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浙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上传人:tang****xu7 文档编号:134300705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91 大小: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浙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精编》浙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精编》浙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精编》浙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精编》浙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浙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浙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引 言浙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南制药)前身系杭州制药厂(民生药厂)云和分厂,建于1966年10月。1970年7月1日改名为浙江省丽水地区工农制药厂,1980年又改名为浙南制药厂,1997年由省改革月报集团控股后改名为浙南药业有限公司,并于1990年迁至丽水。经过35年的风雨历程,浙南制药已经成为我省医药行业重点企业之一,是具有生产化学合成原料药及各种片剂、针剂、胶囊、乳剂、冻干剂、口服液等多种剂型的制药企业,年产销量达万元人民币,总资产达6926.88亿元人民币。但在中国经济逐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医药行业发展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历史时期,浙南制药

2、因地理区位闭塞及体制僵化等原因,痛失改革和市场竞争的机遇,发展迟缓甚至倒退。截止2000年,浙南制药资产总额6926.88万元(含土地使用权),负债7012.88万元人民币,已经资不抵债,正处于破产的边缘。同时,浙南制药还面临着新药研发经费不足,设备陈旧,难以跟上医药业的技术发展,员工对企业缺乏信心、人才流失现象严重,营销渠道逐渐萎缩,企业市场信誉受损等一系列的现实问题。在现有的企业规模、体制和机制、资源和战略能力基础上,浙南制药要摆脱经营窘境是不现实的。因此,以公司改制为契机,实施公司再造战略,全力推进二次创业,再创浙南制药辉煌,是全体浙南制药全体员工新世纪初的伟大历史使命。一、公司发展的S

3、WOT分析(一)、挑战与机遇1、加入WTO为中国医药产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加入WTO将迫使我国医药行业商业运作模式向大规模、集团化演变,并对医药市场的竞争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中国加入WTO后,医药行业会有重大影响的一个领域将是高度分散的药品经销业。按照国家经贸委1999年6月的通知,这个领域已向外国开放,同时限制外方的投资比例不得超过49%(最低注册成本为970万美元)。但按照WTO的要求这些限制将最终会消失,因为它要求在加入后3年内完全开放此领域。在中国有17,000家药品批发商,但上规模的只有1,000家左右,年销售额超过3,000万美元的仅70家,这70家企业平均所创利润仅占行业总利润的1

4、2%。中国进入WTO后,海外大型医药集团公司将凭借雄厚的资本、超大规模运作、先进的理念和管理模式(包括B2B和B2C的电子商务、企业资源计划、内部审计、培训等)、人才众多、连锁化销售网络等方面的优势,对中国现有医药企业产生巨大的冲击。为应对入世,国家经贸委出台了培育大型医药企业计划,即培育销售额超过50亿元人民币的大型经销商10家,超20亿的40家,50家企业创造的销售额将占国内医药企业销售总额比重的70%。因此,未来中国药品市场的竞争格局将是两强并峙、相争:一方为外资大型医药集团公司,另一方为中国大型医药企业集团。加入WTO为中药走向世界和加快中药现代化进程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但日本、韩国

5、和德国等国家制造的“洋中药”进入中国市场的关税壁垒降低,将大大加剧我国中药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据专家预测,一旦中国“入世”,中药行业将是受益最大的三大行业之一。中医药在世界传统医学领域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中医诊疗技术简便,中药资源丰富,成本相对低廉,符合经济发展的成本效益原则;中医药的本质特征与当今人类回归自然、热衷传统疗法、崇尚天然药物的潮流相吻合,是解决许多疑难疾病以及康复、保健、养生等卫生问题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随着对外合作交流的日益增多,其国际影响越来越大,中药在国外的比率逐步增加,已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我国有了中医药合作关系,来我国学习中医药的外国留学生在自然科学中占首位;可以说

