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上)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4226389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3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上)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历史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上)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历史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上)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历史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上)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历史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上)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上)(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你对孔子知道多少 仁 礼 德 社会人群要互相敬爱 谦让 和谐相处 人们的言行举止要符合社会规范 为政以德 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学习态度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 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因材施教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要有区别地施以教育 教育方法 要经常温习 学习方法 要谦虚 多向他人学习 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 学习方法 说说孔子在教育上有什么贡献 1 创办私学 主张 有教无类 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2 在教学方法上 主张

2、因材施教 3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提出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 论语 老子 老子和 道德经 老子 姓李 名耳 又称老聃 春秋末期人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 认为各种事物都有相互矛盾的两个对立面 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其学说记录在 道德经 一书里 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的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变革 商鞅变法 各诸侯国变法 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度逐渐确立 思想文化空前发展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牛耕和铁器的推广 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城镇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使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冲击 各国竞相改革 拥有文化的士人四处游说讲学

3、 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 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墨子 墨家学派创始人 他的言行记录在 墨子 一书中 主张 兼爱 非攻 孟子名轲 战国时邹国人 著有 孟子 一书 孟子主张 施仁政于民 他还提出 民贵 君轻 的思想和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的道德观念 孟子 战国时期 庄周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家思想 著有 庄子 一书 庄子主张 道法自然 提倡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庄子 法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著有 韩非子 一书 韩非子主张施行 法治 加强中央集权 韩非 诸子百家 学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要思想 墨家 墨子 墨子 兼爱 非攻 儒家 孟子 孟子 仁政 民贵君轻 道家 庄子 庄子 顺应自然 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子 韩非子 法治 中央集权 百家争鸣的影响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出现第一次解放潮流 各派相互抨击 又相互影响 有力地推动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