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考物理二轮总复习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34299873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9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届高考物理二轮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2010届高考物理二轮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2010届高考物理二轮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2010届高考物理二轮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2010届高考物理二轮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届高考物理二轮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届高考物理二轮总复习(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高考二轮总复习专题创新设计高考深度预测 物理 目录 第1专题力与运动 第1专题力与运动知识网络 考点预测本专题复习三个模块的内容 运动的描述 受力分析与平衡 牛顿运动定律的运用 运动的描述与受力分析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内容 它们通过牛顿运动定律才能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虽然运动的描述 受力平衡在近几年 特别是2008年以前 都有独立的命题出现在高考中 如2008年的全国理综卷 第23题 四川理综卷第23题 但由于理综考试题量的局限以及课改趋势 独立考查前两模块的命题在2010年高考中出现的概率很小 大部分高考卷中应该都会出现同时考查三个模块知识的试题 而且占不少分值 在综合复习这三个模块内

2、容的时候 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1 运动的描述是物理学的重要基础 其理论体系为用数学函数或图象的方法来描述 推断质点的运动规律 公式和推论众多 其中 平抛运动 追及问题 实际运动的描述应为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2 无论是平衡问题 还是动力学问题 一般都需要进行受力分析 而正交分解法 隔离法与整体法相结合是最常用 最重要的思想方法 每年高考都会对其进行考查 3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与此有关的高考试题每年都有 题型有选择题 计算题等 趋向于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生产 生活和科技中的实际问题 此外 它还经常与电场 磁场结合 构成难度较大的综合性试题 一 运动的描述要点归纳 一 匀变速直

3、线运动的几个重要推论和解题方法1 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即 2 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 s为恒量 且 s 3 在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 相等的时间T内连续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s1 s2 s3 sn 1 3 5 2n 1 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t1 t2 t3 tn 4 竖直上抛运动 1 对称性 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具有时间和速度等方面的对称性 2 可逆性 上升过程做匀减速运动 可逆向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来研究 3 整体性 整个运动过程实质上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5 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常用方法 1 公式法灵活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4、基本公式及一些有用的推导公式直接解决 2 比例法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 其速度 位移和时间都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灵活利用这些关系可使解题过程简化 3 逆向过程处理法逆向过程处理法是把运动过程的 末态 作为 初态 将物体的运动过程倒过来进行研究的方法 4 速度图象法速度图象法是力学中一种常见的重要方法 它能够将问题中的许多关系 特别是一些隐藏关系 在图象上明显地反映出来 从而得到正确 简捷的解题方法 二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 小船渡河设水流的速度为v1 船的航行速度为v2 河的宽度为d 1 过河时间t仅由v2沿垂直于河岸方向的分量v 决定 即t 与v1无关 所以当v2垂直于河岸时 渡河所用

5、的时间最短 最短时间tmin 2 渡河的路程由小船实际运动轨迹的方向决定 当v1 v2时 最短路程smin d 当v1 v2时 最短路程smin 如图1 1所示 图1 1 2 轻绳 轻杆两末端速度的关系 1 分解法把绳子 包括连杆 两端的速度都沿绳子的方向和垂直于绳子的方向分解 沿绳子方向的分运动相等 垂直方向的分运动不相关 即v1cos 1 v2cos 2 2 功率法通过轻绳 轻杆 连接物体时 往往力拉轻绳 轻杆 做功的功率等于轻绳 轻杆 对物体做功的功率 3 平抛运动如图1 2所示 物体从O处以水平初速度v0抛出 经时间t到达P点 图1 2 合位移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有 tan 即

6、要注意合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不是合位移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的2倍 即 2 而是tan 2tan 4 时间 由sy gt2得 t 平抛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t只由物体抛出时离地的高度sy决定 而与抛出时的初速度v0无关 5 速度变化 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故在相等的时间内 速度的变化量 g 相等 且必沿竖直方向 如图1 3所示 图1 3任意两时刻的速度与速度的变化量 v构成直角三角形 v沿竖直方向 注意 平抛运动的速率随时间并不均匀变化 而速度随时间是均匀变化的 6 带电粒子 只受电场力的作用 垂直进入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与平抛运动相似 出电场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如图1 4所示 图1 4故有

