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34251956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0届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0届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0届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0届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试卷历史考试时间:60分钟一、单选题1.西周是青铜器铭文大发展的时期,其字数与内容较商代相比均有了显著变化。在出土的青铜器中,用何尊、大盂鼎等详细记述贵族们接受周王的训诰和册命典礼的长篇巨制,屡见不鲜。该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西周A. 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B. 更加注重礼制的建设C. 青铜制造技术的发展D. 汉字的运用日益广泛【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用何尊、大盂鼎等详细记述贵族们接受周王的训诰和册命典礼的长篇巨制屡见不鲜”结合所学可知这与周初巩固统治地位和加强礼制建设的政治目相关。故B项正确。A项中央集权不适用于西周,排除。材料主要强调青

2、铜器铭文内容的变化,而不是强调青铜制造的技术和汉字的运用,CD两项没有体现材料主旨,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材料“受周王的训诰和册命典礼”结合所学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即可得出答案。2.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B.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C. 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D. “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依据关键信息“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解答。君主专制下,君

3、主是世袭的终身的;实行官僚政治,中央与地方官员一概由皇帝任免,而封建社会是家国同构的,D项正确。ABC三项无从体现。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宗法制度3.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一书中指出:(汉代)最基层的官吏要把诏书抄写在乡亭的墙壁上,后来改为书写在木板上,或直接以“扁书”(成编的简册)悬挂在市里乡亭。这种现象说明汉朝时A. 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B. 皇帝直接对人民进行统治C. 基层官吏直接对皇帝负责D. 皇帝通过政令的贯彻来控制地方【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选D。 从材料中得不出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 A项错误; 直接对人民进行统治的是基层官吏, B项错误; 基层官

4、吏直接对郡县长官负责, C项错误; 材料说明的是皇帝通过政令的贯彻来控制地方, 所以D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4.“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大抵杭城是行都之处,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和宁门杈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材料反映的是A. 唐朝都城长安商业繁盛的景象B. 北宋都城东京的商品交流的情形C. 南宋都城杭州突破坊、市的限制D. 杭州是宋代商品交易的主要场所【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力。材料中“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体现了“坊”即住宅区的商业繁荣,;“杭城是行都之处,万物所聚,诸行

5、百事无一家不买卖者”,体现了南宋都城杭州商业发展突破了空间限制,故C项正确,BD项不全面;唐朝坊市制度比较严格,故A项错误。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坊市制度变化【名师点睛】古代城市发展的基本特点: 1、商品经济日趋活跃,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 2、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城市人口增多,规模扩大。 3、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4、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5.元朝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宣慰司、土知府等机构,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土司长官;明清时期在西南地区陆续撤销土司,改由有一定任期、期满调任的流官治理。这

6、一变化A. 导致地方政策变更频繁B. 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C. 扩大了地方权力D. 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中央用“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代替元朝地方首领,管理西南地区,加强了中央集权,所以D项正确; 流官“有任期”,可调动,受中央垂直管理,有利于地方政策连贯稳定,能提高地方行政效率,限制了地方权利,所以ABC三项错误。【点睛】改土归流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促进了民族间交流和民族融合,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积极影响。6.西晋时实行占田课田制,占田数是指一般民户可以按人口占有和耕种的田亩数,课田数则是按丁承担租税的田亩数。据下

7、表可知,当时占田数课田数(男女16岁至60岁为正丁,13岁至15岁、61岁至65岁为次丁)男子一人占田70丁男课田25亩次丁男课田25亩女子一人占田30亩丁女课田20亩次丁女及老小没有课田说明占男数额,只是允许民户自行占有的数额并非由国家如数进行分配无论占田是否达到法定标准,都要按照规定的课田亩数交纳田租A. 政府维护小农经济,确保税收B. 一般家庭都拥有至少百亩土地C. 政府无视土地兼并,任意加赋D. 妇女受到重视,地位逐步提高【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西晋时占田、课田制的相关规定和说明,政府允许民户占有一定数额的土地,要求农户按照这一规定的交纳田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出政府为了确

8、保税收,维护小农经济,A项符合题意;这一规定只说明了“允许民户自行占有的数额并非由国家如数进行分配”,不能说明一般家庭都拥有至少百亩土地,B项错误;政府规定“按照规定的课田亩数交纳田租”,不能说明政府任意加赋,C项错误;对妇女占田和课田数目的规定,不能说明妇女地位得到提高,D项错误。7. 乾隆四十一年,清政府将降清的原明朝官员编入贰臣传:其中,投降后对清朝赤胆忠心的,编入甲编;在清朝为官但又心怀怨恨的,编入乙编。乾隆四十八年,又编成逆臣传,把降清后再次反叛的官员收入其中。这主要说明A. 清朝很注重文化典籍的编撰B. 明清改朝换代造成思想领域的混乱C. 政府力图构建封建道德标准D. 对清朝效忠与

