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技术规范知识78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34206699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技术规范知识78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精编》技术规范知识78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精编》技术规范知识78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精编》技术规范知识78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精编》技术规范知识78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编》技术规范知识7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技术规范知识7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秋西瓜的栽培技术一、适时高效栽培 (一)播种育苗 1. 播种 春播适期23月。有保温设备的,可以适当早播。白瓜种子小,种皮薄,易发芽。浸种23小时后沥干水分即可直播或装入营养袋中,淋足水分,盖上厚约1厘米的细碎潮湿肥土。为防鼠害和保湿,宜再盖上薄膜。 2. 育苗技术 适时播种,一般用露地直播。育苗移植者,可参照南瓜的育苗方法。亩需种子约20克。白瓜也有采用扦插繁殖的,其产量与种子繁殖的相近。做法是:5月上旬播种后不摘主蔓顶芽,将主蔓或侧蔓剪下,每段带有23片叶,插入沙床或疏松肥土中,遮阴,喷水,宛如佛手瓜扦插育苗方法。 (二)定植 采用高畦栽培;畦宽1.5米(包沟),在畦中央开浅穴,穴距70厘

2、米;施人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亩施腐熟猪牛粪1 000千克或鸡粪8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氯化钾20千克,充分混合后施人穴或沟中,与土拌匀,略高于畦面,以防积水。直播者,穴播种子34粒,间苗后定苗12株;条播则按株距30厘米播种2粒,定苗l株。播种后要盖土、盖草。育苗移植者,则按上述方法开穴,每穴栽苗1株。亩植8001 000株。 (三)田间管理 1. 摘心整蔓 白瓜以子孙蔓结瓜为主。主蔓上长出45片叶时,侧蔓即开始萌芽,但生长缓慢,一旦将主蔓顶芽摘除,侧芽就迅速抽出,并分化出现雌花坐瓜。开始坐瓜时,由于主蔓叶小,叶面积不大,而侧蔓分生多,叶数多,叶面积几占总叶面积的8090,其中以子蔓叶面

3、积最大,孙蔓次之。此外,主蔓上雄花多,雌花出现迟且数量少,着生位置又高,常在10节以上。因此,及时摘除主蔓,促生子蔓和孙蔓,是白瓜早熟增产的重要措施。做法是:主蔓长出56片叶时摘心,待子蔓长出56片叶时,留强壮子蔓2条,并摘心,其余弱蔓均及时摘心。当子蔓上长出几片叶后,虽有雌花且可坐瓜,但这时所结果实,由于营养不足,瓜小,常呈畸形瓜,宜在摘心的同时,将部分幼瓜摘除,使子蔓粗壮而长出孙蔓,再对孙蔓留强去弱,全株留下孙蔓56条任其开花坐瓜。注意子蔓、孙蔓在田间位置上的合理分布,不让蔓叶过多重叠,互相阻挡阳光,以利于加强光合作用,积累更多有机物质,又利于通风,减轻病虫的发生。摘心要在晴天露水干后进行

4、,则伤口易愈合,病菌不易侵入。 2. 铺草 白瓜一般不设立支架,应在畦面铺草(如用地膜栽培的可不铺草)。草料以芒骨草或茅草最好,稻草或麦秆次之。铺草可避免果实着地沾泥,又可减少烂瓜机会。 3. 肥水管理 白瓜生长迅速,坐瓜多,需肥量较多,且较集中(尤其长度白瓜),要求在开始坐瓜后及时追施肥料。第1次追肥在主蔓摘心时施入,亩施尿素5千克,对水施入,浓度宜稀,50千克水加尿素100克,浇于根际。第2次追肥在子蔓摘心后施入,亩施复合肥20千克,过磷酸钙30千克,开沟施入后盖土,再用尿素10千克,对水浇施。白瓜喜湿怕涝,一遇旱天或在旱地栽培时,要勤浇水,尤其是雌花开花后不能受旱,否则,容易落花或形成畸