6、,通过WTO的桥梁,中医药将获得与国际医学界合作交流、扩大中医药对外贸易的更多机会。开放必然会引入竞争,“入世”后中医药面临的压力不容忽视。据国内医药行业权威报纸健康报统计数据显示:1999年,我国中成药的出口额为7899万美元,比上年下降6.6%,而我国中成药的进口额为251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9.1%。目前全球中草药市场销售额为160亿美元,我国仅占有其中3的市场份额,这与我国做为中医中药发源地的地位极不相称。并且,入世后,中国对药品的进口关税将调至6%左右,下调幅度超过50%,因此日、韩、德等国家的“洋中药”正以中国入世为契机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开拓力度。所以WTO对中药行业既是机遇也是挑

7、战,但机遇重于挑战。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生产的天然药在国际医药市场的成功体现出了中药在世界医药市场的良好前景,同时也使中国的中成药在世界市场遭遇强大的竞争对手。当今,新的化学药物开发难度越来越大,从化学合成物中获得新药的成功率明显降低,且一些化学药物存在难以克服的毒副作用、药源性疾病等不利因素,因此天然药物已成为创制新药的重要研究对象。日本、韩国、德国等传统医药生产的大国,凭借现代科学技术优势加强了传统医药现代化的研究,实施GMP认证,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把传统中药的适用范围大大推进了一步。日本声称要成为世界传统医学的中心,要将汉医学改为东洋医学,还把不少汉方药列入了医疗保险。日韩等国的中草药

8、在世界市场上的成功显示了中成药在临床疗效上的巨大潜力,并带动了一股世界范围内的“中医热”,从而使中药具有十分良好的国际市场销售前景。但日、韩、德等国家的医药企业利用先发优势,建立比较完善的销售网络,树立了天然药的强势品牌,占领了国际天然药市场7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的中成药进入国际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2、高新技术的发展使新药的研制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也促使我国更加重视研究中药现代化的课题。当代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其数据处理能力成倍地增长,这使“虚拟制药”成为现实。比如,在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里,新药研制技术人员在计算机辅助下,通过模拟实验,可以验证新构建的化学分子结构的临床疗效。现代计算机

9、技术的发展极大地节省了研制成本,并且加快了新药研制速度,对新药研制模式产生重大影响。此外,现代医学和高新技术相结合后发现,任何一种药物其原料药达到纳米级材料后,该药物的疗效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新材料科学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药物制造业的发展。随着高新技术在西方医药制造业里不断地应用改造,西方国家医药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迫使我国更加重视研究中药现代化的课题。与此同时,高新技术与医药制造业的结合也为我国中成药的生产带来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的机遇。用现代高新尖技术嫁接传统中药生产方式,将大大提高我国中成药的技术含量,增强中成药的国际市场竞争力。3、新药品管理法的颁布和实行对医药行业产生重大影响,既

10、迫使中等规模的医药制造企业重新适应市场竞争新的游戏规则,也为其迎来一次市场重新“洗牌”的机遇。以往中国药品销售市场混乱,灰色交易泛滥,“回扣”在销售费用中所占比例居高不下。新药品管理法规定医院进药实行采购招标制,这将对浙南制药现有营销渠道带来负面影响,迫使浙南制药的营销策略和营销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同时又有利于浙南制药凭借自身产品的价格优势,在各大医院实行采购招标制后的市场正面竞争中抓住机遇,扩大市场份额。此外,新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生产企业必须限时通过GMP验收。通过GMP验收即意味着该企业取得药品生产市场准入许可证,但GMP的标准是十分严格的,是对药品制造企业的管理能力、生产环境和生产工艺的

11、挑战。所以,GMP认证有利于企业形成规范的生产环境和工艺流程,是浙南制药等医药企业提升自身规格档次、与国际进行接轨的一个良好契机。4、浙江省及各级地方政府对医药产业的扶持使浙南制药在较易获得政府政策支持和比较宽松的外部发展环境的同时,也面临加速自身发展的压力。中国浙江省是个医药大省,也是中药大省,已培育了民生药厂、胡庆余堂等数家中外著名的、历史久远的大型中成药生产企业;杭州以35%的年增长率成为中国药品生产的集散中心;国家医药总局决定从2001年起每年在杭州召开中草药年会,使之成为中草药的国际论坛。近年来,我省医药行业迅猛发展,正由医药大省向医药强省转变。省“十五”计划明确提出了“新药港”规划

