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教学设计教(学)案

上传人:粗**** 文档编号:134203297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灰吟教学设计教(学)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灰吟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学会生字 焚 能结合工具书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 2 能较为通顺地说出整首古诗的意思 3 凭借资料 体会作者借吟石灰抒发自己理想 志向的感情 有感 情地朗读诗歌 4 学会探究 了解探究型学习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了解石灰 1 今天我们这节课上 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下石灰 见过石 灰吗 没见过吧 那我们来见识一下 石灰吧 看石灰生产的画面 了解 2 谁来说一说 石灰给你留下的印象 石灰石 生石灰 熟石灰 3 其实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诗关于石灰的诗 板书 石灰吟 石灰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 你懂这个词的意思吗 老师这里有三种关于吟的解释 你看一下 应该选择哪一种

2、 唱 声调抑扬地念叹息 痛苦的声音 鸣叫 这里应该认为是哪一种 板书课题 朗读课题 联起来解释一下课题 对石灰唱的赞歌 顺便过渡 是啊 司空见惯的石灰有什么值得赞颂的 赞颂了它的什 么呢 读一读这首诗 我们一起走近石灰 二 指导朗读 初步感知 1 自由读 2 指名读 正音 要求读出诗的节奏 3 评价 1 读得正确流利 2 读得声音响亮 3 他试图在寻找一种读诗的感觉 这种大胆尝试的精神值得肯定 4 集体齐读 三 了解古诗大意 了解石灰生产过程 1 于谦笔下的这首诗 简练地展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 老师这儿有 一份资料 具体描述了石灰的制作过程 对照古诗 读读网页 你了 解了石灰的哪些生产过程 用诗

3、中的一些词来概括 石灰自述 我的名字叫石灰 我的前身叫石灰石 埋藏在深山之 中 相当坚硬 人们将我开采出来 运出了深山老林 然后 将我与 焦炭混合在一起 放在高达1500度烈火的石灰窑中煅烧 这时 我 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 虽然 这时的我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 但已 经浑身雪白 白得十分耀眼 轻轻一捏 就容易破碎 人们还要把我 放进水中 水立即沸腾起来 像烧开的水一样 于是我变成了熟石灰 这时的我很像一块软软的洁白的年糕 人们将我涂在墙上 既能保护 墙面 又能美化墙面 2 学生对照材料与古诗 寻找制作过程的联系点 3 组织交流 教师提升 1 主要埋藏在深山之中 千锤万击 看着 千锤万击 这四个字

4、你能想象石灰在运出深山之前 承 受着怎样的煎熬吗 每一次的敲打一定是很疼的 石灰被铁锤击破 了头 砸断了腿 被凿子挖开的心 掏出了肚 2 经过烈火的焚烧 烈火焚烧 看着这四个足以灼热你心灵的文字 你似乎感受到此时的石灰正处于 怎样的状态 烈火的高温已经让石灰浑身发烫 仿佛要化了一样 理解 若等闲 你懂这个词的意思吗 这个词分成两部分 若 好象 等闲 平常 过渡 烈火焚烧却用了一个词 若等闲 你能替烈火中的石灰发出一句呐喊吗 让烈火来得更猛烈一些吧 我根本不在乎 评 你也一定很勇敢 等 3 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 粉骨碎身 浑不怕 如果在这中间加一个关联词 你会想到哪一个 加入这个关联词 虽

5、然 但是 你来说一句话 讲一讲这句诗 的意思 4 教师过渡质疑 在我们看来难以承受的千锤万击 烈火焚烧 粉骨碎身 石灰为什么能 若等闲 全不怕 呢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中间 你最关注哪一个词 为什么 说得好 石灰留下清白了吗 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 要留清白 4 教师总结 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了解 你认识怎样的石灰 四 走进石灰 体验于谦的坎坷人生 1 这首诗仅仅在讲石灰吗 2 诗歌表面写石灰 其实在字里行间隐隐的藏着诗人于谦自己的影 子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这28字 猜测一下于谦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 可能会有怎样的人生经历 大胆猜 只要有理由 有根据 只有你不 敢的 没有老师不能承受的

