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解读

上传人:tang****xu7 文档编号:134312678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450 大小:8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450页
《精编》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450页
《精编》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450页
《精编》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450页
《精编》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4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解读(4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声明:本书全部内容取自互联网,版权由原作者所拥有。 制作人: 2003-6-21第一章 网络经济解读1.1 网络经济分析随着信息网络化的迅猛发展,一个崭新的经济世界-网络经济逼近了我们,以至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都难以逃脱它的恢恢大网。网络经济的产生和崛起,会给经济学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在经济学大家族中是否会生长出一个新的成员-网络经济学?可以说,这是摆在经济学者面前的崭新课题。在我国,有关网络经济的理论研究刚刚起步。在西方发达国家,虽然近年来已有少量论著问世,但仍缺乏系统的经济理论探讨,并刻有庸俗经济学的印记。本书涉足于这一崭新研究领域和理论前沿,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

2、方法,审视和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着重对信息网络化和网络经济的产生背景、经济功能、理论思潮以及我国应采取什么样战略和政策进行经济学分析。1.1.1 网络经济与经济学一、网络经济的背景分析网络经济的产生离不开经济信息化和信息网络化。经济信息化是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发展的动态过程。它一方面依靠信息技术的产业化,另一方面依靠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其根本标志是信息成为社会经济的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不能仅从通信现代化和计算机化去把握网络经济的丰富内涵。信息网络化虽然以互联网络或信息高速公路为物质基础,但其内涵主要在于人类经济行为方式的变革:经济主体上网交易;电子货币悄然兴起;网络金融蓬勃发展;网络管理渐成时尚;信

3、息网络对资源配置的调节范围和调节作用逐渐加大。网络经济生成的根本原因不仅在于数字化革命和信息传输效率的飞速提高,而且还在于交易活动的变化和网络经济效应的存在。二、网络经济的功能分析网络经济具有明显的外部经济性和复合经济效应。网络经济的外部经济性来源于网络自身的组织系统性、网络内部信息流的交互性和网络基础设施的长期垄断性。由于网络交易边际成本递减趋势的存在和网络信息价值的累积增殖及传递效应,使网络经济边际收益呈现出规模递增的趋势。从投入产出分析可以进一步在宏观上说明网络经济的乘数效应。从产业内部组织结构分析还可以看出网络经济具有独特的范围经济性和复合经济效应。这些理论观点都突破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

4、理论框架,为经济学注入了崭新的内容。网络经济具有对经济增长要素的强化作用,对国民经济基本资源的节约作用,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以及对经济结构的优化作用等。网络经济的宏观调节功能及其对现代经济组织的催生作用,几乎是经济理论界未曾探讨的新课题。经济信息网络化可以增强国家宏观间接调探的有效性,为现代经济组织和现代企业制度提供清晰、迅捷的经济政策环境和高效、全新的信息网络技术。信息网络已成为调节经济的“第二只看不见的手”,本章还对刚刚问世不久的经济调节试验系统-“阿斯彭系统”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三、西方网络经济思潮剖析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经济现象的大量涌现,一股有关新技术革命和网络经济的理

5、论思潮已在西方迅速弥漫开来。从总体上看西方网络经济思潮仍属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但其中也不乏真知卓见和值得借鉴的内容。对全世界震动和影响最大的,当属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论”、阿尔温托夫勒的“浪潮文明进化论”和约翰奈斯比特的“知识价值论”。“后工业社会论”从技术进步的影响分析入手,联系到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揭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这从根本上变革了人们的经济发展观念,为人类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供了新的原则和指导思想。贝尔关于科学技术是国家实力决定性因素的分析,关于重视人力资本因素和教育发展的观点,以及信息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的论述,为经济发展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但是

6、,贝尔关于经济发展非市场化的理论却带有浓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后工业社会论”的不成熟性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企图超越市场化的乌托邦思想。这对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化取向的经济改革具有极大的危害。“浪潮文明进化论”从历史观的高度考察现代科技革命以及当代社会的发展方向,论述信息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的智能环境、经济结构、企业组织、社会规范、生产与消费等各个方面将发生巨大影响。其中,关心人类福利,强调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重视高科技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重视和加大生产过程中的信息投入等论述,不乏有独到见解和精辟分析。但是,浪潮史观说到底仍然属于唯心史观。托夫勒不顾发展中国家的具体国情,提出了超越工业化发展

7、阶段的所谓“甘地加卫星”的全面跨越模式,这实际上是为穷国开了一付不可能奏效的药方。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唯一正确的选择既不是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爬行模式,也不是企图一蹴而就的全面跨越模式,而是工业化与信息化互补共进的追赶模式。奈斯比特的“知识价值论”虽然较为客观地揭示了科学知识在信息时代的重要意义,但作为一种价值学说,则完全违背了马克思的科学劳动价值论,即使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劳动仍然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知识既是人类劳动的结果,又是人类劳动的“继续”,企图用知识价值论来取代劳动价值论的观点是错误的,是一种违背规律的行为。科学劳动价值论并没有失去其强大的生命力,它仍然是人们用来分析纷繁复杂的经济

8、现象的基本理论武器。四、发展我国网络经济的理论思考与政策选择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五”以来,我国经济的信息网络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大加强,信息产业规模有了较大发展,信息资源开发初见成效,信息网络化工作也有所加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信息产业经济不发达、信息技术落后、软件产业发展缓慢、信息人才匮乏、信息市场发育不健全、信息管理落后等问题。面对世界经济信息网络化的飞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我们必须从系统理论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网络经济的发展,从产业渗透的广度来推动和促进网络经济的发展,从国民智能提升的角度来支撑和加快网络经济的发展,从赶超发达国家的角度来抓紧和强化网络经济的发展

