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老山界》教案苏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304204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老山界》教案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老山界》教案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老山界》教案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老山界》教案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老山界》教案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老山界》教案苏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课老山界教案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体会领悟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通过反复阅读,弄清各种叙述方法的特点,体会本文运用顺叙方法和插叙方法的好处。 3.通过讨论的方法,让学生清楚本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整体感知本文的思想内容。 2.通过研讨,掌握本文主要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在非常艰苦、恶劣的环境中,描写优美景物的心境和作用。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教师首先朗读诗歌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

2、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同志这首描写红军长征的著名诗歌中,写到:险峻的五岭绵延起伏,可在红军眼中只像水面吹起的细小波浪。这是何等的气势!这五岭就是: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其中的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今天,就让我们一同看看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第一座难走的山的。 二、阅读课文,理清脉络 学生阅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重点是落实课后“积累”一题中所列的字词读音和意义。然后研讨问题。教师提出问题或者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通过同桌讨论、分组讨论,或师生共同讨论方式,解决下面问题。 1红军为什么要进行万里长征

3、?长征有什么意义? 明确:红军长征,是在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最紧迫的任务、中国面临民族危亡的情况下发生的,也是在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发生的。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但国民党蒋介石仍顽固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调动100万大军“围剿”红军和各苏区,其中以50万兵力直逼中央苏区。在“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下,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最终失败,红军从而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具有更深远意义的是,形成了中国革命成熟的坚强领导核心。 2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哪些词语可

4、以表明这些顺序? 明确: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属于时间顺序。 表明时间顺序的词语:“下午”“天黑了”“半夜里”“黎明”“下午两点多钟”等。 3按照这样的顺序,文章的结构层次可以怎样分析? 明确: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段)交代决定翻越老山界。 第二部分:(233段)记述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一层(211段)翻山前在山脚下访瑶民。 第二层(1232段)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 第三部分(33段)写作者翻山后的感受。 4这篇课文属于哪种叙述方式?这样的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明确:顺叙,还有补叙。好处:层次清晰,叙事描写合情合理,前后照应,扣人心弦,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三

5、、整体感知,理解主旨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采用提问、讨论等方法,探讨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1读了这篇课文,老山界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从课文中哪里表现出来的? 明确:难。表现在:走路难(悬崖峭壁,山路险峻);睡觉难(夜宿峭壁,寒气逼人);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处境难(敌人追击,枪声密集)。 2红军面对种种艰难险阻,是凭着怎样的态度和精神翻越过老山界的? 明确:面对走路难,“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没有丝毫的胆怯;面对睡觉难,“横着心躺下去”,毫无怨言;面对吃饭难,“鼓着勇气前进”,忍饥爬山; 面对处境难,“慰问和帮助伤员病员”,讥笑敌人飞机的无能。 3作者记叙红军翻越老山

6、界的过程,为了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记叙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这样表现红军呢? 明确:陆定一(1906年1996年),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建国后,是中共第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十三届中顾委常委。历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文化部长等职,是中国共产党宣传战线的卓越领导人,被

7、誉为中国共产党内的大秀才。陆定一长期在宣传思想战线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倾注了全部精力,为党的理论建设和宣传思想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亲历长征的红军战士,作者对自己的队伍充满着无限热爱的感情,对红军的精神极为敬佩和赞扬,作者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就是对红军精神的热情讴歌。 作业: 在课文中画出所有景物描写的句段,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下节课我们将具体探究赏析。 第二课时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我们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层次,知道了全文是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也明确了文章的主旨。那么,我们今天再看看作者是如何围绕主旨选材组材的。 四、研讨选材组材 围绕结构层

8、次和文章主旨,讨论哪些内容不是直接写翻山的,这些内容和主旨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探究分析。 1全文重点围绕红军翻越老山界来写的,这当然是直接表现文章主题的。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内容不是直接写红军翻山的? 明确:与瑶民母女攀谈,医务队的女同志,敌人的飞机声和枪声。 2翻山之前,写与瑶民母女攀谈,这与表现主旨有关系? 明确:与瑶民攀谈是翻越老山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从瑶民那里了解到了瑶民们的悲苦生活,宣传了红军的主张,把自己本身就很缺乏的粮食送给瑶民,贴标语保护瑶民的篱笆等,这些说明了红军是一支关心百姓、爱护百姓、为天下穷苦人谋利益的好队伍,说明了红军的走到哪里就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哪里的好作风,这也是红军

9、能够取得人民大众支持、最终夺取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样,虽然看似与翻山关系不大,实际上是从一个侧面表现红军长征的经过及意义,更加丰富了文章的主题。 3快到山顶时,作者又写了医务队的女同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医务队也是整个队伍的一个部分,是长征队伍里必不可少的后援支持。翻越老山界中普通士兵表现出了极大的坚强和勇敢,那么带着伤员翻山的医务队呢?他们则更需要有着更大的勇气和毅力,表现出更大的坚强和勇敢,何况他们中很多人是女性。这种坚强和勇敢就更让战士们钦佩,她们也是红军长征队伍中的一个特色和写照。 4补写敌人的飞机声和枪声,目的是什么? 明确:补写敌人的机枪声和飞机声,就更突出了红军所面临的

10、艰难困苦,他们不单是要翻越一座高山,而是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翻越高山,其艰难的情境可以想见。在敌人飞机的“叹息”声中,我们看到的是红军的战无不胜的高大形象。 小结:在直接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时,还写了这么多内容,不但没有冲淡主题,而且从不同的侧面丰富了主题,使文章更加充实、丰满。 五、赏析景物描写 请同学朗读自己画出的景物描写的句段,每个同学读一处。读完后,讨论以下问题。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感悟景物描写的作用。 1两处“之”字形火把的描写,具体有什么作用? 明确:通过两次“之”字形火把的描写,描绘出了一个星夜行军图,火光与星光相接,暗示了山势陡峭。而此时战士还有说有笑,互相鼓励,更表现了红军不

11、畏艰险、坚强勇敢的豪迈气概。 2夜宿半山腰时很险要也很艰苦,但作者描写的夜景却很美,这样写景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段景物描写,写夜色的美好,突出山势的险峻,特别是写静夜的声音,通过四个形象的比喻写出声响的起伏变换,形象地写出了人在困倦之时,耳边的声音似有非有,朦胧变化的情景。红军战士虽然处境艰苦,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他们前进的动力。这些景物描写,也正是表现了他们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3下山路上的景物描写,意在表现什么? 明确:景色明朗清新,表达了克服困难后的愉快,表现战士们欢畅、轻松的心情,集中展现了一种前景光明的意境。 小结:描写景物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写景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为表现人物心情和精神,丰富文章的主题思想。 作业: 1课后继续查阅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全面了解长征的过程及意义,进一步加深对红军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2背诵半夜醒来景物描写的一段,学习这种景物描写的方法,并在自己的写作中能够加以运用。 附:板书设计 交代决定翻越老山界 老 不怕困难 翻越 翻山前在山脚下访瑶民 艰苦奋斗 山 坚强意志 经过 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 乐观精神 界 作者翻山后的感受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