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安全生产知识培训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4260710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10月安全生产知识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12年10月安全生产知识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12年10月安全生产知识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12年10月安全生产知识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12年10月安全生产知识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10月安全生产知识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10月安全生产知识培训(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生产知识培训 原煤工段李全林 二O一二年十月 一 安全生产的定义 安全 指无物质危险和精神恐慌 而使人员处于自由状态 没有危险因素的劳动条件以保证人们从事劳动过程中不发生人身或设备事故 安全生产 指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人身安全 指保障人的安全 健康 舒适的工作 称之为人身安全 财产安全 消除损坏设备 产品和其它一切财产的危害因素 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坚持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的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明确规定 我国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必须坚持 安全第一 预为主 综合治理 的方针 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在组织生产过程中 必须把保护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安全事故分类 原因分析

2、和预防事故 是指在生产和行进过程中 突然发生的与人们的愿望和意志相反的情况 使生产进程停止或受到干扰的事件 一 事故分类伤亡事故 是指造成职工人身伤害或急性中毒的事故 事故主要有以下3种分法 1 按事故伤害程度分类 分为轻伤 重伤 死亡三类 1 轻伤 是指造成职工肢体伤残 或某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轻度损伤 表现为劳动能力轻度或暂时丧失的伤害 一般指受伤职工歇工在一个工作日以上 计算损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失能伤害 但够不上重伤者 2 重伤 是指造成职工肢体伤残或视觉 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 一般能引起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 或者损失工作日等于和超过105日 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失能伤害 3 死亡事

3、故 指一次事故有人死亡 含受伤后一个月内死亡 的事故 3 按致伤原因分类 分为20类 根据国家标准GB6441 86 将事故按职工受伤的原因调整为20类 常见和重点 1 物体打击 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 但不包括因爆炸引起的物体打击 2 提升 车辆伤害 指本企业内机动车辆和提升运输设备引起的人身伤害事故 3 机械伤害 指机械设备与机械工具引起的绞 辗 碰 割 戳等人身伤害事故 4 起重伤害 指从事起重作业时引起的伤害事故 5 触电 包括雷击 指电流流经人体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 6 淹溺 指因人落水之后 造成人的呼吸阻塞导致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的事故 7 灼烫 指生产过程中因火焰 高温

4、物体 放射线 强酸 强碱引起的烧伤等伤害事故 但不包括电烧伤以及火灾事故引起的烧伤 8 放炮 爆破 指施工时放炮作业造成的伤亡事故 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间接原因 人的原因 物的原因 技术原因 身体原因 精神原因 教育原因 管理原因 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 1 人的不安全行为 这个方面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因素 可以造成物的不安全状态 造成管理上的缺陷 特别是所说的习惯性违章 人员缺乏安全知识 疏忽大意或采取不安全的操作动作等而引起事故 1 违章操作 2 违反劳动纪律2 物的不安全状态 机械设备工具等有缺陷而引起事故 3 环境 可分为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生产环境 为员工创造一个优质 舒适的环境是防止事

5、故有效途径 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造成事故原因主要分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应从直接原因入手 逐步深入到事故的间接原因 从而查明事故的全部原因 再分清主次 才可进行事故责任分析 提出事故的处理意见及防范措施 1 事故直接原因直接原因是指造成事故发生的直接行为和因素 主要分两个方面 一是机械 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二是人的不安全行为 机械 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包括以下内容 1 防护 保险 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2 设备 设施 工具 附件有缺陷 3 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缺乏或有缺陷 4 生产 施工 场地作业环境不良 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忽视安全 忽视警告 操作错误 2 人为造成安全装置失

6、效 3 使用不安全设备 4 用手代替工具操作 5 物体存放不当 6 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 攀 坐不安全位置 8 有干扰和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9 忽视个体劳动防护用品 用具的使用或未能正确使用 10 不安全装束 11 对易燃 易爆等危险物品的接触和处理错误等 事故的间接原因 1 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 2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不够 3 劳动组织不合理 4 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5 没有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6 没有事故防范和应急措施 7 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经费不落实 8 有干扰和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9 忽视个体劳动防护用品 用具的使用或未能正确使用 10 不安全装束 11 对易燃 易