9、。制定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战略,必须符合中国国情,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则,必须具有超前意识。优先发展原则,信息化与工业化并进;政策引导原则,走多元化发展道路;重点发展原则,引进与开发并举;适度超前原则,超常规跨跃式发展;应成为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加快信息管理体制的改革,积极推动信息市场的发育;加快国民经济重点领域的信息网络化建设;大力培养各种信息人才;加强信息网络化的法制建设;应成为我国发展网络经济的政策取向。在汹涌澎湃的全球信息网络化浪潮之中,我们只能搏击前进,奋起直追,别无选择。信息网络化发展战略与政策的实施,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的腾飞。1.1.2 信息化进程和网络经济 一、网络的发

10、展20世纪40年代出现了计算机,这以后计算机在各个领域获得了远程的运行,比如制造业从40年代开始就出现了数控机床、“柔型”制造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在90年代,计算机系统应用的前沿主要是EDI电子数据交换,EC电子商务和DE数字地球。现在在我国,已经建成了中国通信网络,它包括电话网、数据网、移动网、图像网、多媒体网等。从技术上看,我们已经从人工网到自动网,从模拟网到数字网,从单一业务网到多元化业务网。根据我国的地形,在东南沿海地区已建成了纵向和横向交错的棋盘式布局的光缆干线,在西北和西南地区,由于地形、人口、信息流量的特殊性,我们采用卫星和地面接收技术,建

11、成了有线、无线融合的干线网络。国家授权的有6个网络,它们是中国教育科研网;CSTN网,这是中国科技网,由中国科技院主管;第三个是中国最大的网,公共计算机网;第四个是中国的金侨网;第5个是中国联通网;第6个是正在兴起的中文网CNCNET。我们可以通过这6个网络到达国际出入口,即我国的信息海关,然后利用国际的ISP的干线进入Internet。一个站点要到达全球任何一个站点大约需要一亿条指令,没有这一亿条指令,一个站点要能到达世界上任何一个站点是不可能的,这既是网络的威力,又表现了网络是巨大劳动的凝结,它需要许多人去维护,去运行,去发展它。我们面向二十一世纪,我们会看到网络将进一步发展,将会看到今后

12、的网络是天地一体化的无缝隙的综合通信网络,在地下将使用光纤通信;在地面将使用微波通信;在地面二十公里的上空使用气球通信,也就是说可以把通信的装备搭载在气球上,让气球升空二十公里就可以覆盖这一个社区,实现这一个社区的通信;往上是卫星通信。我们首先接触到的是静止轨道,也就是高设备的通信。现在我们有必要把卫星降下来,使它成为低轨道、中轨道,这就是EREO和MEO,低轨道在地面上空一万米,中轨道在地面上空一万米以上,这样就可以使网络连接每一个人,人类真正进入个人通信时代。1998年全世界有3亿手机用户,同时有2亿网民,到2004年全球将拥有10亿手机用户,同时拥有10亿网民,那时,人们将会看见一个无线

13、接入Internet的新的时代。从技术上来看,网络技术的前景是三网融合。今天,邮电通讯网、广播电视网、计算局域网是有分别的,今后将会看到TBC的高度融合。但是不应认为将来就没有独立的TBC,因此我们说它在融合,而不会成为一个没有区别的网络。因为每种网络在它的特地领域仍然表现了它的优势,它的顽强的生命力。那么,要问:全球的Internet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规模?我们可以这样回答:每时每刻Internet都在发展。从Internet的覆盖地区来看,现在全世界已有240多个国家和地区接入Internet,这是什么样的规模是显而见的。联合国有180多个成员国,而Internet所覆盖的地区已经超过24

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就是说Internet是地地道道信息国际。从Internet的站点来看,Internet是网络的网络,现在已经联接了八十多万个网络,而且每半小时会有一个新的网络接入。庞大的Internet网络是由千千万万个计算机联网组成的,今天它所联接的主机已经超过了千万台,全球的网民已经达到两亿六千万。在我国,截止2000年8月上网人数已经达到1650万。从上网时间来看,在这1650万网民当中每个礼拜有10小时在网上的人数已经超过41,也就是说许多网民每天要在网上呆一个到两个小时。从地区来看,我们各个省市直辖市的Internet的用户分布是不均衡的,特别要指出,西藏也不是网络的盲区,它拥

15、有全国比例的0.03,这是一个重要的数据,表明在中国的国土上没有Internet的盲区。我们往前看华文网民的群体正在扩充。1997年底全华文的网民超过了1500万,其中中国内地890万,中国台北42万,中国香港20万,中文正在逐渐成为网上的第二语言,网上的第一语言是英语,第二语言是日语,我们可以相信不久中文将成为第二语言。另外有机构对9个城市420万6岁到15岁的人群进行了抽样调查,现在会用电脑的这些少年,甚至是儿童,因为他6岁,已经达到了60,会上网的25.7,家里面拥有电脑的,这9个城市达到了28.2,北京达到了45.5,广州35.8,这就是今天新一代的网民群体正在扩充。这是615岁的少年

16、儿童,将来是我们最重要的网民群体,到那个时候中国的网民将会是世界第一。 二、国家信息化与网络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国家信息化有严格的定义。国家信息化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国的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建筑框架,在它的核心部分是中国科技信息,包括信息源、各种数据库、信息库、信息传输网络。另外是信息应用系统,包括金子工程,一个个金子工程就是一个一个部门、一个一个产业的应用系统。信息基础设施支持在两个支点上,一个是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另一个是信息人力资源,同时还需要一个信息软环境,它包括政策、法律、标准、规范。中国的CNII也就是中国国家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