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技能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4293383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技能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有效技能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有效技能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有效技能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有效技能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效技能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技能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效技能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市西园新村小学一、课题的提出(一)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新时代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学习现代教育技能、运用信息技术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能力要求,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已成为信息社会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新要求。(二)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西园新村小学是全国信息技术优秀实验学校、市示小学、市信息技术特色学校,学校近年来加大了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投入的力度,教师应用现代信息辅助教学的热情高涨, 在“十一五”国家级课题中我校承担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所以教师对教育技术基本操作技

2、能和应用创新能力掌握较好,但对信息的需求、应用创新意识差异较大,尤其是对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信息的检索加工与表达、信息安全与评价存在着理解性的偏差。教师对于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整合仍然感到困惑。鉴于以上情况,为了使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得到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教师生命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更进一步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提高各学科教育教学的质量,我们从五大模块中选择了“有效技能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成立了课题组进行实践研究。二、研究目标(一)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把有效技能更好地融入学科课程教学之中,并致力于相关学科课程教学与有效技能的整合研究,优化教育教学结构,促成教育

3、观念和教育方式的革新;构建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教育理论为指导,提高教育质量;(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利用信息的技能素养,并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协同合作与实践创新的学习能力;在充分尊重学习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激发学习兴趣。(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熟练掌握并运用有效技能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进一步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基本形成一支有高效能高素质的科研型的师资队伍。(四)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构建学习发展共同体,最终实现学校、教师、学生的和谐发展。三、研究容有效技能与语文、数学和综合学科的整合教学模式。四、研究方

4、法本课题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文献研究法、调查法等方法。五、主要研究过程(一)形成严密的管理体系,为课题研究做好保障1、组成结构:课题组由朱莉萍校长总负责,从学校的整体规划和实际情况出发,明确课题指导思想、研究方向、研究目标、研究步骤,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主任、教研组长为课题领导小组,成立各学科子课题,各子课题由专人负责。全员参与。2、保障措施:(1)机制保障管理机制:定期将课题的实施情况向省、市、区电教馆和课题指导组汇报。建立课题档案,保证实验全过程资料、数据的真实完整和连续性。将课题研究纳入教师的教学考核之中。间周一次地定期组织教师结合教学实践进行理论学习、课例研究,每学期集中

5、组织一次不少于一周的业务培训。激励机制:每学年开展年级组、教研组、学校等层次的课题研究实践课,对积极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在教学考核中给予适当奖励。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校外开展软件制作评选,优秀作品给予奖励,对重大科研成果的给予重奖。将参加课题研究作为学校评选先进、评聘职称的必需条件。对积极投入教科研活动的成员优先享受外出参观、学习的权利。(2)条件保障硬件建设:领导重视,认识到位,是保证实验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关键。目前,学校共有两个网络机房,2个多媒体大教室,4个液晶投影,1个液晶背投。学校现有计算机200多台,学校已“班班通网络”,并建成了百兆校园,建起了网络管理中心、教师电子备课室等,每位课

6、题主要成员都配备了液晶电脑。这些设备为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持。软件建设:学校采用购买和自制等多种方式添置、更新软件,现在我校已有教育教学光盘3567,教学录像带375盒,教学磁带395盒,幻灯片126盒。(3)经费保障建立课题专项经费,对课题开展所需要的经费学校采取实报实销制度,给予全方位的支持。(二)开展系列活动,提升教师教育技能1有计划地开展培训,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我校在课题立项后,要求教师全面总结自己近年来在教育思想以及教学工作等方面的情况,重点检查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分析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然后对全体教师做了问卷调查。在统计了老师们的具体需求后,课题组进行了

7、详实的数据分析,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项培训。在培训中,特别强调“四化”,即全员化、制度化、普及化、层次化。(1)学科理论培训:学校带领教师认真学习有效技能新课程标准等书籍。学校根据教师的专业、年龄和基础等实际情况,将全体教师分三类抓培训。第一类是信息技术专业教师队伍。他们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中坚力量。第二类是骨干教师队伍。学校对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等骨干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以此带动全员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第三类是科任教师队伍,对他们侧重于常规Powerpoin等工具软件的制作运用,目的在于普及。通过以点带面,层层落实,全面提高了教师科研的整体水平,有效突破了技术问题,使本课题研究的正

8、常运行得到了有力的保障。(2)信息技术培训:在分析教师现有的技能水平和教学中的实际要求基础上,设计出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培训容,对全体教师进行分层次的培训。到目前为止,大部分教师能熟练地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服务于教学。学校要求教师上公开课、评优课必须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全校100%教师通过信息技术考核,45周岁以下的每一位教师均能熟练地使用常规电教媒体。项目培训前培训后对网络资源的了解对网络资源了解占5项以上26%100%浏览网络资源日平均达1小时以上18%73%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制作PPT22%基本掌握24%非常熟练63%基本掌握35%非常熟练制作FLASH6%基本掌握11%非常熟练22

