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社会习俗的变化教案华东师大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294704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社会习俗的变化教案华东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社会习俗的变化教案华东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社会习俗的变化教案华东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社会习俗的变化教案华东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社会习俗的变化教案华东师大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1课 社会习俗的变化学习目标1.基础知识:知道发型服饰变化、称谓变化、礼节变革、提倡女权等知识。2.方法过程:通过对民国初年社会风俗变迁的讨论与分析,得出这是道德观念、等级观念和思想观念的改革,是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结论。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俗变迁的文字、图片等史料,并对其进行归类,培养收集、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民国初年社会风俗的变迁与创新,有其重大的社会价值,它是社会发展的缩影。重难点重点:清末民初的社会风俗变迁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志。难点:新风取代旧俗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教学过程导入:右图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的情景。民国初年,临时大

2、总统孙中山颁布了剪辫令,规定所有男子自法令颁布之日起20天内一律剪去辫子,逾期不执行者,以违法论罪,于是军警走上街头为群众剪辫子。 清末民初,人们不仅剪掉了长辫子,社会生活方面还出现了不少新事物、新气象,人与人之间的称呼、日常的穿戴都在除旧布新,中国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思考讨论】 除此之外,清末民初,在社会生活方面还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教材精华(一)主干知识1.辛亥革命在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同时,也促使中国人的思想与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其突出表现是中国的社会风俗发生了巨变。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通令全国各地男子限期剪辫,剪辫深入城

3、乡各地。 辛亥革命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山装日渐成为中国男子的礼服。旗袍样式不断更新,深得女性的青睐。2.废除清朝官场的“大人”、“老爷”称呼,以鞠躬礼和脱帽礼代替跪拜等旧有礼节。称谓与礼节的改革,使人们人格独立,平等观念深入人心。3.禁缠足、倡女权是辛亥革命后妇女解放的两大标志。(二)互动探究:1.对比完成表格 我会学 类别时期发式服饰称谓礼节脚型义务辛亥革命前剃头 留辫长袍、马褂大人老爷少爷 跪拜 作揖 请安 拱手 缠足男主外女主内辛亥革命后剪辫子西服中山装旗袍先生某君 同志鞠躬脱帽握手禁止缠足走向社会2. 我会玩 通过游戏巩固所学。(1)将下列词语归类分为辛亥革命前和辛亥革命后: 剃头留

4、辫 长袍、马褂 跪拜 缠足 剪辫子 自由恋爱 老爷 包办婚姻 先生 禁止缠足 中山装 鞠躬 (2)将上面的词语两个一组辛亥革命前和后的变化分为六组?(按照发饰,服饰,称谓,礼节,脚型,女子义务等) 3.我来问你来答 提升所学(1)剪发辫有什么好处? 改变了落后的旧观念,方便工作,有利于个人卫生,对社会生活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促进了理发业等新兴服务行业的发展。 (2)这些称谓、礼节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称谓上的变化,是用人格的平等代替了身份的不平等;礼节上的变化,反映了尊卑等级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说明平等观念深入人心。(3.)缠足延续千年它的实质是什么?禁止缠足对于女性的地位有何影响? 古代

5、男权社会造成的男女地位不平等。 提高了女性地位,对有利于妇女解放,顺应了男女地位的平等的时代新趋势。(4)对于变化前的社会习俗和变化后的社会习俗,你认同哪一种,为什么? 变化后的。变化后的社会习俗促进了我国的政治民主化,也就是近代化,从而促进了经济的近代化。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进步的表现。 4.你来问我(们)来答 把课堂教给学生 5、 我会做 巩固所学练习要跟上 习题略6、 我会总结 回到主干知识复习巩固 归纳能力7、 我还有疑问 拓展延伸从问题到问题板书设计:剪发辫 易服饰 生活方式近代化 社会习俗的变化 禁缠足 倡女权 人格独立与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改称谓 废跪拜 妇女解放的两大标志 封建化 近代化( 进步)曲折 教后反思: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