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长春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286732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长春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长春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长春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长春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长春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长春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长春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古汉语知识,积累文言词汇2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3理解运用类比说理、设喻说理来表明见解巧妙的讽谏艺术4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教学重点:1熟悉和掌握词类活用的特点2邹忌运用设喻讲述道理,表明意见的方法。教学难点:1理解运用类比说理、设喻说理来表明见解巧妙的讽谏艺术2了解和掌握宾语前置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点击积累 中国有句古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出于对国家尽责,对国君尽忠的赤诚之心,劝国君改正过失,冒死进谏,但大多因批龙鳞

2、、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这类的例子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呢? 魏征给唐太宗提意见,受到唐太宗的尊敬。 爱国诗人屈原向楚怀王进忠言,提出治理国家的建议,但被奸臣妒恨,最后遭放逐,自沉汨罗江,成为千古奇冤。 比干,纣王不耐烦他提意见,就下令将其剖腹挖心,葬送了他的性命。 伍子胥,他建议吴王夫差杀掉勾践以绝后患却遭到拒绝,最后引剑自刎。临终前他悲愤地要求把头颅挂在城门上,亲眼观看越王勾践东山再起,来攻打吴国。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直言相谏,蒙受宫刑之辱 这些忠心耿耿的志士仁人一片丹心令人感动,他们的命运令人惋惜,同时也引起我们的反思,“忠言”就一定要“逆耳”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个进忠言取得良好效果的故

3、事,看主人公是如何做到的。 二、请同学们思考:本文的标题应该如何理解?这是个兼语结构。 三、资料助读1简介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国别体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人物栩栩如生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奇葩,对后世史学和文学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2简介邹忌齐国的谋臣,历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藉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

4、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3齐威王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4. 背景简介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

5、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使诸侯采纳,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 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于史无考四、逐段自读课文,理清层次结构。第一段:进谏的依据。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他

6、认真地思索这个问题,举一反三,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并决定“入朝见威王。”第二段:进谏的内容。邹忌以自己受蒙蔽之事讽谕齐王,他见威王后,没有单刀直入地向齐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身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省悟到纳谏的必要性。第三段:纳谏的举措。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告,立即颁布政令,悬赏求谏,广开言路,区分情况,给予奖赏。第四段:纳谏的效果。齐威王纳谏除蔽,政治清明,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五、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扫除字词障碍(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昳(y)丽朝(zho)服衣冠(gun)窥(ku)镜期(j)年朝(cho)于齐 间(jin)进(二

7、)文章开始没有直接写邹忌讽劝齐王,而写了什么内容?写的是由一件家庭琐事引起的联想,然后围绕这件家事展开提问: 1、这件家事是什么?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与徐公比美的问题。 2、每个人回答邹忌的语气有什么不同?能代表他们各自感情色彩的关键词是什么?请找出来。(问了妻、妾、客,他们对他的感情色彩分别是“私”“畏”“有求”。) 3、请个同学来试读下妻、妾、客的话语,注意读出“私”“畏”“有求”的意味。 (把妻子那种发自内心的赞美读出来。妾的话语最好发点颤,因为有点怕他。客人的话一定要带点讨好的味道,很小心地说。)再读,由于感情不同,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问题时的口气有所不同,注意揣摩各自的语气所

8、含的感情色彩。 问妻:我孰与徐公美?(亲昵) 问妾:吾孰与徐公美?(严肃) 问客:吾与徐公孰美?(平淡) 4、由于邹忌的妻、妾、客各自的身份与心理不同,所以回答问题时语气感情色彩有明显差异。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热情地赞扬)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地位低微,拘谨,害怕)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逢迎应酬) 5、面对妻妾与客的赞美,邹忌态度如何?得出什么结论? 他并未得意忘形,很有自知之明。(从“忌不自信”内容可知)。 他思之的结果是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也。 6、邹忌的三次问话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自我欣赏,带点自得的语气。) 7、大家是否注意到,他们三个人

