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考题详细讲解3(状物文章阅读)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4309241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典型考题详细讲解3(状物文章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典型考题详细讲解3(状物文章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典型考题详细讲解3(状物文章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典型考题详细讲解3(状物文章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典型考题详细讲解3(状物文章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典型考题详细讲解3(状物文章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典型考题详细讲解3(状物文章阅读)(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典型考题详解3(状物文章阅读)垂柳辉英每当搭乘3路巴士行经花园道电车站旁边时,只要向路西扫上一眼,便必然会接触到某座楼下的两三株垂柳。诚然不错,只不过是两三株垂柳,又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大惊小怪的地方当然没有,不过那两三株垂柳特别容易引起我的好感,却是真的。亚热带的,老榕树小榕树比比皆是,想去发现几棵柳树,虽不能说是难过大海捞针,但想找得到毕竟不太容易,而垂柳,就更不多见了。家乡是个树木之乡,大多是榆树、桦树、树和柳树,特别是柳树,在小路边、河岸旁一些荒地上,它总是生长得郁郁葱葱的。房前房后,村里村外,也必定有绿柳满布,蔚然成林。幼小的时候,还不曾养成爱护树木的美德,一到了三春季节,常常找上了

2、柳树,给它平添了麻烦,不,还不如说给它带去了无妄之灾更为好些。我们三三五五的乡下孩子,把垂柳的嫩枝折下来,然后把枝上的嫩皮三拧两拧,抽出了枝木,剪成了小段,那圆圆的柳皮,便可以当成小喇叭一样,由每个含入口中的人吹出来一些声音。我们管它叫哨子,哨子有粗有细,有长有短,你吹我也吹,像是一个交响乐团。这交响乐团的演奏,当然不会收到美满的效果,可怜那些柳枝,平白受了伤害,地面上有的是残叶和断枝,现在回想起来,真够揪心的了。柳树在我的家乡,不但是最为普遍的树,也是极容易生长的树。一棵柳树,特别是古老的垂柳下面,它在乡下常常是人们歇脚午睡的好地方,垂下的柳条慢慢地拂动,替你赶走了人间最讨厌的苍蝇。垂柳成林

3、,正像是一种倒挂林。春天当柳絮抽芽的时候,枝条上满都是白白的絮芽,白中带绿,绿中带黄,活像开了一些小朵的白花。等到柳絮飞遍原野的时候,像满天的棉花,又像满天的白雪,而树下又是碧绿的田野。记忆犹新的与垂柳有关的往事,莫过于幼小时候在乡间的打秋千了。乡下孩子有乡下孩子的创造,我们早已习知把两条垂柳的枝条,扎结成U字形,人往那结好的枝条上一坐,你推我推,秋千就打了起来,一棵垂柳,可以结出两三副秋千。由于家乡的垂柳随处皆是,也就和它做了很好的朋友,兴致高的时候,还会爬到树上掏鸟雀呢。花园道上的垂柳,似乎并不太高,不是垂柳,都大有可能的。我只是凭坐在巴士中匆匆地一顾,从不曾走上前去看个真切,认错了树,也

4、是不足为奇的。我倒想,拣一个假日,走上花园道去,亲自察看一番,是不是垂柳也就水落石出了。家乡的柳树,此时叶尽树枯,此间的垂柳得到了地利,仍然绿柳浓阴。从情理上讲,南方的柳树也许比北方的柳树幸运一些吧。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关于状物文章的阅读试题。阅读状物类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熟悉常用的状物方法:如举例、对比、数字说明等;二是要分析作者是抓住“物”的哪些方面来介绍的:如形状、颜色、大小、生长规律、生活习性、部构造、性能、用途等;三是要感受作者对“物”的感情;四是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掌握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就能较好地完成此类试题。正确答案:1.作者回忆了与垂柳有关的哪几件事?*用小柳枝嫩皮制作“哨