12、,力争在十五期间把医药产业建成杭州市最具特色和竞争力的新经济增长点,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天然资源药物和海洋类药物、新剂型和新技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中药产业等几个方面的技术和产品。与省产业政策相对应的,丽水也将医药行业列为“十五”计划重点扶持产业。相对而言,丽水具有比较优势的是中药产业。丽水是我国第四个生态示范区,有31个中药材种植基地,天然药物资源丰富,约有中草药品种1997种,其中,厚朴产量占全国中药材市场份额70%,茯苓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0%,元胡和米仁也是全国重点产地。丽水还是我国著名的食用菌种植基地。依据自身资源禀赋,丽水在浙江省医药行业的区际分工体系中应定位于中药材种植基

13、地,而非新药研发中心。浙南制药可以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丽水中草药资源丰富的优势和食用菌种植基地就近的便利进行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工作,开发出1-2个“三效”(高效、长效、速效)、“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三便”(储存、携带、服用方便)的新型中药,开发天然绿色保健品(如药食两用真菌多糖、灵芝多糖等),加速自身产品结构调整和企业发展。5、我国经济发展开始步入小康阶段,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保健需求不断增长,绿色消费观念广入人心,这些因素为中成药带来千载难逢的市场机遇,也对保健品生产企业带来。据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保健药品的产值已占整个药品市场产值的10左右,保健品市场容量达80多亿

14、元,而且每年将以()%的速度增长。当前,中国人均药品消费每年不到10美元,而中等发达国家每年人均消费药品达到4050美元。所以,中国药品消费市场的发展空间还很大。面对不断增长的中国保健品市场容量,以保健功能见长的中成药将迎来千载难逢的市场机遇。(二)、现实基础与存在的困难1、 现实基础:浙南制药历史悠久,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在医药品市场上有较佳的品牌效应。浙南制药现已有80多个“准”字产品批号,现阶段以生产抗癌类药品和中成药为主,主打产品是米托恩醌、司莫司汀、薄芝片和黄芪三七口服液。 产品特征和市场分析:米托恩醌:广谱抗癌药,现主要的应用症为白血病,也可以应用于乳腺癌,淋巴结肿瘤等。据新的研究

15、还可以应用于膀胱癌,而泌尿科的疾病种类比血液病多十倍,通过扩大米托恩醌的适应症,完全可以将其市场扩大十倍。浙南制药是国内生产米托恩醌的两家企业之一,其米托恩醌生产车间是浙南制药目前唯一通过GMP认证的车间。凭借规范的生产环境和生产管理、高品质的产品质量、低廉的市场价格及良好的市场销售,米托恩醌成为浙南制药相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但西方国家苯类药物的技术更新速度很快,浙南制药的米托恩醌产品面临技术升级换代的巨大压力。司莫司汀:浙南制药是该药物的国内独家生产企业,其主要适应症为脑瘤。但脑瘤的发病率较低,且其用药的周期较长,一般为68天一颗,因此这极大地限止了司莫司汀的市场容量。薄芝片:免疫系统药

16、,现主要用于皮肤科,红斑狼疮为主要适应症,对肾炎、肝炎也可能有效。其疗效虽然不如现有的治疗肾炎的药,但其毒副作用较小,不会使人产生浮肿。薄芝是种中药,以其为主要成分的药品市场前景看好。黄芪三七口服:免疫系统药,有活血补气、去淤止痰疗效,能够改善睡眠,抑制精神疲劳。黄芪三七口服液是浙南制药90年代初的产品,后因故于1997年停产。随着中药在世界市场的兴起,黄芪三七口服液可以老药新做,通过重新包装和市场策划上市。但黄芪三七口服液存在易上火的副作用,而且原料普通,黄芪和三七的主要产地又不在丽水,这些不利因素限制了黄芪三七口服液的生产。已有一个车间通过GMP认证。GMP是国际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标准,主要对制药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环境、工艺流程进行标准化的考核。未来,按照新药品管理法的规定,GMP是医药制造企业进入药品市场竞争的许可证;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