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雾病护理查房 (3)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34112713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烟雾病护理查房 (3)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烟雾病护理查房 (3)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烟雾病护理查房 (3)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烟雾病护理查房 (3)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烟雾病护理查房 (3)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烟雾病护理查房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烟雾病护理查房 (3)(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例烟雾病患者的护理查房 相关知识 概念 烟雾病 moyamoyadisease 又称自发性基底动脉环闭塞症 是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 中动脉起始段慢性进行性狭窄或闭塞为特征 并继发引起特征性的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的脑血管疾病 这种颅底异常血管网在脑血管造影图像上形似 烟雾 被形象的称之为 烟雾病 病因 尚不清楚 种族性地域性 遗传性 临床表现 血管闭塞所引起的缺血症状 卒中 TIA 癫痫等 继发的侧支循环形成 血管代偿所引起的症状 出血 头痛 临床表现 缺血组 1 发病年龄相对较轻 平均18岁 多见于儿童及少年 急性亚急性起病 2 临床表现为脑梗塞 TIA等 3 前驱症状有头昏 头痛 肢体

2、麻木 瘫痪 精神不振 言语不清等 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还会出现饮水进食呛咳 吞咽困难 声音嘶哑 失音 精神障碍 智力减退或痴呆 约40 的患者伴有癫痫发作 4 CT或MRI检查80 可见脑内多发梗死灶 出血组 1 发病年龄多较缺血组晚 平均33岁 青壮年为多 2 血压多正常 发病突然 常见 蛛网膜下腔出血 原发性脑室出血及脑叶出血 3 发病时多以剧烈头痛 恶心呕吐最为常见 同时可能伴意识障碍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CT CTAMRI MRA TCD DSA TCD 经颅多普勒超声 无创 操作简单 费用低主要用于初诊筛查 CT CTAMRI MRA CT 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技术CTA 非创伤

3、性血管成像技术 扫描时向血管内注入一定的造影剂使血管腔充盈并采集其数据 MRI 核磁共振成像MRA 磁共振血管成像 DSA 诊断烟雾病的 金标准 治疗 内科治疗 主要是对症治疗 缺血型 出血 癫痫 颅内压增高 血管扩张药抗凝药 止血药物抗纤维蛋白溶解药 抗癫痫对症治疗 脱水降颅压预防脑疝 手术方法 手术时机 目的 在脑组织出现不可逆神经功能障碍前 通过手术方法增加脑的侧支循环 改善脑供血 恢复正常神经功能 采用内科无效的患者 烟雾病的缺血性发作在自然病程中持续时间长 并且病程越长对智商的影响也越大 故应早诊断 早治疗 外科治疗 直接血管重建术间接血管重建术 手术治疗 直接血管重建术 颞浅动脉

4、大脑中动脉吻合术最常用 手术治疗 间接血管重建术将血流丰富的组织置于缺血的脑组织上 形成自然的侧支循环 使脑组织血流广泛改善 缺血型烟雾病的治疗 目前看法比较一致 一般认为手术能有效降低卒中及TIA的发生率 治疗结果优于药物治疗 当患者出现TIA等脑缺血症状时 应尽快行相关检查 以评估其脑灌注储备情况 当脑灌注储备尚属正常范围时 只宜暂时内科保守治疗 而当脑灌注储备已下降时 则应尽早进行脑血管重建术 出血型烟雾病的治疗 出血型患者中 再出血发生率可达35 61 再出血部位常与原发出血位置不同 再出血是本病预后差及主要的死亡原因 首次出血后的死亡率为5 而再次出血后则高达25 1994年日本的统

5、计结果为 对出血病例 药物治疗的死亡率高于手术治疗 治疗目前尚无明确结论 手术能否有效地降低再出血的风险仍存在争议 Kawaguchi等比较了直接血管吻合术 间接血管吻合术及保守治疗对出血型烟雾病再次卒中发作的影响 发现直接搭桥能降低再出血发生率 间接血管吻合术对再次出血似乎并无预防作用 病例介绍 一般资料 姓名 蒋燕年龄 21岁性别 女民族 汉职业 服务员籍贯 江苏溧阳入院日期 2015 03 08 现病史 主诉 患者因 突发头痛五天 入院 患者约五天前突发头痛 全身冷汗 恶心呕吐 四肢抽搐于当地医院就诊 查头颅CT示脑室出血 03 06转至我院急诊 行全脑血管造影术 示右侧大脑前动脉起始部

6、闭塞 左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 颅底见增多 紊乱侧枝吻合血管网 考虑 烟雾病 神经外科会诊建议保守治疗 03 08为进一步治疗转至我科 既往史 家族史 过敏史 胃炎病史3 4年右侧踝关节骨折 无 无 入院诊断 1 脑室出血2 烟雾病 入院评估 生命体征 HR78次 分RR18次 分BP138 76mmHgT37 8 神志 清楚 精神萎 瞳孔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直径2 5mm 对光反射存在 肌力 左右侧上下肢肌力5级 管道 带入尿管在位通畅 营养 发育良好 BMI21 5 皮肤 完好Braden评分15分低危险autar评分12分中风险 入院时护理诊断 脑组织灌注异常 疼痛 潜在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

