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复习笔记.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4202357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概论复习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传播学概论复习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传播学概论复习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传播学概论复习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传播学概论复习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播学概论复习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概论复习笔记.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播学概论复习笔记一、 名词解释1、 什么是传播:传播即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2、 刻板成见: 人们持有的固定、简单化的观念印象,通常伴随着价值评价和好恶感情。3、 拟态环境:指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象征性时间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选择的结果。4、 传播情境概念:指的是对特定的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外部事物、条件或因素的总称,它包括具体的传播活动(如二人对话)进行的场景,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无他人在场等;在广义上,传播情境也包括传播行为的参与人所处的群体、组织、制度、规范、语言、文化等较大的环境。5、 群体规范:群体意识的核心内

2、容。指的是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在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即群体成员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 6、 集合行为: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7、 媒介接近权:媒介接近权即一般社会成员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同时,这项权利也赋予了传播应该向受众开放的义务和责任。媒介接近权的核心内容是要求传媒必须向受众开放。8、 子弹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9、 传播流:所谓“传播流”指的是由大众传媒发出

3、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传播流(研究三部曲有“拉扎斯菲尔德等人的人们的选择、卡兹等人的个人影响、罗杰斯的创新与普及、)以及克拉帕的大众传播效果。10、 休眠效果: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度的负影响,其内容本身的说服力不能得到立即发挥,而是处于一种睡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这种负影响减弱或消失后,其效果才能充分表现出来。11、 意见领袖: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意见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称为“意见领袖”。12、 信息社会:所谓信息社会,指的是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的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4、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13、 知沟假说:大众传播的信息传达活动无论对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还是低者都会带来知识量的增加,但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速度大大快于后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结果是两者之间的“知沟”不断变宽,差距不断扩大。二、 填空| 选择1、 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2、 传播学的两个流派:经验学派、批判学派3、 传播学四大奠基者:拉斯韦尔、卢因、霍夫兰、拉扎斯菲尔德。4、 传播学学科开创者:施拉姆5、 符号意义的分类:明示性意义与暗示性意义,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指示性意义和区别性意义。6、 人类历史发展进程规律

5、:加速度发展趋势、传播方式的叠加而不是替代。7、 象征符和其他符号的区别:(根据特点会判断和其他符号的区别)象征符的特点(1)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 (2)表示具体的事物 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的事物。 (3)不是遗传的 通过传统、学习来继承的。 (4)可以自由创造的。8、 符号的基本功能:表述和理解功能,传达功能,思考功能。9、 米德提出来的象征性互动理论。10、 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11、 关于5W模式奠定了“控制研究 ”、“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12、 5W模式的缺陷:它属于一个单向直线模式、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

6、性和互动性质。子弹论两个理论背景:本能心理学,大众社会论。13、 组织传播分为“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14、 赖特的“四功能说”首次提出娱乐功能,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15、 麦克卢汉主要观念:媒介即讯息、媒介:人的延伸、“热媒介”与“冷媒介”、地球村。16、 区分冷热媒介(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它本身是热的,人们在进行信息处理的时候不必进行热身运动。 冷媒介:传递的信息含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这种分类没有一贯的标准,而且存在着逻辑上的矛盾。)17、 传播效果三个层面

7、:环境认知效果、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社会行为示范效果。 18、 人民的选择包括:“政治既有倾向”假说、“选择性接触”假说、“意见领袖”和“两级传播”、对大众传播效果类型的概括(强化效果)19、 霍夫兰说服性传播20、 沉默的螺旋由诺依曼提出21、 与“知沟”假说持相反观点的是“上限效果”假说22、 “第三人效果”理论由“戴维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提出,“框架”最早由人类学家“贝特森”提出,框架理论戈夫曼。23、 群体规范的主要作用在于排除偏理性的意见。24、 受众基本权利:传播权、知晓权、媒介接近权。3、 简答1、信息社会特点:(1)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 (2)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

8、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3)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4)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2、人际传播特别是面对面传播的特点:()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 ()传播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多彩,特殊的情境会产生新的意义。 ()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是一种高质量的传播活动。 ()是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具有自发性、自主性和非强制性,相对自由和平等。3、集合现象产生的基本条件: (1)结构性压力:危机状况。 (2)触发性事件。 (3)正常的社会化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4、麦克卢汉主要观念:媒介即讯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

