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广东省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4113906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广东省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编》广东省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编》广东省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编》广东省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编》广东省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广东省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广东省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子政务下广东省计算机审计评估体系研究作者:来源:摘 要:从广东省电子政务系统下计算机审计的背景和意义出发,在对政务信息系统下计算机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所要研究的问题。结合广东省政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况和政务信息系统下计算机审计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测评综合绩效的指标体系,进而为政府审计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关键词:电子政务 计算机审计 综合绩效 1 引言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审计仍然处于传统的审计阶段,即以合法性和合规性审计为主,而效益性的计算机审计尽管备受人们关注,但开展相对较少。正是因为我国电子政务审计工作开展的时间较短,才导致了效益性计算机审计评价体

2、系方法应用的匮乏。虽然,传统的电子政务审计,有利于政府决策的合理性,是政府正常运作的保证。但是,如果缺少效益性计算机审计的配合,从宏观层面上来看,政府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就不能通过电子政务的建立,最大程度地实现信息共享; 而从微观层面上来看,就很可能影响到政府内部不同层面人员的决策和评价工作的开展。因此,本文站在提高计算机审计综合绩效的角度上,分析研究电子政务下效益性计算机审计的重要性,主要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展开全文:针对广东省目前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是否有必要对计算机审计的经济性效益进行综合测评?为了提高计算机审计的综合绩效,应如何构建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来有效的进行综合测评?2 广东省电子政务的发

3、展 电子政务是政府部门为执行政府职能而采集、处理、存储、使用信息资源的过程及所组成的系统。电子政务是采集、处理、存储、使用信息资源的过程。这四个环节一环扣一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缺一不可。通过对信息进行采集,得到的是大量的,无规则的原始信息,缺乏参考性和指导性。因此,必须对信息进行处理。而电子政务的最终目标是对信息进行使用,服务于政府职能的履行和工作的开展。由此可见,电子政务是一个庞大而且复杂的过程。当中每一环节都需要相应的信息技术的支持,包括硬件和软件支持。2002年12月25日,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开通了统一电子政务信息专网平台,这标志着广东省的电子政务的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3 广东省电

4、子政务下计算机审计的发展 3.1 信息化审计的初步发展 2002年审计信息化建设有了初步进展。在广东省各级审计机关普遍重视并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确定了广州、南海等8个市(区)为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3.2 信息化审计步伐加快 2003年全省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在搞好硬件配置的基础上,加大了软件建设力度:加强网络建设各审计机关根据电子政务建设的要求,加大网络建设力度;计算机辅助审计开始起步人寿保险审计首次运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审计金额79亿元,提高了工作效率;行政事业审计尝试运用计算机进行报表分析,在对公安专项资金、非典资金等项目审计中,运用有关软件,完成财务数据采集和分析,提高了审计工作

5、效率和质量,运用企业财务审计软件进行计算机试点审计积累了经验;各试点工作取得进展2003年,各试点单位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审计信息化建设加快。3.3 信息化审计的高速发展 2004年,广东省审计信息化建设有了新的进展,制定了2004年广东省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广东省审计厅2004年审计信息化工作安排意见,使网络平台建设更加完善,硬件设备的重新组合,明显提高了网络的利用效率;同时,加大了软件建设工作力度,在全国率先开展审计办公自动化(OA)和现场审计管理系统(AO)应用的尝试。再加上行政事业、经贸、金融和社保审计在不同程度上加大了计算机应用的力度,使得计算机辅助审计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3.4 信息

6、化审计日趋成熟 审计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审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新进展。2006年,广东省审计机关的计算机网络建设、人才培养及硬件补充等方面都得到了加强。4 建立广东省电子政务下计算机审计综合绩效评估体系 4.1 广东省电子政务下计算机审计评估体系主体思想的建立 在正确的理念指导下,建立科学的计算机审计评估体系,是测度计算机审计发展水平和绩效的依据,也是引导计算机审计发展方向、提高计算机审计质量和效率的指南。所以,一个完整的评估体系应包括评估目的、评估主体、评估客体、评估理念、评估指标、评估程序和方法。鉴于此,本文在分析政府部门政务特点的基础上,明确评估目的、主客体,并根据现代政府部门的核心价值观

7、,提炼评估理念,确定设计评估指标应该遵循的原则,最后构建出适应实际情况的计算机审计评估指标体系。4.2 评估的目的和主客体测度 各级政府计算机审计发展水平和绩效,指引计算机审计发展方向,比较不同政府部门计算机审计发展水平则是计算机审计评估的主要目的。关于计算机审计评估的主体,可以看作是作为非政府组织的专门评估机构,也可以是评估对象的上级机关。而其评估的客体则是各种级别的政府机关。然而,由于各级政府机关隶属关系的特殊性,当某个政府机关作为评估客体时,其下属的所有政府机构都要作为评估对象的组成部分。并且,由于省及其以下政府机关的主要职责是执行地方性政策,所以,为了保持评估的一致性,本文只考虑广东省