5、形瓜。平坦园地,要注意排水,以免造成死苗、烂瓜。 二、反季节栽培 (一)播种期的确定 白瓜粗生,速生,很适合作反季节栽培用。白瓜对气候条件有较强的适应性。整个生育期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为1340吧。在广东,限制白瓜播种期的因素以低温影响最大。以广州地区为例,年平均气温为21.8,但常年有极端低温(如1.6左右)出现,尽管出现时间短,持续时间不长,却可使植株受冻害死亡。因此,早春只要有一定的保温措施,仍可提早播种。早春反季节栽培可在12月至次年1月播种;夏秋反季节栽培59月均可播种。 (二)品种选择 早春反季节栽培,宜用生长期短、适合密植的早熟品种,如短度白瓜、农友银花、农友明花和北京七寸白等。 夏

6、秋反季节栽培,采用青筋白瓜或农友绿皮2号较适宜。 (三)播种育苗 早春反季节栽培,一是应用浸种保温催芽,以提高发芽率。二是保温育苗,如使用温床、温室、塑料薄膜拱棚等。三是多施磷钾肥,少施氮肥,以培育壮苗。四是控制浇水数量和浇水次数。于晴天中午,一次性浇透苗床(或营养袋)土壤,保持土壤湿润便可。不宜小水勤施,以免频频降温。五是光照调节,晴天中午有阳光时,应适当揭开覆盖物(薄膜或玻璃),以改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夏秋反季节栽培,一般采用露地直播。但用种量大,成苗率低,改用保护地育苗效果较好。例如,应用半覆盖式的通风薄膜小拱棚,或使用遮阳网育苗,既可减轻暴雨直接冲刷,又可减弱强光直射,降低地面温

7、度,减少猝倒病发生。同时,有利于育成34片叶大苗移植。但育苗期要防止徒长而出现高脚苗。 (四)定植 1. 选地 早春反季节栽培,宜选择背北向南、冷空气不易沉积、阳光充足、有水源灌溉的沙质壤土为宜。 夏秋反季节栽培,宜选择通风、较阴凉、无涝渍、有泉水可供灌溉的粘质壤土。并作高畦,以利于排水。 2. 重施基肥 早春反季节栽培,多用热性有机肥,如鸡粪、猪牛粪等;夏秋反季节栽培,因白瓜生长期短,生长快,可多用复合肥作基肥。 3. 密度 早春反季节栽培,温度较低,空气较干燥,植株生势不旺,宜适当密植,亩栽1 00001 200株。夏秋反季节栽培,宜适当疏植,亩栽700800株。 (五)田间管理 1. 追

8、肥 早春反季节栽培因有大量有机肥作基肥,追肥时期不必太早,幼苗有56片叶时才追施薄肥,以尿素加水浇施。第2次摘心时再干施复合肥和过磷酸钙,沟施后浇透水。 夏秋反季节栽培,要早施肥、勤施肥,幼苗有23片叶时即应追肥。50千克水加尿素100克,每7天1次。如遇雨天多时,可在畦面土壤尚湿润时,或毛毛雨时干施尿素或复合肥,但不能接触蔓叶。此外,要注意不偏施氮肥,以免植株徒长,产生落花落瓜,加重病虫害的发生。 2. 摘心整蔓 早春反季节栽培,由于处在低温短日照条件下,雌花出现早且多,但瓜小,多为畸形瓜,宜及早摘除最早出现的雌花,以免消耗养分,影响植株生长和侧芽长出。主蔓摘心要适当延迟,宜在67片叶时摘心