5、子”;在古老的垂柳下面歇脚午睡;扎结起垂柳枝条打秋千;爬到砍树上掏鸟雀。2.品味下面两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说说这些动词的使用好在哪里。A.我们三三五五的乡下孩子,把垂柳的嫩枝折下来,然后把枝上的嫩皮三拧两拧,抽出了枝木,剪成了小段,那圆圆的柳皮,便可能当成小喇叭一样,由每个含入口中的人吹出来一些声音。*这一组动词准确再现了做哨子的全过程,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了孩子们的顽皮、心灵手巧,也表达了作者对那段美好时光的怀念。B.我们早已习惯把两条垂柳的枝条,扎结成U字形,人往那结好枝条上一坐,你推我推,秋千就打了起来*“扎结”是制作秋千的第一步,“坐”“推”是打秋千时的连贯动作。使用这些动词,既表现了孩

6、子们的顽皮、活泼、乐观的心态,又使叙述更加形象,也流露出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向往和怀念之情。3.文中第自然段对柳絮的描写运用了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展开联想与想象,试补写两个有关柳絮的比喻句。*满天的棉花;满天的白雪。4.从文中找出与第自然段“无妄之灾”照应的语句。*可怜那些柳枝,平白受了伤害,地面上有的是残叶和断枝。5.文章开头写花园道的垂柳有什么作用?作者在文中只是为了写垂柳吗?为什么?*引起下文,借垂柳抒发了浓郁的思乡情感。作者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对垂柳的喜爱,从而表达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之情。举一反三训练31、 燕子仲春三月,它来了。那小巧玲珑的流线型体态,着一身乌黑

7、发亮的羽毛,轻悠敏捷,在春光中快乐甜美地飞翔,发出清亮圆润的啁啾声。 我们江南水乡,春季里雨丝如烟如粉,无声无息地下着。新拔节的翠竹,清水田里的秋苗,池塘边的柔柳和刚刚绽开的桃花,在水雾碎雨中,绿莹莹、红润润的。这时,一只、两只、一对、两对小燕子妙舞轻扬,穿来穿去。 天放晴了,露出来。小燕子更活泼了。它斜飞在瓦蓝洁净的天空中,自由自在。瞬间,“唧”地一声,身子似个小黑点窜下来,在明镜般的水面上,横掠着,似乎要跌入水中。可它又轻身一跃,射入云中,这时,水面上撒落一朵小浪花,浪花绽开,荡漾出一圈一圈的波纹。 我问奶奶:“小燕子的尾巴为什么跟别的鸟不一样,像一把黑亮的剪子呢?” 奶奶说:”剪春呀!你

8、看它飞来飞去,用剪子裁出一件春衣,给穿上:” 我相信了,又问奶奶:“那它为什么飞不停又唱不停呢?” 奶奶说:“闹春呀!春越闹越浓的。” 奶奶在堂屋靠近房梁的墙上,钉上两个小竹桩,小竹桩上放一片新瓦这是给小燕子筑窝用的。几天后,两只燕子一前一后,绕着房梁飞了几圈,落在瓦片上,歪着头,小黑豆般的眼睛调皮地朝我们滴溜溜乱转,轻声细语地说:“叽咕、叽咕” “燕子在说什么呢?”我问奶奶 “燕子在说,”奶奶告诉我,“不借你们的盐,不借你们的醋,只借你们的屋,给我们来住住。” 我乐极了,对着小燕子喊:“你们住吧!” 过一段时间,燕子孵出四只活泼可爱的雏燕。雏燕贪食,整天口向爸爸妈妈要吃的。 我不明白,奶奶为

9、什么这样欢迎燕子,她只图个吉利吗?在常识课上,我才知道燕子是这样的宝贵。老师说一只燕子一个夏天能吃50万到l00万只害虫。消灭了害虫,保护了庄稼,披上绿色的春衣。原来,燕子用汗水打扮春天,保护春天。 1把文中描写燕子外形特点的语句写在下面。(2分)A.小巧玲珑的流线形体态;B.着一身乌黑发亮的羽毛;C.尾巴像一把黑亮的剪子。2.写出描写燕子活动特点的动词。(2分) (1)在雨中飞行时:妙舞轻扬 穿来穿去(2)在晴天飞翔时:斜飞 横掠 一跃 射入3用“_”画出描写江南春天特色的句子。(1分)“我们江南水乡穿来穿去。”4奶奶喜欢燕子的原因是:燕子能消灭害虫,保护庄稼(或“打扮春天,保护春天”)5根

