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34311826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内蒙古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内蒙古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内蒙古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内蒙古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2019年10月11-12日 满分:120分 考试时长:100分钟第一部分 选择题一、单选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这段话表明东周时期A经济领域已发生较为深刻的变化 B面临激烈的社会变革与经济转型C经济迅速发展与周王室权势渐弱 D王室衰微诸侯纷争促进经济发展2 孔

2、子时代,儒家比较侧重强调“仁”和“礼”,汉代儒家比较侧重强调“孝”,并有“汉以孝治天下”之说。据此推知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儒学深受黄老之学的影响 B.察举制取代了军功授爵制C.汉武帝采取诸多尊儒措施 D.汉代巩固统治的现实需要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持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下列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4 孔子反对贫富过于悬殊,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孟子也抨击过“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食人也”的社会现象。这反映了先秦儒家A对专制体制的不满 B对社会正义的诉求C过于理想化的追求 D不符合统治者

3、需求5 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唐宋学者把传统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融合。这体现了A中国文化的发展空前成熟 B中国文化的先进性C中国传统文化居主体地位 D中国文化的包容性6 董仲舒认为天有独立的意志,它不仅能以“美详”来为帝王歌功颂德,还能以”妖孽”“灾害”“怪异”等来“谴告”“惊俱”人事。此思想A强化了尊卑等级关系 B强调“天”为君主服务C有利于遏制君主暴政 D旨在神化封建皇权专制7下表为西汉丞相出身表 出身前期中期后期功臣1030功臣子350外戚宗室031掾史文吏082经学之士0110这反映出西汉时期A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B丞相权力逐渐被削弱C外戚干政导致社会衰弱D儒学政治影响力增

4、强8朱子语类载:“未有天地之先,毕意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朱熹强调的“理”是A.追求现实幸福 B.无为而无不为 C.儒家伦理道德 D.求其放心而已9古时帝王田猎具有“昭孝德”、“训武事”的意义。在北宋前期,因其军事色彩、易滋长骄奢之心又劳民伤财而饱受争议。“澶渊之盟”后,田猎之礼逐渐消解,直至废除。这一变化A说明儒家礼制观念淡化 B折射出当时政治文化的取向C反映了重文轻武的政策 D推动宋代理学思想的新发展10分析我国宋代至清代不同性质书院比例状况表(下表)可知,从宋代至明清,官办书院比例总体上升并超过民办书院。这一变化可以说明官办%民办%其他%不明%宋代15.2

5、870.69014.03元代17.2361.150.3321.29明代57.2129.840.2412.71清代56.6724.110.5618.66A官办书院比例上升制约着古代文化的发展 B封建政府对思想控制呈现不断强化的趋势C书院比例变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西方殖民侵略导致了明清民办书院的衰落11王阳明不但是学界宗师,而且以其非凡的执政能力享誉士林。他曾先后在南北两京的刑部、兵部、都察院等重要部门任职,又以南赣巡抚的身份派驻地方。为官期间,王阳明廉洁奉公、恪尽职守、体恤百姓,因功受封伯爵,成为一代名臣。王阳明成为一代名臣,是由于A践行“知行合一”思想 B通过“格心”“致良知” C注

6、重“气节”“声誉” D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12李贽认为“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这一观点A深受传统礼法束缚 B继承了王阳明的“良知”说C反对盲目迷信孔子 D否定了“天理”的存在13王夫之反对“存天理,灭人欲”,同时又主张“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这体现了A对宋明理学彻底批判 B开始质疑传统的统治秩序C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 D代表市民阶层的政治诉求14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

7、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强调人欲的合理性 B.批判君主专制C.主张“经世致用” D.提出“工商皆本”15“士贵为己,务自适。如不自适而适人之道,虽伯夷叔齐同为淫僻。不知为己,惟务为人,虽尧舜同为尘垢豼糠。”(焚书续焚书答周二鲁)这说明李贽A.强调社会责任 B.倡导功利价值 C.反对空谈义理 D.提倡独立思考16下表是北宋两位史学家写的唐鉴。他们共同认为唐代祸乱的根源是人物内容摘要石介后之为国者鉴于李氏之覆车,勿专政于女后,勿假权于中官,勿委任于奸臣。范祖禹逼父而压其位者,谓之受内禅,此其闺门无法,不足以正天下,乱之大者也。A潘镇割据,地方权大 B不重儒家的伦理纲常C

8、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D君权与相权严重对立17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这一人才观与中国古代哪一思想主张不谋而合A“仁者爱人” 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 D“尚贤”18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核心主张,同时他还强调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A.不畏权贵,忠君爱国 B.有所为有所不为 C.格物

9、致知,自我修行 D.自我克制,廉洁奉公19晚明时期,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由表中信息可见当时 名称地点描述匡社苏州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复社吴江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裁量公卿岭南会馆苏州广州商人联乡谊,保商务,谋公益讲学会无锡东椿书院组织学面向大众,讲求实学A文化政策开明 B经世致用思潮兴起C君主专制放松 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20明代李贽认为人的心性、才能各不相同,故为政者不能根据自身的标准去要求人民,而要“顺其性而不拂其能”,“恒顺于民”;使“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从而实现“天下之民,各遂其生,各获其所愿”。材料反映李贽A反对用自

10、身的道德标准束缚人民 B倡导私欲以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C批判君主专制反对思想压制 D主张弘扬发展人们自然之性21中国古代数学家大都把自己的数学研究与周易、周礼的“九数”以及儒家的“六艺”联系在起。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在所撰九章算术注的序中说:“周公制礼而有九数,九数之流,则九章是矣。”这说明,我国古代科技发展A深受儒家经学的影响 B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C汇集诸子百家的精华 D与商品经济繁荣有关22公元824年元稹为白居易诗集作序,说道:“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堠、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模刻),炫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据此可知A白居易的诗

11、歌艰涩难懂 B活字印刷普及C雕版印刷推动文学发展 D市井开始出现23明代李时珍撰成的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清代康熙年间组织人力对疆土进行全面测量,绘成皇舆全览图,至今仍有很大参考价值;清代修建的圆明园,是我国名园的集锦和缩影,还吸收了西欧园林建筑的风格。这些成就A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受到了西方科技的影响 D促进了向近代社会转型24下图是古代中国科技成果分布图,可以用来说明古代中国科技A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B是传统经济特点的反映C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D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25关于关雎的主旨有不同的观点。下列选项中观点与时代背景相一致的是观点出处时代背景A求贤说战国古侠书诸侯兼

12、并、变法图强,各国招贤纳士B后妃之德说西汉毛诗行推恩令、君权神授,取消盐铁官营C贵族贺婚歌说宋诗集传三教合一、心学兴起,主张工商皆本D恋诗说清初毛诗稽古篇西学东渐、思想启蒙,传播维新思想AA BB CC DD26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国家较为详尽之书,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同时认为中国在地理上虽不居“正中”,但是在文明教化、典章制度上仍是世界的中心。由此可以说明魏源A主张学习西方技术 B思想具有新旧杂糅的特点C固守华夏中心传统 D借助传统儒学宣扬新思想27据统计,从1840年到1861年止,至少出现了22种有关世界史地方面的著作。如姚莹的康輶纪行反映了当时中国的边疆和世界形势,夏燮的中西纪事分析西方殖民扩张史,提出中国已被纳入世界局势变化的轨道中。这A直接引发了中国近代化运动 B揭露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C推动国人重新审视世界格局 D反映国人对西学的迫切要求2819世纪后期,曾国藩在奏派陈兰彬、容闳选拔幼童出洋习艺折中专门提出:“诸幼童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可见当时A留学目的是学习西方近代工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