9、。夏秋反季节栽培摘心,大体与适时栽培的相同。 3. 嫁接栽培 反季节栽培白瓜,宜实行嫁接。以黑子南瓜、印度南瓜或葫芦为砧木进行嫁接,常用方法有靠接法和顶插法。 4. 保护地栽培 早春反季节栽培,宜采用: 地膜覆盖栽培。 风障栽培,即利用麦秆或稻草等编扎成屏障,竖立于北面的畦边挡风。 塑料薄膜拱棚栽培。在广东省,多采用小拱棚栽培,简便有效。有条件的,也可采用大棚栽培。 温室栽培。夏秋反季节栽培,宜采用半覆盖式的塑料薄膜栽培,即薄膜棚下方不盖薄膜,上方盖薄膜,可以挡雨,蔓叶不受暴雨溅击,减少病害发生,而且棚内相对湿度较稳定,空气也很流通。必要时,棚顶也可覆盖遮阳网,以减弱中午强光照射,下午3:00

10、后揭去遮阳网,使棚内有良好的光照条件。秋西瓜在粤西地区经多年种植,已获得成功。 一、良种选择 种植秋西瓜宜选用优质高产、耐高温、耐高湿、雌花着生较密、果皮坚韧、耐贮藏、抗病性强的早熟或中熟品种,如金钟冠龙、金鹤黑美人、金鹤宝兰、金鹤美兰、台宝2号、台宝808等。 二、瓜地选择及种植规格 选择地势较高、灌溉方便、通风透气性好的砂壤土,采用分畦双植栽培法种植,畦宽3.54米左右。 三、适期播种及合理密植 秋西瓜即夏季播种秋季收成,光、温条件完全可满足生长需要,但是此时正值高温干旱季节,如播种过早开花坐果期遇到高温多雨难以坐果,容易受病虫为害;播种过迟果实膨大期遇到阴雨低温时,不利果实成熟,影响产量

11、和品质。所以,早熟品种应在7月中旬播种,中熟品种应在7月上旬播种,争取在中秋节和国庆节期间收成。秋西瓜分株比春西瓜少,种植密度可稍大些,株距为4045厘米,每亩苗数800850株。 四、种子催芽及田间管理 1浸种催芽: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消毒1015分钟,捞出洗净再用2530温水浸种34小时,“露白”后播种。打穴直播,穴深23厘米,每穴播2粒,播后覆盖山草,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及时揭去山草,每穴留1株健壮苗。 2肥水管理:秋西瓜生育期间高温干旱,植株蒸腾量大,畦面要覆盖稻草或蔗叶降温保水。在雌花开放前后和果实膨大期更要注意保证水分供应,一般应在早上或傍晚进行沟灌渗灌,切忌大灌漫

12、灌。 肥料要集中施用。基肥在结合整地时施星王果菜复合肥3040公斤,或用花生麸2030公斤混沤优质土杂肥5001000公斤作基肥。 伸蔓前用稀腐熟人粪尿浇施,促进生长。伸蔓后结合中耕除草施星王果菜复合肥2025公斤。当西瓜长至100150克时追施膨瓜肥,亩施星王果菜复合肥3040公斤。另外,可根据苗势进行根外追肥,亩用磷酸二氢钾100150克兑水5060公斤喷雾,或用金必来西瓜专用型高效叶面肥7001000倍液喷雾。3整株、压蔓:一般只留主蔓和主蔓基部一条健壮侧蔓。坐果后如植株生长过旺,可在坐果蔓的幼果前10片叶处打顶或在蔓中央用坭土压蔓,控制生长,提高座果率。 4人工辅助授粉:秋西瓜雌花分化较晚,节位高、间隔较大,不易坐瓜,在开花时应进行人工辅助授粉,选用较干燥健壮的花粉授在雌花柱头上。 5病虫害防治:秋西瓜易发生病毒病、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等。防治措施:(1)防治霜霉病、白粉病和炭疽病,可用紫光007杀菌剂500700倍或病毒A500700倍液喷雾23次,也可亩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3040克或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75100克兑水5060公斤喷雾,57天喷一次,连续喷35次。(2)亩用蚜蓟清1500倍或15砒虫啉20克兑水75公斤喷雾防治蚜虫和蓟马等。(3)亩用阿维菌素20002500倍喷雾防治红蜘蛛和螨类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