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提昇企业竞争力之路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34252635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提昇企业竞争力之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精编》提昇企业竞争力之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精编》提昇企业竞争力之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精编》提昇企业竞争力之路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编》提昇企业竞争力之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提昇企业竞争力之路(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升企业竞争力之路 从投资导向迈向创新导向本文刊载于台湾电检中心十五周年纪念特刊作者:张忠朴- 1.竞争力的危机与转机 依据行政院主计处的资料,台湾的失业率在1996年8月创下了3.19%的新纪录。 依据IMD的资料,台湾的国际竞争力排名由1995年的全球第14名遽降至1997年的全球第23名。(注1) 这些警讯岂能让我们不关心台湾的前途? 其实,台湾的国民所得远高于亚洲新兴四小龙及中国大陆,因此当他们侵入了我们传统工业的领域时,我们能不让出江山吗?我们还有机会保持传统的优势吗? 所以,竞争力下降与其说是一个坏消息,不如说是台湾必须改弦更张的另一契机。 -2.成功的回顾与前瞻 回顾台湾的经济成

2、长记录,我们曾经有过辉煌的成功,在巅峰时刻台湾曾被誉为亚洲四小龙的龙头,竞争力大师哈佛大学的波特教授也曾经将台湾列为投资导向阶段的典范之一、这些客观事实证明我们曾经拥有傲人的成就。 但是曾几何时,台湾却江河日下,造成此一逆转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这诚然是一个见人见智的问题,但是若回到国家竞争力的理论架构,那我们就不难明白这是转型中不可避免的阵痛,是蜕变中必然伴存的脆弱。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种交错更迭其实自古难全,国家的盛衰亦然,只是以往是归诸于无可奈何的宿命,今日则成为脉络清晰的因果,当台湾过去20年勤奋努力迈向成功之后,台湾的国民所得与社会成本(如全民健保、环保等)也日益水涨船高,

3、暮然回首台湾居然从外劳输出国(如30年前往科威特及沙特阿拉伯)变成了众外劳争相向往的外劳输入国,这充分说明台湾传统的竞争优势(人力成本低)早已在繁荣中悄然流失,如果硬要恋栈过去,那么竞争力下降也就不足为奇了。当务之急我们就必须改弦更张,忍受阵痛积极转型,义无反顾地挥别投资导向阶段中我们所熟悉的玩法,而积极向创新导向阶段锐变(注2),以便开创另一个成功的契机。 -3.创新的认识与准备 高国民所得国家若要和低国民所得国家在同一领域竞争,那么必将难逃江山易手的命运,例如台湾近几年拱手让出一般运动鞋及大众类成衣等的江山都是鲜明的例子,因此波特教授才指出创新是高国民所得国家持续繁荣的另一康庄大道。 创新

4、的字面意义很浅显,创新能摆脱追随者纠缠的道理也很清楚,因此今后要靠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已经不是懂不懂的问题,而是该如何做才容易成功的课题。 要在创新之路上成功就必须要作调整与准备,1995年欧洲生产力中心罗马会议中,即强调竞争力是一种心态,它是在现实中持续追求不断进步的态度,它是一种坚定的信仰,相信明天会比今天更好(注3),因此创新之前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能割舍过去成功时相沿成习的作法,毅然进行策略转换(注4),将现有的资源重新布局,以激发出新的使命感与营造新的经营系统,使公司有能力因应瞬息万变的外在挑战。 -4.新经营系统的构建 观察台湾工业界过去的经营系统,不难发现它是一个以强化量产能力为中心的

5、制造系统,以个人计算机为例,台湾过去曾经是OEM重镇,几乎世界各大名牌都将他们设计的产品交给台湾代工,为人作嫁的结果,台湾只赚到辛苦的代工钱,而国外厂商反而轻松享受到技术与行销的诱人利润,这种天壤之别的对比实在令人痛心。 因此有前瞻性的公司纷纷积极在策略上转型,充实研发的人才与能力,渐渐脱离OEM的宿命进而踏入ODM的乐园,享受到发挥脑力代替劳力之后更甜美的创新利润,譬如近年来华硕计算机就是这种ODM新赢家中的佼佼者。 由此可见台湾未来的经营体系应该转换成以创新为主轴的新经营体系,一方面充分运用全球华人中充沛的科技人才,设计出领先群伦的优良产品,除了在母公司生产外,另一方面亦可充分运用亚洲其它

6、工资低廉的国家作为OEM的后援力量,使此一新经营体系能够帮助我们在世界上开创更强的优势竞争地位。 -5.企业创新与教育训练 既然创新是台湾企业今后提升竞争力的不二法门,那么教育训练在创新过程中也必然将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因为创新面对的是不可知的未来,并无法依恃过去成功的经验,所以就更需要依靠有效的教育训练来弥补对创新知易行难之间的差距。 但是若要让教育训练确实可以成为创新的动力,那么教育训练的传统作法也必须先予创新,综观以往企业的教育训练多少有重教导轻应用之沈痾,以致于教育训练往往沦为昙花一现的热闹,而无法成为生生不息的回收,因此近年来许多专攻组织学习理论的专家们,莫不强调学习不是目的,行为模

7、式与做事方法的改变才是教育训练的真正目的。而为了让行为与做事方法真正改变,加速度组织这本书的两位作者特别强调教育训练必须依循: 1. 知识的传递。2. 知识的运用。3. 知识的领悟。4. 知识的创新。四大流程来逐步推动展开(注5),直到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创新境界出现,教育训练才算完成,该书作者这种全新的教育训练观可以图示方式说明如下: 由此可见,在创新时代教育训练必须先澈底改变,充分掌握乐学?勤习?切磋?传薪的四大关键因素,先改变人的旧工作习惯,再改善人的做事品质,当人力资源改善之后,竞争力提升就自然会水到渠成了。 -6.自我突破再创巅峰 台湾已到了盛衰的关键时刻,提升竞争力已是振衰起蔽的当务之

8、急,但是谁才是提升竞争力的主角呢?总统吗?行政院长吗?经济部长吗?还是每家公司的董事长与总经理呢?这些都是最直接也最容易被想到的答案,但是,竞争力大师波特教授却有与众不同的看法,它指出在竞争优势中,最重要的部分并不是静态的效率,而是企业充沛的活力(注6),因此除非一家公司先有活力充沛斗志昂然的员工,这家公司其实是难以创新求胜的。 这种看法与国父孙中山先生在以寡击众推翻满清过程中的信念是相当近似的,国父为什么能完成创建民国的大业呢?因为他坚信国者人之积,人者心之器的道理,只要人开始有理想,人就会有活力,而一群有活力的人凝聚起来,提升竞争力岂不是就易如反掌了吗? -注1:请参考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之全球竞争力年报(Annual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 注2:请参考天下杂志1997年5月号什么是竞争力?(P50P54) 注3:请参考天下文化出版之竞争力手册 注4:请参考大块文化出版之十倍速时代 注5:请参考华人戴明学院出版之加速度组织 注6:请参考天下文化出版之国家竞争优势 Copyright 1998 Eureka Consultant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