9、%基本掌握15%非常熟练制作网页17%基本掌握10%非常熟练49%基本掌握15%非常熟练制作博客15%基本掌握21%非常熟练100%非常熟练会利用多媒体或网络进行教学33%基本掌握27%非常熟练100%非常熟练(3)专家引领专家引领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自课题组成立之后,课题组成员迫切感到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性。为此,我校及时与上级课题负责人联系,先后邀请省、市、区各级领导和专家莅临我校为全校老师做专题学术讲座、到教学第一线听课、评课2搭建交流平台,提升教师理论素养为了有力地促进同伴互助,我们多次搭建交流的平台,让有成果的老师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与大家共享,使每位老师都有运用和学习的

10、机会,做到全员参与。(1)讲座形式:我校每周三下午教师学习会前开展“三人行”教师讲坛活动,每月围绕不同主题进行。“科研聊吧”主题月和 “我与信息”主题月中多位老师将自己的课题研究经验、体会与全校老师分享。同时,我校还定期开展有效技能课题专题讲座。(2)沙龙形式: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遇到的某些问题可以说是百家争鸣的话题,因此,我们在学科教研组经常举办沙龙活动,以帮助教师对问题理解的深化。(3)网络形式:我校老师利用业余时间制作课件、网页、博客,撰写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案例、叙事等,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达到资源共享和交流的目的,老师们纷纷将这些资源全部发布到课题博客网上。通过交流

11、学习,促进了教师之间互相汲取营养,达到了同伴互助的目的。3健全检查体系,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各子课题负责人在自己的学科围之展开信息技术的教科研活动,踏踏实实,循序渐进,按时反馈。(1)细化检查容加强课题资料的规管理,定期检查教师的成长档案、教学反思等,同时不定期检查教师的作业评价、电子备课以及课题研究学习本、读书笔记,做到有检查有记录有反馈。(2)丰富管理方式通过听课、座谈等多种形式指导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并以此作为过程性评估依据。4、聚焦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整合能力课题组成员以课堂为阵地,能利用现代教育进行教学活动,研究涉及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全部学科。教师积极探索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带来的学科

12、教学深层次教学问题的思考,并认真研究将之归纳、总结、交流、共享,锤炼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各学科都推出了一定量的研究公开课,课后做好相关资料的记录整理,在课题专题会上进行交流。我校还以收集开发实用课件为前提,充分奠定“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技术基础。教学软件的采集,主要由教研组牵头,从互联网和各学科成型教学软件中下载和搜集,并对其进行分类加工,作为学科教师合成课件和进行教学设计的共享资源,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效益。在教学急需且没有成型素材可选的情况下,则由教研组和信息技术教师共同研发,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和优化。 (1)丰富学习资源,激发学习兴趣课题研究中,教师们都能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13、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情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取多种导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给每个学生成功的机会,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自主意识。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给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了广阔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创新。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做铺垫。例如在一日教研活动中,燕萍老师在教学春天举行音乐会一课伊始,播放多媒体课件,呈现春天到来的美丽景色,并配

14、以清新的音乐和教师动情的表演,为歌曲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情境。揭示课题后,教师请同学们自主提出问题,由于教师创设了恰当的问题情境,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发现并提出了探究的问题:在音乐会上是哪几位小演员表演的?他们是怎样表演的?这样的导入,搭起学生、教师、教材三者沟通的第一座桥梁,拉近了学生与春天的距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2)引导自主探索 提高课堂效率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概括、归纳和总结,促进学生技能的掌握和知识的迁移。例如在同课异构活动中,炳凤有趣的七巧板她不仅向学生展示了独立的事物图片,还巧妙地将图片赋予了生命和活力。学生在仔细观察了老师展示的图案后

15、,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边动手、边思考、边讨论、边总结,提出拼图的方案,最终拼出了一幅幅充满新意的图案。随着教师应用多媒体设备的熟练程度的提高,其功能也逐渐得以发挥,一套多媒体设备替换下了更多的传统设备:小黑板、挂图、卡片等,课堂的容量增加了,授课的直观性增强了,学生的训练也得以强化,课堂效率提高了。 (3)发挥网络优势 促进合作交流 网络信息平台的建立,为学生合作交流,提高动口动手能力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教师可以依照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年龄等特点,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以小组分工合作、讨论协商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下收集资料和信息交流的优势,把个别学习环境下学生个体间的竞争关系转变为组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把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增长知识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动手能力,同时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的形成。如在晒课活动中,韧老师执教的天空时,发现学生对“”充满了好奇向往;了解,赞美成为了一种渴望,一种期待。教师事先将有关的资料做成精美网页,通过演示,帮助学生了解进一步收集信息的大方向,帮助各学习小组明确学习视角与主题。在“初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