7、 y 热点 重点 难点 一 直线运动高考中对直线运动规律的考查一般以图象的应用或追及问题出现 这类题目侧重于考查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对于追及问题 存在的困难在于选用哪些公式来列方程 作图求解 而熟记和运用好直线运动的重要推论往往是解决问题的捷径 例1如图1 5甲所示 A B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 当B车在A车前s 84m处时 B车的速度vB 4m s 且正以a 2m 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 经过一段时间后 B车的加速度突然变为零 A车一直以vA 20m 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 从最初相距84m时开始计时 经过t0 12s后两车相遇 问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图1 5甲

8、解析 设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为t 相遇时A车的位移为 sA vAt0B车加速阶段的位移为 sB1 vBt at2匀速阶段的速度v vB at 匀速阶段的位移为 sB2 v t0 t 相遇时 依题意有 sA sB1 sB2 s联立以上各式得 t2 2t0t 0将题中数据vA 20m s vB 4m s a 2m s2 t0 12s 代入上式有 t2 24t 108 0解得 t1 6s t2 18s 不合题意 舍去 因此 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为6s 答案 6s 点评 出现不符合实际的解 t2 18s 的原因是方程 sB2 v t0 t 并不完全描述B车的位移 还需加一定义域t 12s 解析后可以作出v

9、A t vB t图象加以验证 图1 5乙根据v t图象与t围成的面积等于位移可得 t 12s时 s 16 4 6 4 6 m 84m 二 平抛运动平抛运动在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几率相当高 或出现于力学综合题中 如2008年北京 山东理综卷第24题 或出现于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一类问题中 如2008年宁夏理综卷第24题 天津理综卷第23题 或出现于此知识点的单独命题中 如2009年高考福建理综卷第20题 广东物理卷第17 1 题 2008年全国理综卷 第14题 对于这一知识点的复习 除了要熟记两垂直方向上的分速度 分位移公式外 还要特别理解和运用好速度偏转角公式 位移偏转角公式以及两偏转角的关

10、系式 即tan 2tan 例2图1 6甲所示 m为在水平传送带上被传送的小物体 可视为质点 A为终端皮带轮 已知皮带轮的半径为r 传送带与皮带轮间不会打滑 当m可被水平抛出时 A轮每秒的转数最少为 图1 6甲A B C D 解析 解法一m到达皮带轮的顶端时 若m mg 表示m受到的重力小于 或等于 m沿皮带轮表面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m将离开皮带轮的外表面而做平抛运动又因为转数n 所以当v 即转数n 时 m可被水平抛出 故选项A正确 解法二建立如图1 6乙所示的直角坐标系 当m到达皮带轮的顶端有一速度时 若没有皮带轮在下面 m将做平抛运动 根据速度的大小可以作出平抛运动的轨迹 若轨迹在皮带轮的下

11、方 说明m将被皮带轮挡住 先沿皮带轮下滑 若轨迹在皮带轮的上方 说明m立即离开皮带轮做平抛运动 图1 6乙又因为皮带轮圆弧在坐标系中的函数为 当y2 x2 r2初速度为v的平抛运动在坐标系中的函数为 y 平抛运动的轨迹在皮带轮上方的条件为 当x 0时 平抛运动的轨迹上各点与O点间的距离大于r 即 r即 r解得 v 又因皮带轮的转速n与v的关系为 n 可得 当n 时 m可被水平抛出 答案 A 点评 解法一 应用动力学的方法分析求解 解法二 应用运动学的方法 数学方法 求解 由于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 而决定式为a 故这两种方法殊途同归 同类拓展1高台滑雪以其惊险刺激而闻名 运动员在空中的飞跃姿势具有

