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0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与社会生活的变迁(解析版)

上传人:wei****08 文档编号:134226636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0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与社会生活的变迁(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0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与社会生活的变迁(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0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与社会生活的变迁(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0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与社会生活的变迁(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0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与社会生活的变迁(解析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与社会生活的变迁(解析版)多角度认识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变动实质评价生产模式商品经济发展,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逐步走向工业化、市场化伴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历程,是被迫和痛苦的,但客观上是进步的经济结构工业逐渐取代农业成为经济的主体,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洋务企业)、民族资本是近代中国三种主要的工业资本形式对外交流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闭关锁国政策和状态被打破国家政策从“抑商”向“扶商”转变从五大视角理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1思想上: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近代化思想,表明了统治阶级已

2、经承认“中学”的不足,也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2经济上: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尤其是民用企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培养了科技人才,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及意义1特点(1)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

3、才),后天畸形。(2)从诞生环境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深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3)从地域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4)从经济结构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5)从地位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6)从发展历程看,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2意义(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革命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2)政治: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提供了社会基

4、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3)思想: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瓦解、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与中国近现代革命的关系(1)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为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行百日维新挽救民族危亡奠定了基础,也促成了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2)民国初期兴办实业高潮为资产阶级激进派发动新文化运动创造了条件,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扩大了阶级基础。(3)抗战前夕的民族工业的发展及民族资产阶级的表现,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5、支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4)国民政府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迫使民族资产阶级放弃了对国民党的幻想,走上了同共产党合作的道路。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1)促进因素列强侵略:瓦解着中国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政府鼓励: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新政”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实业救国”: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精神: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与时俱进:一些民族工业自身技术的不断革新、合理的经营策略

6、也是其顽强发展的因素。(2)阻碍因素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自身因素: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和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政局动荡: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的特点及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1特点(1)新闻事业功能。以报道、记录、宣传、批判、形成舆论为主要内容的新闻事业功能,是报刊的主

7、要任务。它满足知识界“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愿望,对人们尤其是知识界的政治生活具有重大影响。(2)强烈的政治性。报刊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舆论监督的功能。机关报是新闻传媒的主体,重视言论,尤其注重政论。(3)与挽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中国的传媒事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挽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它随着中国国内政治运动和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而出现高潮,维新运动中出现第一次高潮,辛亥革命前后再一次出现高潮。2作用(1)传播西方文明,促进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和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都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

8、。(2)近代报刊发挥了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作用。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以及新文化运动期间,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思想武器。(3)对夺取近代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了一系列的政论性报刊,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全面理解中国近代交通事业发展的特点及成因(1)特点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2)成因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列强为了扩

9、大在华的经济利益,加强对中国的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始终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和操纵中国的交通业。中国各地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这就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四个特点(1)地域:由于受到列强侵略的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最早出现于各通商口岸城市和沿海城市,并逐渐向内地渗透,表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2)过程:由西方引进,具有较强的半殖民地色彩,中西方社会生活和社会习俗经历了由冲突到相互融合的过程。近代时期,中西方文化、新旧文化并存,相互影响和渗透。(3)水平:断发易服运动较为迅速和彻底;不缠足运动起步早,但进展缓慢;沿海地区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较快,但广

10、大农村仍处于封闭、落后的状态,传统的风俗习惯坚如磐石。(4)动力:每一次社会生活的变迁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影响息息相关;部分上层人物的倡导也起到了一定的社会示范作用;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西方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和向中国的渗透是主要的外部因素。1.下面是18661913年上海华商部分机器厂情况统计表,该表可以表明() 类 别 18661894年 18951913年 设厂数(个) 设立资本(元) 设厂数 设立资本(元) 轧花机制造 3 300 14 2520 缫丝机制造 1 400 9 5600 纺织、针织机修配 8 13370 A近代民族企业的资本雄厚B清政府大力扶持民族工业C甲午战后纺织业自主发

11、展D民族重工业得到初步发展【答案】D【解析】题干中民族工业投资额的资本单位为元,且单个工厂资本约为800元左右,资本薄弱,故A项错误;甲午战争后,为扩大税源,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性质,且政策带有被动被迫性质,故B项错误;C项中“自主”两字不妥,近代技术受控于欧美列强,且从表格中反映不出来,故C项错误;表格通过对比甲午战争前后机器制造业(重工业)的投资额、工厂数增加,故D项正确。2.中外日报1897年9月21日载:“宁波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日本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1897年“该厂”发展较

12、为顺利的主要原因是()A宁波在1895年开辟为通商口岸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C“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推动 D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答案】B【解析】宁波是在1842年开辟为通商口岸的,故A项错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是在甲午战后,故B项正确;“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推动是在民国时期,故C项错误;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是在民国初年,故D项错误。3.一战期间列强对华输出棉纱量持续减少,而日本却迅速增加,开始超过英国,跃居首位。这反映了()A列强均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B日本的经济实力已超过英国C日本乘机扩大对华经济侵略D日本在侵华中始终获利最大【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一战期间放松对中国

13、侵略的是西方列强,不是列强均放松了,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虽然被美德超过但经济实力仍位居日本之上,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一战期间由于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侵略,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只能得出一战期间日本侵华占据优势,但无法得出始终获利最大,故D项错误。4.1914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两次工业化浪潮都()A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B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C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D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答案】D【解析】洋务运动是以洋务派为主导,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实业救国运动的主体是来自民间的私人

14、资本主义企业,故A项错误;洋务派不承担民主革命重任,而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故B项错误;洋务派只是以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为主,并未推动政治体制的变化,故C项错误;洋务运动和实业救国均是因为西方列强的侵略而被动学习,故D项正确。5.1933年4月4日,国民政府断然废除银两,以0715(两)兑换一(元)的比值用银元来取而代之,结果因世界市场白银急剧上扬而导致白银迅速外流,严重冲击了国民经济。1935年11月3日,政府发行统一的新纸币法币。国民政府的金融改革是为了()A稳定国民经济秩序B封锁苏区红色政权C储备充足抗战经费D顺应英美等国要求【答案】A【解析】“国民政府的金融改革”的目的主要是稳定国民经济的秩序,故A项正确;“结果因世界市场白银急剧上扬而导致白银迅速外流,严重冲击了国民经济。1935年11月3日,政府发行统一的新纸币法币”可见主要是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故B项错误;“1933年4月4日”此时国民政府并没有确立抗战的政策,故C项错误;“导致白银迅速外流,严重冲击了国民经济。1935年11月3日,政府发行统一的新纸币法币”可见其主要目的是防止白银外流,与英美的要求无关,故D项错误。6.1915年,中华民国司法部制定了民法草案,有关婚姻部分明确规定:“男子未满十六岁,女子未满十五岁、不得成婚”“有配偶的,不得重婚”“夫妇不相和谐而两愿离婚的,得离婚”等。这反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