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7《短文两篇》蝈蝈_空山鸟语教案1(新版)鄂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192450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7《短文两篇》蝈蝈_空山鸟语教案1(新版)鄂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7《短文两篇》蝈蝈_空山鸟语教案1(新版)鄂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7《短文两篇》蝈蝈_空山鸟语教案1(新版)鄂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7《短文两篇》蝈蝈_空山鸟语教案1(新版)鄂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7《短文两篇》蝈蝈_空山鸟语教案1(新版)鄂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7《短文两篇》蝈蝈_空山鸟语教案1(新版)鄂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7《短文两篇》蝈蝈_空山鸟语教案1(新版)鄂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短文两篇(蝈蝈空山鸟语)【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祈q求:恳切地希望或请求。婆娑su:盘旋(多指舞蹈),文中形容树的美姿。奇崛ju:奇特;突出。朦mng胧lng:月光不明。斑驳: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沧桑:成语“沧海桑田”的略写。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砂,比喻事世变化巨大。手舞足蹈:形容极为兴奋。习以为常:事已习惯,视为平常。习,习惯。娇艳:娇嫩艳丽;柔嫩、美丽、可爱。飘逸y:飘浮,飘散。谛d听:仔细地听。依偎wi:亲热地靠着,紧挨着。月华:月光。缥缈mio: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赵丽宏(1951一),当代散文家,诗人。上海市人,“文革”

2、期间曾下乡插队,197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初毕业。在萌芽月刊从事多年文学编辑工作,1987年应聘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20世纪80年代初出版第一本书,至今已著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集等共40余部。优秀散文,如敲门、老人和夕阳,散文诗集人生遐想等。有多篇散文人选中学语文教材,如为你打开一扇门与本篇等。郭枫(1930一)台湾诗人、散文家。原名郭少鸣。男,生于江苏徐州。现任“新地文学基金会”董事长。幼时父亲早逝,母亲削发为尼,与其弟寄食外祖母家。抗日战争爆发后,为躲避战火,又投奔祖父和伯父,人私塾,学古文,继而人小学、中学渎书。1948年,进入南京“国

3、民革命军遗族学校”学习,翌年随学校辗转迁至台湾。1953年毕业于台湾省立台南师范学校,曾任教于中小学校及药学专科学校。自小阅读了大量的古文名篇及古诗词、古典小说,初中时又阅读了“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作品,并开始在徐州、南京、上海等地的报刊上发表散文、新诗。同时参与同学文艺研究会,编辑校内油印文艺刊物。高中时曾与同学创办鸡鸣诗刊。后又创办新风出版社,刊行新风文学丛书,与友人合办诗潮诗刊,独立创办文季文学双月刊、担任主编,创办新地出版社。1988年5月以后曾几度到北京等地,进行两岸文化交流活动。早期作品浪漫、华彩,后期作品则深沉、凝重。80年代后,发扬人道主义、写实文学精神,对抗台湾庸俗文学潮流。作

4、品的现实性和艺术性加强。已出版的作品有散文集早春花束(1953)、九月的眸光(197)、老家的树、水恒的岛等,涛集第一次信仰、海之歌、郭枫诗选等,另有评论集高举民族文学的大旗和知识分子的觉醒等。2、相关知识:赵丽宏谈读书“至于当作家,连做梦也没有想过。可是我对书却有着特殊的兴趣,自打识字开始,便能自己渎小说,上小学一年级时,就读了西游记水浒传岳飞传。以后,只要是有趣的书,拿到就看,而且速度极快,常常一天便能读完一部长篇。放一次暑假,往往能读完几十部长篇。我的一位姐姐爱好文学,我读小学时,她已上高中,我当时渎的所有外国小说,几乎都是她借来的,其中有复活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九三年高老头约翰克利斯朵夫

5、猎人笔记红与黑等。这种大量的阅读,尽管是毫无目的、囫囵吞枣式的,却在无意中为我将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书籍为我打开了许多窗口,使我冲出狭小幽暗的天地,自由自在地在广阔的世界中遨游。当年就着一盏小油灯坐在破床上读书的情景至今想起来仿佛仍在眼前。这是我人生旅途中使人沉醉;也使人怀念的时光。我这时才真正感受到文学的力量和魅力,并且感到她离我很近,我可以伸手触摸她,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想象来重新塑造她。我发现自己的周围有无数人和事值得去写,去描绘,去讴歌。当陶醉在写作的乐趣中忘却一切烦恼和痛苦时,我隐约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和生活从此有了一种依托。如果说从事文学创作是我的人生之路上的一大选择的话