12、很强的观赏性 某滑雪轨道的完整结构可以简化成如图1 7所示的示意图 其中AB段是助滑雪道 倾角 30 BC段是水平起跳台 CD段是着陆雪道 AB段与BC段圆滑相连 DE段是一小段圆弧 其长度可忽略 在D E两点分别与CD EF相切 EF是减速雪道 倾角 37 轨道各部分与滑雪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0 25 图中轨道最高点A处的起滑台距起跳台BC的竖直高度h 10m A点与C点的水平距离L1 20m C点与D点的距离为32 625m 运动员连同滑雪板的总质量m 60kg 滑雪运动员从A点由静止开始起滑 通过起跳台从C点水平飞出 在落到着陆雪道上时 运动员靠改变姿势进行缓冲使自己只保留沿着陆雪道的

13、分速度而不弹起 除缓冲外运动员均可视为质点 设运动员在全过程中不使用雪杖助滑 忽略空气阻力的 影响 取重力加速度g 10m s2 sin37 0 6 cos37 0 8 求 图1 7 1 运动员在C点水平飞出时的速度大小 2 运动员在着陆雪道CD上的着陆位置与C点的距离 3 运动员滑过D点时的速度大小 解析 1 滑雪运动员从A到C的过程中 由动能定理得 mgh mgcos mg L1 hcot mvC2解得 vC 10m s 2 滑雪运动员从C点水平飞出到落到着陆雪道的过程中做平抛运动 有 x vCty gt2 tan 着陆位置与C点的距离s 解得 s 18 75m t 1 5s 3 着陆位置

14、到D点的距离s 13 875m 滑雪运动员在着陆雪道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把平抛运动沿雪道和垂直雪道分解 可得着落后的初速度v0 vCcos gtsin 加速度为 mgsin mgcos ma运动到D点的速度为 vD2 v02 2as 解得 vD 20m s 答案 1 10m s 2 18 75m 3 20m s互动辨析在斜面上的平抛问题较为常见 位移与水平面的夹角等于倾角 为着落条件 同学们还要能总结出距斜面最远的时刻以及这一距离 二 受力分析要点归纳 一 常见的五种性质的力 续表 续表 续表 二 力的运算 物体的平衡1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或力的三角形定则 2 平衡状态是指

15、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动力学条件是 F合 0或Fx 0 Fy 0 Fz 0 注意 静止状态是指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的状态 如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零 但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 不为零 因此不是平衡状态 3 平衡条件的推论 1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 它所受的任何一个力与它所受的其余力的合力等大 反向 2 物体在同一平面上的三个不平行的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 这三个力必为共点力 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而处于平衡状态时 表示这三个力的有向线段组成一封闭的矢量三角形 如图1 8所示 图1 84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分析 热点 重点 难点 一 正交分解法 平行

16、四边形法则的应用1 正交分解法是分析平衡状态物体受力时最常用 最主要的方法 即当F合 0时有 Fx合 0 Fy合 0 Fz合 0 2 平行四边形法有时可巧妙用于定性分析物体受力的变化或确定相关几个力之比 例3举重运动员在抓举比赛中为了减小杠铃上升的高度和发力 抓杠铃的两手间要有较大的距离 某运动员成功抓举杠铃时 测得两手臂间的夹角为120 运动员的质量为75kg 举起的杠铃的质量为125kg 如图1 9甲所示 求该运动员每只手臂对杠铃的作用力的大小 取g 10m s2 图1 9甲 分析 由手臂的肌肉 骨骼构造以及平时的用力习惯可知 伸直的手臂主要沿手臂方向发力 取手腕 手掌为研究对象 握杠的手掌对杠有竖直向上的弹力和沿杠向外的静摩擦力 其合力沿手臂方向 如图1 9乙所示 图1 9乙 解析 手臂对杠铃的作用力的方向沿手臂的方向 设该作用力的大小为F 则杠铃的受力情况如图1 9丙所示图1 9丙由平衡条件得 2Fcos60 mg解得 F 1250N 答案 1250N 例4两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a和b 用质量可忽略的刚性细杆相连放置在一个光滑的半球面内 如图1 10甲所示 已知小球a和b的质量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