9、否是褒贬的唯一依据【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其中,投降后对清朝赤胆忠心的,编入甲编;在清朝为官但又心怀怨恨的,编入乙编。乾隆四十八年,又编成逆臣传”可以分析出政府力图构建封建道德标准,所以本题答案选C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加强措施8.在糊名制出现之前的唐代科举考试中,出现过一种“倒歧视”的现象许多高官子弟不以门荫入仕,而是去参加进士考试。这种现象本质上说明了A. 士族门第不再有吸引力B. 科举制的地位日益稳固C. 科举制亟待进一步完善D. 社会舆论决定士族选择【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许多高官子弟主

10、动选择通过科举考试获得正途的出身,这种现象本质上说明了科举考试日益受到重视,科举制的地位日益稳固,故C项错误,B项正确。AD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9.宋代军需物资的运输改变了过去或靠徭役、或考军队自己解决的方式,交给商人转运。商人只需将粮草送到军队指定的地点,得到的报酬是官卖商品茶、盐、铁、香等的经营许可证。这反映A. 商人成为采办供应军需物资的主体B.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政府政策的调整C. 政府依靠商人解决军需物资的供应D. 政府因军事需要放弃商品官营政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宋代军需物资的运输改变了过去或靠摇役、商人只要将粮草送到军队指定的地

11、点,得到的报酬是官卖商品茶、盐、铁、香等的经营许可证”体现了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政府改变传统重农抑商政策,故B正确;A项与材料主题不符;C项依靠商人错误。D中放弃错误。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古代商业发展商业政策改变【名师点睛】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贸易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松散的过程。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二者均是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10.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

12、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这主要是由于A. 经济中心已经南移B.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C. 闭关锁国政策影响D. 私营手工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叶随着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产量增加导致了江南绢价的下降,D项符合题意;经济中心南移在宋朝时期已完成,A项不符合题意;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会导致物价上涨,B项错误;闭关锁国政策不仅仅影响绢价下降,C项不符合题意。11.董仲舒依据王制所谓“七教”(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并将其与阴阳五行相配,提出配合阴阳的“三纲”与比拟五行的 “五常”,这叫“仁义制度之数,尽取之天”,这一主张的主要目的是A. 强化君权神授

13、的思想B. 宣扬天人感应的思想C. 依靠外在制度管理国家D. 强调社会秩序的合理性【答案】D【解析】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是为了适应封建专制的需要,从题干“仁义制度之数,尽取之天”也可以看出董仲舒的阐述是政教制度和天的对应,故选择D项;A项没有体现,不选;B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不选。12.中国在隋唐时期就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朝毕昇又发明活字印刷术。但是宋元时代的活字书籍“一本难求”,古代中国并没有实现活字印刷术对雕版印刷术的取代。这主要是因为A. 社会审美观的影响B. 官营作坊垄断活字技术C. 社会需求多样性D. 缺乏市场经济利益推动【答案】D【解析】分析】 【详解】根据题干

14、可知,活字印刷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多种类书籍的印刷上,而中国古代在自然经济的环境下,人们对书籍种类的需求是有限的,古代中国并没有实现活字印刷术对雕版印刷术的取代,主要是因为缺乏市场经济利益推动,D项正确。因为缺乏市场经济利益推动,古代中国并没有实现活字印刷术取代雕版印刷术,与社会审美观无关,排除A。B项营作坊垄断活字技术与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不符,排除。题干强调因为缺乏市场经济利益推动,古代中国并没有实现活字印刷术取代雕版印刷术,与社会需求的多样性无关,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13.南宋官员叶适以“功利之学”反对朱熹等理学家提倡的“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主张对事物作实际考察来确定义

15、理。这反映出A. 理学有性理空谈倾向B. 理学未能满足统治需要C. 程朱理学不讲实用性D. 叶适否定了“格物致知”【答案】A【解析】【详解】叶适是宋代实学派代表,主张经世致用,他主张对事物作实际考察来确定义理,反映出理学有性理空谈倾向,故选择A;理学把儒家礼教提高到天理的高度,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排除B;C项不符合理学的特点,排除;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14.明初建立了鱼鳞册和黄册的登记制度。鱼鳞册主要登记每块田地所有权的归属及其四至疆界,黄册登记每户人口的具体情况。该制度旨在A. 保障政府赋役征调B. 促进小农经济成长C. 巩固大土地所有制D. 推动商品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明朝土地登记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土地所有权,以保障政府赋役征调,故A项正确;促进小农经济成长并非其主旨,故B项错误;明朝土地登记制度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兼并,保护自耕农,与巩固大土地所有制无关,故C项错误;该制度保护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明朝土地登记制度15.文献通考对古代农业生产有过如下一段描述:圩田、湖田多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