9、的回答尽管意思相近,但仔细看各有不同,看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妻用的是反问句,反问句语气最为肯定,不容怀疑,说明妻子对他的高度信任;妾仍然用反问句,但少了“君美甚”三个字,说明她的地位使她不能对老爷随便议论,客人用的是陈述句,语气平淡,说明客人只想一般地客套逢迎一下,不想认真比较免得得罪他。) 8、三人的回答各有各的原因,使他们都没有勇气说出事情的真相,邹忌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并准备以此讽谏齐王。请大家再齐读一遍第一段,把握好人物的身份和心理。 面对妻妾与客的赞美,邹忌态度如何?得出什么结论? 他并未得意忘形,很有自知之明。(从“忌不自信”内容可知)。 他思之的结果是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也。

10、 9、反复思考,分析邹忌“入朝见威王”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齐王进谏,而是将比美这件生活小事讲给齐王听,谈自己体会,然后同国家大事进行类比,将妻、妾、客与齐王的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类比,推理委婉地进谏,得出一个结论:“蔽甚”。(这里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采用了设喻手法。) 10、讽谏结果如何? 最后齐王纳谏。文中写到齐王纳谏决心之大,行“三赏”朝廷内外出现了“三变”,使得“四国朝齐”。 11、思考:邹忌为什么会成功?他的劝说有什么特点? 邹忌用设喻的方法来进谏的 自己切身的感受设喻,巧妙地讽喻齐王 。 六、品味探究 、邹忌为什么要向齐王进谏? 邹忌是在比美中,

11、在妻、妾、客的对话中,在当面与徐公比较,在暮寝而思之后,感受到自己受了蒙蔽。因此推己及人,立刻想到国君一定也多受蒙蔽,由此进谏。 、突出了邹忌什么性格特点?实事求是,善于思考,勤于政事。 、邹忌进谏成功的原因在哪里? 邹忌能进谏成功有两个关键:一在于他说话的艺术与技巧上,他巧妙地将自己的妻,妾,客人与威王的宫妇,群臣,邻国进行类比,轻而易举地让齐王明白确实受了蒙蔽,二是纳谏者齐王有谦厚开阔的胸襟,重贤而又明理。 、这突出了邹忌的什么特点?突出了齐王什么性格? 邹忌善于言辞。从自己的生活出发,以类比推理,得出结论。语言委婉,易于让人接受。齐威王重贤明理。 、邹忌进谏的结果怎样? 齐王采纳了建议。

12、下令面刺、上书、谤讥于市朝分别受上、中、下赏。进谏的人数由门庭若市时时间进无可进者。最后其他几个国家皆朝于齐,乃至于战胜于朝廷。 小结:邹忌:善于思考,实事求是,能推己及人,忠君爱国。齐威王:勇于面对自己的过失,鼓励天下人评说自己的是非,这种开阔的胸襟在天子唯我独尊的朝代实属难能可贵。 6、本文的题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而作者却用占全文二分之一的篇幅去写邹忌和徐公比美,这是不是详略不当? 不是。写比美,是为后文铺垫,是设喻手法。从全文来看,设喻、讽谏写得详,而齐王纳谏除蔽写得略。这种详略得当的手法,值得我们学习。 7、评价邹忌和齐王 邹忌:实事求是,善于观察、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关心国家大事。

13、 齐王:勇于听取不同意见,更难能可贵的是根据群臣的进谏锐利改革。 六、学习借鉴 1设喻手法在今后生活学习中可借鉴,需注意的是设喻要精妙,比喻要切当。 2详略处理写作时借鉴,注意该详的地方定要泼墨如水,该略的地方要惜墨如金。 3通过对话表现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文中的三问三答 本文采用了“三叠法” : 三问 :妻、妾、友 三答 三比:妻私我 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 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 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三赏:上赏 中赏 下赏 三时:令初下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 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奇特的篇章结构。 分析三文的设喻 联想 妻私我 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 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 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4思想内容借鉴文中的“纳谏除蔽”这种见解在当时有积极意义,虽然邹忌讽谏与齐王纳谏都是为巩固封建统治,但在客观上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进步。今天,我们为实现“四化”有借鉴意义,同时也应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培养多谋善断能力。 七、请找出本文词类活用的例子 吾妻之美我者 吾妾之美我者 吾友之美我者 美,这里是形容词活用做动词,意动用法:“以为美” 八、课题扩展 这个故事于今有何积极意义? 提示:自知之明、直言劝谏、发扬民主、倾听民声等等。 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联想 妻私我 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 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 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