6、3 周围合作 大胆猜测于谦会是个怎样的人 4 组织交流 1 一定遭遇过挫折与打击 2 一定是个打不倒 压不垮的人 3 一定是个为人正派的人 4 一定是个刚正不阿的人 5 是一个不同流合污的人 5 于谦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教师出示材料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 钱塘人 今 中进士 任地方官 十几年 在任期间 于谦严格执法 廉洁奉公 救济灾荒 关心百姓 具有很高的威望 公元 年 明英宗贸然率大军出征与北方的瓦剌军作战 土木堡一战明军大败 明朝最精锐 万人马全军覆没 皇帝英宗被 俘 瓦剌军乘胜追击 大军兵临城下 城危在旦夕 于谦以一介书生 他义正辞严地驳斥了投降与迁都谬论 临危受 命就任兵部尚书 他稳

7、定了军心与民心 日夜带领全体军民 修筑城 墙 布置防务 并亲自带领军队与瓦剌军血战五昼夜 赢得了京师保 卫战的胜利 英宗也得以归国 可是回朝后 于谦不仅没有受到嘉奖 反而遭 到朝中恶势力的迫害 以叛逆罪被杀害 曾有人劝其逃离 但于谦一 生正气 6 刚才发言的同学 你从这段资料中 找到了印证了吗 7 石灰如人 人如石灰 这首诗正是于谦人格的印证与际遇的预兆 8 赞颂石灰 体会诗人的无限情怀 1 一诵 少年抒怀 十二岁的于谦就写下了 石灰吟 这样慷慨激扬的诗 想想当时 的少年于谦为什么要写下这首诗 学生交流 如 于谦是个很有志 气的人 从小就怀有精忠报国的理想 就想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假如你就是当

8、年那个意气风发的于谦 你会怎么高声诵读这首诗 学生诵读 教师评价 好一个志存高远的于谦 听了你的朗读 彼时的于谦一定会和你成为好友 随机应变 2 二诵 为官感悟 为官后的于谦依然不忘自己年轻时写下的 石灰吟 当他回首 自己十几年的为官生涯时 一定会感慨万千 他会有什么深刻的体会 呢 学生交流 如 嗨 我于谦一生清清白白 为国为民 总算无 愧于自己年少时的誓言 假如你是为官后的于谦 你会以什么样的 心情再次吟诵这首诗 学生诵读 你的朗读道出了于谦的心声 真是于谦的知音 3 三诵 临刑词 本该受到重奖的于谦 却惨遭陷害 试想 戴着脚镣走上刑场的 于谦 在人生的最后时刻 也一定会想起少年时的诗作 他

9、一定会诵 评 好一个视死如归 大义凛然 好一个铮铮铁骨 也一定会浩 气长存 永世流传 4 四诵 后世评价 于谦的一生如石灰一样 后人想起于谦 就一定会想起他的这一 首诗 也一定会吟起这首诗 他们心中一定会想起 他们的心中一定 会涌起 人已远去 精神长存 无限的感动 化作深情的诵读 让我们带 着的无限的崇敬的心情 一齐来读 石灰吟 五 总结 三 拓展延伸 1 总结古诗 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 洁身自好在人间留下了清白 而于谦呢 他也像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 任凭烈火如何焚烧 哪怕是粉 骨碎身 他都毫不畏惧 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 可见 石灰吟 就是于谦自己一生的写照啊 2 于谦为官清廉 为国为民

10、 他的诗歌大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 情和坚贞的情操 不信 我们再来看一首 咏煤炭 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 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 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 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 此诗借物咏志 诗中句句赞颂煤炭 实际是句句抒写自己为国家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怀抱 混沌 天地未分之前 指自然界 乌金 喻煤炭如黑色的金子 阳和 原指和暖的 这里指煤炭 的热力 凿开混沌得乌金 藏蓄阳和意最深 两句意为 开凿出来 的煤炭 藏蓄着巨大的热力 爝 jue 火 小火把 爝火燃 回春浩浩 洪炉照破夜沉沉 意思是 煤炭燃烧像火炬 使人感到 无限温暖 如回春 也使深沉的夜空变得很明亮 鼎彝 指帝王宗 庙的祭器 铁石 古人认为煤炭是铁石变的 鼎彝元赖生成力 铁石犹存死后心 这两句的寓意是 人要以国家社稷为己任 就是死 了也要为国家做贡献 最后两句 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 直抒胸臆 表达了作者愿意尽最后一滴血 一份热 为人类造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