8、内的评估。4.3 广东省电子政务下计算机审计评估的原则及内容 科学而客观的计算机审计项目的评估对于加强项目管理,实行项目科学决策和提高项目效益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在项目评估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在审计项目评估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意味着要坚持科学的态度、采用科学的方法和遵循科学规范的程序,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客观而公正的评估;客观公正原则。在审计项目评估的客观公正原则中,客观是指评估要尊重客观实际,公正是指评估者的立场必须公正;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指在审计项目后评估中要全面系统地评价审计项目的各个方面,最终给出一个审计项目的整体评价;成本效益原则。这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

9、是对审计项目的评估必须从成本和效益两个方面进行衡量,二是审计项目后评估本身也要贯彻成本效益原则;透明度原则。透明度原则是指审计项目后评估的标准、过程及结果的透明度越高越好。审计项目后评估是对已经完成的审计项目的目标、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所进行的系统的客观分析与评价。因此,审计项目后评估的基本内容应该包括:对审计项目目标合理性和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对审计项目的执行过程进行评估。它就是对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审计方法、组织分工、风险防范和操作程序的健全性及合理性进行评价;对审计项目的成本、绩效进行评估。它是指找出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造成审计资源浪费和绩效不好的原因,使项目实施单位吸取经

10、验教训,提高以后同类项目的绩效;对审计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行评估;对审计项目的创新进行评估。它是指对在审计项目实施中采用的新技术、新方法进行评估,评估这些创新的环境、创新的效果及创新产品的普遍实用性;对审计项目满意度进行评估。通过对审计项目满意度进行评估,使对审计项目的评估结论更加客观,同时也可以弥补评估小组的评估不能跟踪审计项目全过程和评估人员自身知识及视角的弊端,使对项目的评估更加全面。4.4 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和不同的理论对政府的评估是具有不同的理念和价值导向的。根据对国内外计算机审计的评估指标设计原则进行研究,将科学性、整体性、可操作性、可比性作为计算机审计评估指标

11、的设计原则,并赋予有差别的内涵。科学性原则,就是指标与指标体系的设置应符合评估对象本身的性质、特点、关系和运动过程;整体性原则,就是指标体系应该完备、配比和协调;可操作性原则,就是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必须充分考虑评估实施的可行性与经济性;可比性原则,就是指标应具有普遍的统计意义,使评估结果能实现客体间的横向比较和时间上的纵向比较。4.5 广东省电子政务下计算机审计评估程序的设计 实施计算机审计评估的程序是一个一个持续的、周期性的动态过程。它包括五个步骤:(1)鉴别评估项目。由于计算机审计的对象各不相同,所以在进行评估之前,要对评估的项目进行清楚的界定,使得项目直接与审计对象相关。选择什么项目进行评

12、估是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的。所以要使评估系统处于最佳的工作状况,就需要将精力集中于那些需要监督控制的最为重要的基础项目上面,而其中的关键是要收集那些有限但又必不可少的信息作为评估的依据。(2)陈述评估的目标并界定所期望的结果。目标是能够描述某一项目在一定时间周期内所取得的最终结果的可测量的标的。我们所提出的评估方案就是要在确定了要评估的项目之后,提出一项包含以上内容的计划程序,阐明其使命、目的和目标,以此来鉴别结果以及想要通过该项目达到的目的。只有清楚地表明一个项目的目的,才能够评价一个项目的业绩。(3)选择衡量标准或指标。依据成本效益、有效性、可靠性、可操作性的原则,采取多元化的评估战略,在评

13、估的项目中参考给出的评价指标。(4)设置绩效和结果的标准。为了明确不管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项目的目标都能够达到,设置了绩效指标和结果衡量的标准。通过这一步骤,测评的各个部门就可以清楚地明确所陈述的有效性以及质量标准是否已经达到要求。(5)绩效评估报告。实施绩效评估的最后步骤为编制与提交绩效评估报告。这项程序的目的是通过绩效评估报告,定时把项目的运作状况公布。绩效报告的内容应集中于取得了什么以及代价如何这两个方面来展示。5 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下计算机审计绩效评价标准是一个以非财务指标和技术经济指标为主的指标体系。它可以指导政府审计机关在实际的计算机审计工作中,较好地确定所选标准的相关

14、性、完整性和实效性等,从而确保得出准确的评估报告;此外,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计算机审计的效果做出综合决策也是有很大帮助的。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政务信息系统下计算机审计的综合测评体系和方法将不断完善。只有合理、客观地评价审计项目产生的经济性效益,才能有助于广东省政府政务信息化审计步伐的加快,也才能更好地推动审计工作的大力开展。参考文献 1 刘淑芬。信息系统审计若干问题探讨J.集团经济研究,2006(23)2 卢红柱。计算机信息系统审计的探索之路J. 审计研究,2006(S1)3 唐飞兵。关于构建我国计算机审计理论体系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2007(2)4 刘汝焯。关于当前计算机审计发展的几个问题J.审计研究,2006(S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