6、,这种选择是经历了迷茫和痛苦之后情不自禁的产物。当年在昏暗摇晃的油灯下写成的那些文字,成为我最初的散文习作。”诗人叶笛说:“郭枫是以唐吉诃德的热情拥抱文学,以清教徒的信仰面对人生。”他的作品风格灵秀而飘逸,创作的散文就像一首怀乡的赋,有诗情之美。从本课,不难看出他常以充满爱的眼眸,去凝视心灵;用诚恳而真挚的态度从事创作。【整体感悟】一、谋篇立意蝈蝈:这篇散文以一只蝈蝈的命运为线索,以人们对蝈蝈的不同态度为内容,启发人们思考,怎样才能与自然和谐共存,人类应关爱生命,关注自然。空山鸟语:这篇优美的散文,以令人陶醉的抒情笔调描绘了在山村听鸟鸣声的美好感受,呼唤人们不要过于追逐名利,而应放松心灵,走进

7、自然,过一种轻松自在的“真人”生活。二、文章脉络蝈蝈:以一只蝈蝈的叫声和命运为线索,以人们对待蝈蝈的不同态度开展内容,全文共22节,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18),爷爷买回蝈蝈笼,两个孩子巴望蝈蝈叫,可蝈蝈始终不叫。第二部分(912),第二天爷爷把红辣椒丝放进笼里,蝈蝈终于在夜里叫起来,老人得意,孩子兴奋。第三部分(1320),蝈蝈叫个不停,增加了这个家庭的夏日乐趣,但在难以入睡的夜里,爸爸对蝈蝈发出了怨言,两个孩子发出了“蝈蝈在哭,关在笼子里多难受”的议论,爷爷发出了低低的叹息。第四段部分(21、22)蝈蝈的叫声停了,爷爷说它“逃走了”留下悬念:是它逃走了,还是爷爷把它放走了?空山鸟语:以上山

8、“最喜欢”“听鸟叫”起笔,进而写为何喜听鸟叫,这种鸟叫之声(鸟语)具有何等的魅力,最后以“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收笔。全文共9节,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2),写“我”上山所见一切迷人的风景中,最喜欢的事是听“空山鸟语”。第二部分(36),写“我”的感受:“空山鸟语是世间最美的语言”。分两层。第1层(35),鸟的语言永远叙述着动人的爱情。第2层(6),写午梦中鹧鸪的“咕咕”声将“我”带回家乡“江南”、“石头城”、“江畔”。第三部分(79),写自己的愿望:化作山中之鸟。三、写作方法蝈蝈:这是一篇构思精巧的散文。文章以一只蝈蝈的命运为线索,以人们对待蝈蝈的不同态度为内容,启发读者思考,人们该怎么做

9、,才能和动物和谐相处,才能与自然和谐共存。作者笔下的蝈蝈美丽却可怜。它有一件“翠绿色”的外衣,有一副“又脆又亮”的歌喉,却没有自由。它被关在“一只拳头大小”的竹笼里,只能在里面“不安地爬动”,将“两根又细又长的触须”从“竹笼的小圆孔里伸出来,可怜巴巴地摇晃”。虽然只寥寥几笔,但作者的怜悯之情已溢于纸上。和作者感情一致的,还有两个单纯可爱的孩子,从他们的两处对话,可以看出这一点。一处是在“白发老人”刚买回蝈蝈时“它不肯叫,准是怕生。”小女孩说。“把它关在笼子里,它生气呢!”小男孩说着,伸出小手去摘蝈蝈笼子。另外一处是在蝈蝈大叫不停时“它大概热得睡不着,所以叫。”“不!它是在哭呢!关在笼子里多难受

10、,它在哭呢!”这两次的对话分别是对蝈蝈的“不叫”与“不停的叫”的猜测,虽然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性格不同,猜测的答案也不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的猜测都出于对蝈蝈生命的关注和思索,他们稚嫩敏感的小小心灵里,传达出来的是对蝈蝈这弱小生灵的同情和怜悯。但是大人们却不一样,他们容易忽略这些问题。就说孩子的爸爸吧,可能是工作太忙,他平时并没有关心蝈蝈的情况。也许,他甚至不知道家里已来了一位客人蝈蝈。直到蝈蝈的叫声吵得他不能安睡时,他才发出狠狠的埋怨声。再说“白发老人”,他从市场上买回蝈蝈,无非是想时时听到蝈蝈的叫声,也许这叫声能唤起他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也许是想给孙子们增加一些乐趣。这是人们习惯的做

