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4229638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说明:本试题分两个部分,卷为选择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卷为非选择题,共3题,52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卷1.孔子曾说:“舜其大孝也与”;战国时期的孟子言必称尧舜,也说:“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荀子也称善“尧舜者天下之善教化也”。这些表明( )A.儒家学说源自于远古的尧舜 B.儒家借助圣王宣扬伦理道德C.儒学理论不适应现实的需要 D.儒家注重维护封建伦理秩序2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

2、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 这说明( )A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 B不同学派的思想出现融合与趋同C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D思想的吸收与融合成为发展趋势3道家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儒家肯定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为人负有“仁民爱物”、善待自然的伦理义务。这些观念( )A专注于保护生态环境 B属于农耕经济的产物 C受到天人感应说影响 D强化了神权政治体制4史书记载,汉顺帝即位后,发生一场大瘟疫,顺帝即招纳贤才,广开直言之路;汉冲帝即位当年发生大地震,冲帝随后进行贤良方正之选。据此可知当时()A天人感应思想已影响执政B天灾人祸已成为普遍现象C君主以民本仁政思想治国D形成开放民主的

3、政治风气5后汉书何敞传记载,东汉章帝时的何敞,“及举冤狱,以春秋之义断之,是以郡中无怨声,百姓化其恩礼”。这表明()A儒学开始成为统治思想B地方政府治理方法得当C基层司法审判较为公正D儒学具有社会政治效应6.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7.高二文科班班学生在排练“宋明理学”历史短剧时,为陆九渊设计的台词应是( )A.民为贵,君为轻B.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C.宇宙是吾心,吾心即宇宙D.君臣父子,天之常理8“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

4、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下列对“ 朱子高于孔子 ”寓意的最 佳解释是( ) A.朱熹的学说比孔子更科学 B.朱熹建立了系统的理学理论 C.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D.朱熹对儒学的贡献比孔子大9.清史稿列女传记载:蔺氏许嫁于季斌敏,未及成婚,季斌敏亡故,“蔺年十八,矢不嫁。”二年以后,听说家人张罗自己的再嫁之事,就割下自己的右耳以明心志,三天后又割下左耳。蔺氏如此行为是受什么思想的毒害( )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程朱理学 D明清君主批判思想10.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

5、曲有节奏地跳跃。这说明汉字( )A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 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 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11.诗经中的七月描述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说明诗经( )A.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B.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C.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 D.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12.对右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B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发展停滞13王夫之论史,气势恢弘,虽于上下千余年中自由出入,但从不

6、任意评说;王夫之论史,充分考虑历史背景,不执一概而论。如论西域时,他认为汉和唐历史背景不同,导致西域地位在这两个朝代的差异。材料表明王夫之()A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史学意识 B擅长品评历史事件C评史侧重历史事件之间的不同 D熟悉西域地区历史14宋代正处在天下分裂、动荡的环境之下,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理学家“与时偕行”,将大学中的“天下平”更改为“平天下”,意为用“平均”的理念去治理国家。例如陆九渊就曾提出“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据此可知,宋代理学家()A挑战了先秦儒家思想的权威 B具有强烈的济世精神C重构维护君主专制的道德观 D追求个人道德的完善15.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

7、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 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 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16元代郭居敬编著的二十四孝图中讲述了一个“卧冰求鲤”的故事:晋人王祥由后娘朱氏抚育成人。虽然朱氏待王祥刻薄,但在她染重病卧床后,王祥仍然在数九寒天,光着膀子卧在冰面之上,融化冰面,求得鲤鱼为后娘治病。这一故事的广泛流传表明()A封建王朝倡导“致良知”B民众深受儒学道德观念影响C统治阶级重视文化修养D商品经济发展促进风俗改良17李贽在评价藏书时说:“盖我此书,

8、此乃万世治平之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非漫然也凿凿皆治平之事与用人之方。”这表明藏书()A成为科举应试的官方教科书B因离经叛道在民间广为流传C思想仍属于儒学体系的范畴D以讽刺程朱理学为思想主旨18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对以上材料分析最准确的是()A中国古代社会有民本思想而无民权思想 B欧美等西方国家是民权思想的发源地C此时的孙中山主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享” D古今中外的思想有相通可借鉴之处19

9、孙中山说:“专制时代,人民之精神与身体皆受桎梏,而不能解放。故虽有为国民利害着想,献身以谋革命者,国民不惟不知助之,且从而非笑与漠视之,此事之必然者也。”这反映了孙中山( )。A.推崇民有民治民享 B.主张推翻专制统治 C. 倡导进行社会革命 D.重视国民思想启蒙20.陈独秀主张国民应该“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惟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这体现了陈独秀( )A.倡导天赋人权的思想 B.认为人权取决于智能 C.崇尚无政府主义状态 D.主张人性自由与解放21.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

10、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 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22.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为此,他开创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 ( ) A.通过赎买改造资本主义的道路 B.从城市到农村的道路 C.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 D.进行三大改造的道路23.20世纪初的中国涌现出了大量的新名词,如社会、政党、政府、民族、阶级、主义、

11、思想、观念、真理、知识、唯物、唯心、主体、客体、具体、抽象等。这一历史现象()A是西学大量引入中国的产物 B推动了新文化运动高潮的到来C是知识分子群体壮大的结果 D彻底瓦解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24.邓小平说: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吗?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这一论断( )A阐述的是经济发展的方向问题 B解决的是经济发展的手段问题C论证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 D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第卷25.(25分)儒家思想产生以后,在历史上经历了不断的改造、发展和演变。阅读材料,回答下

12、列问题。 材料一:汉并天下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儒生)叔孙通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与臣第子共起朝仪。”上曰:“可试为之”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以尊卑次起上寿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司马迁史记叔孙通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董仲舒春秋繁露为人者天“古之王者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朱子文集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天下为主,君为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