孔孟之后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世界万物的本原 B.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C.社会发展的规律 D.人的情感、感受9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体现的忠义思想,明显来自儒家思想中的( )A“仁政”学说 B“天人感应”学说 C宋明理学思想 D“经世致用”思想10.关

4、于宋明理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把儒家的伦理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 B.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C.取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D.认为天理是人与天地万物共同的本原11.明清之际对君主专制进行猛烈批判,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思想家是( )A.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夫之 D.李贽12.关于明清之际出现的“工商皆本”思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改变了儒家传统的重义轻利的观念B.冲击了传统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C.反映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现实D.动摇了自然经济在传统社会中的主导地位13.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

5、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宗教思想始终没有得到广泛传播 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A B C D14.马克思把四大发明比作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法宝,其中被用作打开世界市场的法宝是( )A火药 B指南针 C造纸术 D印刷术15.古代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最为显著的是()A.指南针B.印刷术C.火药D.造纸术16.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炮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地位表明( )A火药和指南针的西传是中国跻身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6、B科技在不同的领域和范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是不同的C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D科学和愚昧只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反映17. (2011稽阳)有关右图说法正确的是() A竹简残片上的文字是小篆B西汉的书写材料依然是帛、竹木简C竹简论语当属实物史料,是研究西汉历史的第一手史料 D论语是研究先秦时期儒家学说的重要资料18.在汉字演变过程中,下列字体出现的先后次序应是( ) A. B. C. D.19关于中国古代书法和绘画艺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书法五种主要字体是金文、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B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和文征明C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7、 D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气势是山水画的灵魂20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21.把李清照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和辛弃疾的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放在一类,下列正确的是( )A婉约词 B豪放词 C田园词 D都是名赋22下列关于京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同治、光绪年间是京剧的一个繁盛期 B京剧在我国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C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 D是博采

8、众长、兼收并蓄的戏剧23.下列那一部书是近代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的启蒙书 ( ) A B C D24.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起的作用是A资产阶级思想启蒙作用 B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 D掀起了学习西方技术的新高潮25.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的是A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B以“师夷长技”为富国强兵之路C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D对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26.“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

9、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提出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的是(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27.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8.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A君主 B民权 C西学 D科学29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基本条件不包括:A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B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民主政治C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D北洋军阀用

10、封建思想维持统治30 下列哪些著作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作了说明 (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A B C D二、非选择题(31题 12分,32题16分,33题12分,共40分)31.(12分)阅读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流派的言论: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立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则乱,是以尚贤之为政本也。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

11、民自富,我夫欲而民自朴。”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楚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为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请回答:以上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展开的?概括四段材料各自提出的核心主张。(5分)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2分)上面的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对当时的社会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2分)上面的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对后世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3分)32(16分)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机,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潮流。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鸦片战争期间,

12、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是谁?(1分)海国图志的作者是谁?提出怎样的主张?(2分)此思潮对当时的作用如何? (2分)(2)19世纪60年代,在向西方学习上,洋务派提出了什么口号?有何活动?结果如何?(3分)(3)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与早期维新思想相比,发展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2分)(4)概括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领袖们“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张、社会实践,指出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演变过程。(6分)主要主张实践演变过程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33.(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尽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论国之大本也。(日本)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材料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