10、据段意给短文分段,在段尾用“|”作标记。(4分) 第一段:描写燕子的形体特点。 (1第二段:记述燕子的活动特点。(2、3第三段:奶奶介绍燕子的生活习性。(412第四段:说明奶奶喜欢燕子的原因。(136.这篇短文作者写的是江南水乡的燕子,描写了它在春天(活动)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2. 白鹅这白鹅,是一位将要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我亲自抱了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鹅的叫声,与鸭的叫声大体相似,都是“轧轧”然的,但音调上大不相同。鸭的“轧轧”,其音调琐碎而愉快,有小心翼翼的意味;鹅的“轧轧”,其音调严肃重,有

11、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其叫声的严厉,不亚于狗的狂吠。狗的狂吠,是专对生客或宵小用的;见了主人,狗会摇头摆尾,呜呜地乞怜。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要求饲食时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这在大体上也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这正是它的傲慢的性格的表现。我们走近鸡或鸭,这鸡或鸭一定让步逃走。这是表示对人惧怕。所以我们要捉住鸡或鸭,颇不容易。那鹅就不然: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简直

12、不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这表示它不怕人,看不起人。但这傲慢终归是狂妄的。我们一伸手,就可一把抓住它的项颈,而任意处置它。家畜之中,最傲人的无过于鹅,同时最容易捉住的也无过于鹅。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次吃一口水,然后再到某地方去吃一口泥及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滋味,它是依着它的胃口而选定的。这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为了避免抗战时期住在荒村的苦闷,我便在读书、作画之余,在院子里种豆,种菜。养鸽,养鹅。而鹅给我的印象最深。因它有那么庞大的身体,那么雪白的颜色,那么()的叫声,那

13、么()的态度,那么()的脾气,和那么()的行为。在这荒凉的环境中,这鹅竟成了一个焦点。凄风苦雨之中,手酸意倦之时,推窗一望,死气沉沉;只有这伟大的雪白的东西,高擎着琥珀色的喙,在雨中昂然独步,好像一个戎装的守卫,使得这小屋有了保障,这院子有了主宰,这环境有了生气。(1)第自然段作者用了什么写法?其用意是什么?作者用了对比的写法。把“鹅”与“鸭”的步态进行对比,是为了突出“鹅”傲慢的性格特点。(2)选出下面对每组中第句比第句好的原因分析正确的选项。(写序号)A.我亲自抱了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我亲自抱了这雪白的鹅回家。(c)B.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高歌。

14、(a)C.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鹅的步调慢条斯理,懒洋洋的。(b)D.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白鹅是吃冷饭的。(d)a.第句的意思与情境不符。b.第句与作者对白鹅的感情相悖。c.第句能表达喜爱的感情。d.第句能表达亲切的感情。(3)从第自然段和第自然段画线句的“简直”和“竟”可以体会到哪些深刻含义? “简直”二字体现了鹅不让人的坚决态度:既不犹豫,也无商量的余地就是不让!“竟”字表现了作者意外的惊喜,鹅 在作者苦闷寂寞时成了他排遣的对象。这两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鹅的喜爱,是作者赞赏之情的自然流露。(4)作者怎样看待鹅“终归是狂妄的”?你怎样认为呢?傲慢而狂妄,“被捉”也在所不惜,表现了鹅的勇敢和坦

15、诚。(5)根据文段容,将“雄伟、高傲、可笑,轩昂”四词语恰当地填入横线处。 因它有那么庞大的身体,那么雪白的颜色,那么(雄伟)的叫声,那么(轩昂)的态度,那么(高傲)的脾气,和那么(可笑)的行为。(6)文章最后说“在这荒凉的环境中,这鹅竟成了一个焦点”,找出文中与之照应的句子。只有这伟大的雪白的东西,高擎着琥珀色的喙,在雨中昂然独步,好像一个戎装的守卫,使得这小屋有了保障,这院子有了主宰,这环境有了生气。3. 北国丁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如烟。的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的春天交相辉(映 印),有了丁香花,的春天就变得芳香四溢,美轮美奂。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簇簇、一片片的。那花紫中带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霞。这情景给寒冬里走过来的人以力,以热情,以想象。丁香,花香袭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气最为浓郁;倘若你漫步街头,往往是还没有看见花,香气已先冲入鼻中。一代代的人就是在这沁人心脾的芬芳中梦想自己的未来。丁香在我国有一千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