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听课评课记实.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4183689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黛玉进贾府》听课评课记实.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林黛玉进贾府》听课评课记实.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林黛玉进贾府》听课评课记实.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林黛玉进贾府》听课评课记实.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黛玉进贾府》听课评课记实.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林黛玉进贾府听课评课记实今天听顾静老师讲林黛玉进贾府,现将课堂大概情况记录如下,加上一点个人的评价。 一、引入:用幻灯片打出周先慎教授评价红楼梦的一段话:红楼梦的细节描写,精雕细刻,却又十分真实自然,不露一丝人工斧凿痕迹;含义丰富,却又出以平常,能于小中见大,细中见深,最能体现出“琐碎中有无限烟波”的艺术特色。引出课题细微处有无限烟波分析熙凤和宝玉的人物形象二、学生快速阅读文章,找出集中描写熙凤和宝玉形象的段落。三、师生讨论这两处集中描写的地方细节上有什么共同点。生1:两次出场都由一句话引出,熙凤出场说“我来迟了”,宝玉出场丫鬟说“宝玉来了”。生2:出场打扮都很华丽,写打扮后都写了外貌。生3:

2、出场的时候都有贾母的笑声。师(提示):两人出场时对黛玉的细微动作怎样?四、教师综合两人出场描写的共同点,提出第二个问题:在这相同的描写中反映了两人各自怎样的特点?请大家选任意一个内容讨论。生1:熙凤的说话像连珠炮,不容黛玉回答,表现了熙凤的急脾气。而宝玉与黛玉的对话是一问一答。生2:贾母的笑不一样,对熙凤是纵容的笑,对宝玉是疼爱的笑。生3:对外貌中眼睛的描写不一样,熙凤是“一双丹凤三角眼”,表明她的阴险,笑里藏刀。而宝玉是“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说明宝玉的多情。生4:两人出场笑得不一样,熙凤出场是自己笑,而宝玉出场是丫鬟笑。说明熙凤在贾府地位高,也说明宝玉对丫鬟亲切。师:还有

3、动作上的区别,大家再看看。比如熙凤对黛玉打谅的动作和宝玉对黛玉打量的动作反映出什么?生:熙凤是“携着黛玉的手,上上下下细细打谅了一回”,说明她的做作。而宝玉是“忙来作揖”,然后“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这说明宝玉对女孩子的尊重,也很自然。师:那两人见过之后的动作呢?生:熙凤“用帕拭泪转悲为喜问长问短”,表演得很假,可以看出熙凤是一个很有心计,善于做作的人。而宝玉则不然。师:大家看宝玉摔玉一段,他摔的是玉吗?教师用幻灯片打出黛玉母亲、王夫人对宝玉的评价,然后又打出西江月词。师:这首西江月的词是在贬低宝玉吗?师:那我们应该怎么样理解这首词呢?(学生无法表达)师:大家来读,潦倒不通世务,

4、不通是什么世务?贾府是贵族世家,参加科举是本分。仕途经济,怕读的是什么文章?八股文。在封建家庭看来,宝玉是无能不肖,这是对封建家庭的叛逆。再回头来看摔玉,玉是用来干什么的?是当官,他摔的是封建仕途,是对封建礼教的叛逆。总结(师):红楼梦中有很多这种细节描写,这些细节都有一个人看在眼里,这个人是谁呢?林黛玉,下去后大家找出对林黛玉描写的内容。 个人评价:1、林黛玉进贾府本是一篇较难处理的课文,编者选这篇文章可能是想利用最短的篇幅使学生全面了解红楼梦,这篇文章可以算是红楼梦的缩影,可以从建筑、陈设、服饰、人物、诗词各方面切入,作为一个年轻教师能选择人物这一切入点是很聪明的做法,使文章的整理变得容易

5、了许多。2、对于人物的处理,教师能利用细节描写作为更小的切入点,这也是很特别的,抓住了红楼梦的特色,并且也重新组合教材,表现出很强的钻研能力。现在的年轻教师上课喜欢照搬一些现成的教学设计,根本没有自己的思想,这是不利于教师成长的。王老师能有自己独到的见地,能很好地钻研教材,这也是成功的前提。3、课堂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相结合。整个课堂以学生的解读为主,学生较好地对文本作出了分析,教师只起了引导的作用,这种教学方式是完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整个课堂是活跃的,积极的,有生成性的,学生也学到了东西,有了收获。4、教师对西江月这首词的处理过于草率,应该说西江月是比较典型反映宝玉性格的地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师在这个地方应加以适当的引导,否则单纯靠教师的讲解学生不能接受。5、作为新教师,在课堂语言上也需要加强,教师喜欢追问“还有呢?”学生已经回答了一点,教师还在问“还有呢?”学生无奈又说一点,教师又问“还有呢?”感觉不把学生问到哑口无言决不罢手。这对学生是不公平的,能回答一点就很不错了,教师应把机会留给其他学生。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不足,但就整个而言,作为一个新教师,刚刚毕业一年就有这种成就,我觉得就很不容易,她是成功的,因而她也是幸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