9、息。媒介是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变化的决定因素。人类有了媒介才可能从事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是这个时代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媒介即讯息,这是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其他的了解,会判断)5、 媒介素养有哪些内容:(1)媒介技术的基础技能,即接触和使用媒介手段或设备的能力;(2)媒介信息的识读能力(对各种信息文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3)媒介信息查询收集能力(快速有效地获取所需相关信息的能力)(4)媒介信息的选择能力(在信息洪水中选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5)对信息内容的质疑批判能力(包

10、括对各种信源的动机、目的、背景的了解以及对媒介信息生产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分析能力)(6)信息的加工制作和发布能力(作为传播者的基本能力)。6、 大众传媒的公共性与公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也是论述题):第一,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信息生产这和提供者,在满足社会的普遍信息需求方面起着一种公共服务的作用;第二,大众传媒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道德具有广泛而强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涉及普遍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共生活;第三,大众传媒是某些“稀有”公共传播资源(如广播电视使用的电波频率)的受托使用者,作为公共财产的使用人,它们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第四,这种公共性和公益

11、性,一方面是是大众传媒的权利基础,另一方面,公共性和公益性也对大众传媒产生重要的制约。第五,传媒组织的活动受到它们的经营目标和宣传目标的制约,同时又受到公共性和公益性的制约。(有些黄色小报或低俗媒介以营利为唯一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惜采用煽情、刺激、炒作的方法来招来读者或观众,甚至传播虚假和有害内容)。7、 把关过程实质:我们不应仅止于新闻价值或新闻要素的分析,而是应该把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因素考虑在内。第一,大众传媒的传播活动不具有纯粹的客观中立性,而是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和加工活动。第二,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但与媒介的方针和利益相符的内容更易入选。个人因素的作用是有限的

12、,总体上,多环节、有组织的把关是组织的立场方针的体现。第三,传媒的把关是一个多环节、有组织过程,其中虽然也有记者、编辑个人的活动。8、意见领袖以及基本特征(可能也是论述题):第一,意见领袖: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意见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称为“意见领袖”。第二,意见领袖的基本特征:(1)与被影响者一般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2) 意见领袖并不集中于特定的群体或阶层,而是均匀的分布于社会上任何群体和阶层中。(3) 意见领袖的影响力一般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4) 意见领袖社交范围广,拥有较多的信息渠道对大众传播的接触频度高、接触量大。9、 传

13、播媒介的议程是怎样设置出来的?(也是论述题)第一概要,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极其重要性的判断。第二,三种机制:(1)第一种机制“0/1”效果或“知觉模式”,也就是说,大众传媒报道或不报道某个“议题”,会影响到公众对该“议题”的感知。(2) 第二种机制称作“0/1/2”效果或者“显著性模式”,媒介对少数“议题”的突出强调,会引起公众对这些议题的突出重视。(3) 第三种机制称作“2/1/2.N”效果或“优先顺序模式”,即传媒对一系列“议题”按照一定的优先顺序所给予的不同程度的报道,会影响

14、公众对这些议题的重要性顺序所做的判断。10、 群体规范的作用:群体规范的功能:(1)协调成员的活动、规定成员角色和职责以促进群体目标的达成;(2)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3)通过指示共同的行为方式以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性;(4)为成员个人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群体规范的作用(1)群体规范的主要作用在于排除偏理性的意见,将群体内的意见分歧和争论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以保证群体决策和群体活动的效率。(2)群体规范不仅对群体内的传播活动起着制约作用,而且来自群体外的信息或宣传活动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11、媒介控制的三个方面(也是论述题):第一,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这是媒介控制的主要方面,直

15、接制度控制。表现在:(1)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政治控制的主要内容,确立传播体制的前提。(2)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3)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 1)与国家制度或意识形态有关的内容 2)国家安全及国防机密 3)名誉侵权和隐私侵权 4)淫秽和非法出版物 5)对公共利益和社会文明风气有害的其他内容 美国的弗里德利克归纳了七种禁止传播的内容。(4)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援助。第二,2. 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垄断资本控制传播事业的方式垄断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众传播事业的最大特征。 以强大的资本作为后盾成立超大型媒介联合企业,对大众传播事业的主要部分实行垄断,通过他们控制的议会党团或院外活动集团对公营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干预。通过提供广告或赞助来间接控制和影响其他中小媒介的活动。第三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 1)个人的信息反馈。最常见的受众监督方式。2)结成受众团体。以群体运作方式对媒介活动施加影响。 3)诉诸于法律手段虚假报道或广告损害名誉权或隐私权4)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最后的手段。 12、大众传播社会功能:大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