7、爆等危险物品的接触和处理错误等 心理决定行为 行为是心理的体现 易发生事故的几种心理 1 自我表现心理 2 经验 心理 3 侥幸心理 4 从众心理 5 逆反心理 6 情绪不稳定 7 冒险蛮干 8 懒惰心理 9 消极悲观 10 麻痹思想 发生事故后的影响 一 企业财产遭受到损失 二 企业在社会上的形象受损三 员工心理受挫 二 从业人员的安全须知 1 虚心学习 掌握技能以虚心的态度认真学习不懂的地方一定要问清楚要努力掌握学到的知识要逐步进行实践生产技能要反复进行练习 2 遵守安全生产的一般规则 安全三原则 整理整顿工作地点 有一个整洁有序的作业环境 经常维护保养设备 按照标准进行操作 标准 正确

8、迅速 安全 方便 三级安全教育 厂级 车间级 班组级特种作业安全教育培训电工作业 锅炉司炉 压力容器操作和管道操作 起重司索指挥 爆破作业 金属焊接作业 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 登高架设作业 电梯驾驶作业 制冷与空调作业等 3 认真接受安全生产教育 五必须 必须遵守厂纪厂规必须经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作业必须了解本岗位的危险危害因素必须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必须严格遵守危险性作业的安全要求 五严禁 严禁在禁火区域吸烟 动火严禁在上岗前和工作时间饮酒严禁擅自移动或拆除安全装置和安全标志严禁擅自触摸与已无关的设备 设施严禁在工作时间串岗 离岗 睡岗或嬉戏打闹 4 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

9、操作规程 三不伤害 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两人以上共同作业时注意协作和相互联系立体交叉作业时要注意安全 5 做到 三不伤害 安全警示标志牌是由安全色 几何图形和图像符号构成的 用以表示禁止 警告 指令和提示等安全信息 根据国家规定 安全色为红 黄 蓝 绿四种颜色 分禁止标志 警告标志 指令标志和提示标志四大类型 6 注意遵守安全警示标志提出的要求 黄色 红色 绿色 蓝色 7 正确佩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劳动防护用品按照人体防护部位分为十大类 头部防护用品眼面防护用品听力防护用品呼吸防护用品手臂防护用品躯体防护用品足腿防护用品坠落防护用品皮肤防护用品其它防护用品 我们接触的噪音主要是机械

10、转动产生的 噪音危害 轻 影响睡眠 烦躁 反应迟钝 重 导致失聪 高血压 心脏病 神经官能症等 声音单位 分贝 dB 企业工业园标准是55 65 70 100人感觉很吵85 95预防对策措施 改造声源或尽可能降低噪声强度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及保证正常休息时间 定期进行健康监护体检 避免听力下降 噪音危险危害因素 粉尘的危害 煤矿粉尘按其理化性质主要分为对人体的危害和粉尘爆炸性危害两类 如果人体肺部长期吸入大量的粉尘 就可能患尘肺病煤尘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煤尘本身具有爆炸性 煤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 并达到一定浓度 有能点燃爆炸的热源 这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个都不可能造成 防止煤尘爆炸的措施预防煤

11、尘爆炸和限制爆炸范围扩大的措施有 减尘与降尘 防止煤尘引燃 抑爆与隔爆等方面采取人工洒水降尘 通风排尘和净化风流 转载点加装喷雾洒水装置加强个人防护 8 使用安全装置和安全设施的注意事项 四有四必 有台必有拦有洞必有盖有轴必有套有轮必有罩 9 生产区域行走的安全规则 在指定的安全通道上行走 有人行横道线之处应走横道线 横穿通道时 看清左右两边确认无车辆行驶时才可以通行 禁止在正进行吊装作业的行车下行走 不准在吊运物件下通行或停留 不得进入挂有 禁止通行 或设有危险警示标志的区域等 禁止在设备 设施或传送带上行走 在沾有水或油的地面或楼梯上行走时要特别注意防滑跌 10 工作前下班后的安全检查 上

12、班前了解当日生产任务 作业要求和安全事项 工作中自查劳动防护用品穿戴 机械设备运转安全装置是否完好 停车后应将阀门 开关关好 气阀 水阀 煤气 电气开关等 整理好岗位用具和工具箱 放在指定地点 危险物品应存放在指定场所 填写使用记录 关好门窗 四 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八大权利 知情权建议权批评 检举 控告权拒绝权紧急避险权获得赔偿权获得教育培训权获得劳防用品权 三项义务 遵章守纪 服从管理义务学习安全知识 掌握安全技能义务险情报告义务 警记 每一个安全事故的教训都是惨痛的 每一个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 事故无大小之分 身边的一些小事或小疏忽 完全可能引起巨大的事故和损失 只有安全 才是效益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