7、 潜在并发症 脑疝 相关因素 1 脑室出血 脑水肿 颅内压增高2 右侧大脑前动脉起始部闭塞 左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 护理目标 维持正常的脑组织灌注 护理诊断 脑组织灌注异常 护理措施 绝对卧床休息 保持病房安静 床头抬高15 30 以促进脑部静脉回流 减轻脑水肿 给予氧气吸入2L 分 以改善脑缺氧 密切关注病人的生命体征 意识 每小时观察病人的瞳孔 遵医嘱使用脱水降颅压的药物 甘露醇q8h 和预防脑血管痉挛的药物 尼立苏 护理评价 3 14日复查CT 出血较前吸收 脑水肿减轻 相关因素 1 脑水肿 颅内压增高 护理目标 患者疼痛减轻 NRS评分0 1分 护理诊断 疼痛 头疼 护理措施 运用量表正

8、确评估疼痛的部位 性质 程度等 遵医嘱给予镇痛药 地佐辛 积极的治疗原发的疾病 降低降颅压 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 增加病人的舒适度 进行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 预防坠床 护理评价 患者疼痛缓解 NRS评分0 1分 相关因素 1 脑室出血2 脑水肿 颅内压增高 护理目标 患者住院期间不发生脑疝 护理诊断 潜在并发症 脑疝 护理措施 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剧烈头痛 喷射性呕吐 烦躁不安 血压升高 脉搏减慢 呼吸不规则 一侧瞳孔散大 意识障碍加重等脑疝的表现 一旦出现 立即汇报医生 并配合处理 保持病房安静 告知病人情绪稳定的重要性 避免剧烈咳嗽 情绪激动 协助翻身或进行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 操作集中进行 减少打

9、扰 保持大便通畅 遵医嘱予杜密克1包 tid 护理评价 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脑疝 相关因素 1 出血刺激下丘脑 导致交感神经兴奋 神经功能紊乱引起胃黏膜缺血 缺氧 糜烂 出血 护理目标 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诊断 潜在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措施 密切观察有无呃逆 上腹部饱胀不适 胃痛 呕血 黑便等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 遵医嘱使用保护胃黏膜的药 兰川 指导患者家属准备流质 半流质无渣易消化的食物 护理评价 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上消化道出血 病情变化 血钠在125 130之间时 主要引起的症状有软弱 乏力 恶心呕吐 头痛嗜睡 神经精神症状等 病情变化 根据年龄 身高 体重可算出该患者在

10、卧床休息状态下 的每日的需要量为1400 1500kcal 相关因素 1 脑耗盐综合征 2 钠摄入少 护理目标 患者住院期间血钠达到正常值 护理问题 低钠血症 护理措施 遵医嘱予浓氯化钠 3 6g BS 密切监测电解质的结果 根据血钠结果调整补钠方案 鼓励患者进食高钠盐的饮食 并给与高蛋白 易消化 高维生素的食物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意识 出入量及有无低钠的表现 护理评价 3 16血钠为131mmol L 仍低于正常值 当液体药物与肠内营养配方混合时 可能发生不相容现象 生理学方面的不相容性被认为是药物的非药理作用 它能改变患者对营养支持的耐受性 肠内营养不耐受常与服用高渗药物有关 高渗溶

11、液进入小肠导致大量电解质和水进入肠腔 当超过小肠吸收能力时就会引起腹泻 ICU患者实施EN期间 也需要给予一些口服药物 如氯化钾溶液 10 氯化钠溶液 高渗溶液进入小肠导致大量电解质和水进入肠腔 当超过小肠吸收能力时就会引起腹泻 我们将10 氯化钾溶液加入营养液中输注 高浓度的电解质液稀释不够会引起高渗性腹泻 这也是长期以来容易被医护人员忽视的细节 首先 所有口服药均溶解后注入胃管 液体或悬浮剂多是高渗和低pH值的黏稠糖浆制剂 可引起渗透性腹泻和导管堵塞 用3倍于药物容积的液体稀释可能有帮助 其次 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 每种药物最好分开使用 并用15ml水冲管间隔 采血方案 低钠血症患者因为采血

12、及输液均不存在时间的可选择性 因此采血时患往往正在输液 这有时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我们采用斜角式采血方案 在输液肢体的对侧肢体采血 比如输液时在左上肢 则采血时在右下肢采血 而且尽量避开输注高渗盐的时候采血 黄梅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护理 中国伤残医学 2013 21 7 330 340 相关因素 1 患者食欲不佳2 脑出血后机体处于应激 高消耗 高需能的状态 护理目标 患者进食量增加 种类增加 护理诊断 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护理措施 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 高维生素 高纤维的饮食 少食多餐 告知患者家属 为其准备喜欢的食物 增加其食欲 必要时可采取可行的措施 增加患者的摄入量 遵医嘱给予肠内营养液 能全力 使用营养泵持续泵入 每4h抽胃残量 胃残量大于150 200ml 暂停鼻饲 护理评价 患者3 13 15日摄入量逐渐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