11、法,似乎无可非议,但是这种做法表明了一种思维定势,这种以我为中心、以主宰万物而自居的思想,已经使人类自身陷入尴尬的境地:人们不得不再次审视自己在大自然中的角色,思考自身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关爱生命,关注自然,应该是蝈蝈一文带给我们的启迪。空山鸟语:郭枫是一位诗人,他的散文有诗的意境和诗的韵味。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满腔热情地向世人宣告“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鸟叫”,“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请注意,这里的“鸟语”,不是公园鸟语林里向游客卖弄歌喉乞讨食物的鸟鸣声,也不是住在鸟笼中过着养尊处优生活的贵族鸟的呜叫声,而是有着“娇艳的花、婆娑的树”,“奇崛的岩石、爽飒的风、飘逸的云朵

12、”的山林中的鸟语。它们在远离尘嚣的空山里自由自在地生活,唱自己喜欢的歌,叙述动人的爱情故事。难怪作者一到山上来,就会“找一片幽深的林子躺下”,静静地听这些鸟儿歌唱了。如果将作者的这种感情理解为对空山鸟鸣的独钟之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当然是不错的。但只是停留在这个层面,也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空山鸟鸣的热爱,源于对自私、冷酷、暴力、惟利是图等社会现象的憎恶。山林中的鸟儿自由自在,没有世事的羁绊,没有世俗的媚骨,它们不求好听的名字。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吐出自己的肺腑之言:“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由此可见,诗人喜欢空山鸟语,是在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远离物欲横流的尘世,

13、鄙弃追名逐利的欲望,不媚悦权贵,不迎合他人,说自己想说的话,唱自己想唱的歌,做一个真正自由幸福的人。四、重难点导析蝈蝈:文章的结尾耐人寻味,蝈蝈真的是咬破笼子逃走的吗?留给了渎者想象的天地,真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对“白发老人”的心理进行分析,这样能更好地把握本文的主旨。空山鸟语:文中有一段内容写作者因为听到鹧鸪的呜叫声,勾起对故乡的回忆。如果将这段描写仅只理解为诗人的“望乡之情”,会不会失之肤浅呢?能否这样理解:鹧鸪的呜叫声将诗人带回到故乡那古老的江南小镇,带回到古朴、恬静、淡雅的生活之中。尽管“寂寥”、“苍凉”,却也是眼下台湾那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所不能比拟的呀!于是他

14、更加怀念江南小镇那淡泊宁静的生活。虽然他明知这只是“在海角孤岛上的奇幻的梦境”,但仍然“喜欢重温”。这里“重温”的难道只是故乡吗?更是人生境界的一种追求:古朴、淡泊、宁静、清雅。正是带着这份追求,作者以“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的奇思妙想结束了全文。读到这里,我们不禁想起诗人叶笛的一段话:“郭枫是以唐吉诃德的热情拥抱文学,以清教徒的信仰面对人生。”同时,也会想起作者在坐对一山青中反复沉吟的一句话:“坐对一山青,把心灵放开,向着一个绝俗的世界,真美。”是的,“绝俗的世界”,正是作者理想的境地。人们这样评价郭枫的散文:风格灵秀而飘逸,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流畅,创作的散文就像一首怀乡的赋,总流露出真

15、挚的良心和浓郁的诗情。这些就是他的散文永远具有魅力的原因。【练习解答】一、反复朗读略,对问题的理解:1大人们,主要是孩子的父亲平时没有关心蝈蝈的情况,直到蝈蝈的叫声吵得他不能安睡时,他才发出狠狠的埋怨声。爷爷只是低低叹息,并没有埋怨,他和孙儿、孙女一样也同情蝈蝈的处境。孩子更为天真,更没有埋怨,而是设身处地替蝈蝈着想。2蝈蛔并不是它真的咬破笼子逃走的,而是被老人放走的。从文中“只有白发老人,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叹息了一声”这句话我们可看出老人同情蝈蝈的遭遇,对孩子爸爸的做法感到不满,而文中说“小笼子上有一个整齐的口子,像是用剪刀剪的”,这也暗示了蝈蝈是被人故意放走的。老人放走而又要说是蝈蝈自己逃走的,是别具深意地告诉孩子命运好坏要自己想办法解决。(鼓励自主理解和说出个体感受。)二、这里的“空山鸟语”,不是公园里向游客卖弄歌喉乞讨食物的鸟鸣声,电不是住在鸟笼中过着养尊处优生活的贵族鸟的呜叫声,而是“有养娇艳的花、婆娑的树”,“奇崛的岩石、爽飒的风、飘逸的云朵”的山林中的鸟语。它们在远离尘器的空山里自由自在地生活,唱自己喜欢的歌,叙述动人的爱情故事。所以,作者说这“鸟的鸣声是世界最美的语言”。三、学写批注,供参考:对1句批注:这只蝈蝈”不安”于失去自由,它在寻觅着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