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背景下网络舆情特点与应对策略研究幻灯片资料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4112114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媒体融合背景下网络舆情特点与应对策略研究幻灯片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媒体融合背景下网络舆情特点与应对策略研究幻灯片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媒体融合背景下网络舆情特点与应对策略研究幻灯片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媒体融合背景下网络舆情特点与应对策略研究幻灯片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媒体融合背景下网络舆情特点与应对策略研究幻灯片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媒体融合背景下网络舆情特点与应对策略研究幻灯片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媒体融合背景下网络舆情特点与应对策略研究幻灯片资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媒体融合背景下网络舆情特点与应对策略研究互联网以其即时、互动、信息量大等特点为民意表达提供了一个便捷平台。2017年8月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同时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我国网民尤其是手机网民呈现“井喷”现象。在这个“人人都是通讯社”的时代,许多社会舆论事件都是始于网络,并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面对不断发展的互联网,创新现代社会治理手段、强化网络舆情管理显得愈发重要。强化网络舆情管理已经成为不可阻

2、挡的潮流。一、网络舆情的整体特点在网络时代,只有切实完善相关制度,加强网络舆情管理,拓宽监督渠道,加大信息透明度,才能进一步推动网络管理常态化、规范化,才能更好避免网民因偏听偏信产生的误会和不满情绪,减少负面舆论,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凝聚力。网络舆情表达快捷、信息多元,方式互动,具备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决定了网络舆情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直接性。通过BBS、新闻点评和博客网站,网民可以立即发表意见,下情直接上达,民意表达更加畅通;网络舆情还具有无限次即时快速传播的可能性。在网络上,只要复制粘贴,信息就得到重新传播。相比较传统媒体的若干次传播的有限性,网络舆情具有无限次

3、传播的潜能。网络的这种特性使它可以轻易穿越封锁,令监管部门束手无策。第二,随意性和多元化。网民可以随意发表言论,不受任何约束。网络舆情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另一特点是缺乏媒体“审核人”的角色。在网络上,任何一个人都能不经过审核直接发布信息。网民在网上或隐匿身份、或现身说法,纵谈国事,嘻怒笑骂,交流思想,关注民生,多元化的交流为民众提供了宣泄的空间,也为搜集真实舆情提供了素材。第三,突发性。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第四,隐蔽性。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世界,由于发言者身份隐蔽,并且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网络自然成为一些网民发泄情绪

4、的空间。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对社会问题片面认识等等,都会利用网络得以宣泄。因此在网络上更容易出现庸俗、灰色的言论。第五,偏差性。互联网舆情是社情民意中最活跃、最尖锐的一部分,但网络舆情还不能等同于全民立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闻跟帖、论坛、博客的出现,中国网民们有了空前的话语权,可以较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感受。但由于网络空间中法律道德的约束较弱,如果网民缺乏自律,就会导致某些不负责任的言论,比如热衷于揭人隐私、谣言惑众,反社会倾向,偏激和非理性,群体盲从与冲动等等。二、应对和处置网络舆情的意义正确面对和处理网络舆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人害怕网络,视网络舆情为“洪水猛兽”,其实大可不必。首

5、先,网络舆情是我们通过舆情信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虽然网络舆情不一定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出民情民意,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网民的真实想法,是顺畅民意诉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对于缓解和化解社会矛盾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其次,网络舆情是公众对政府进行监督的有效手段。它能促进政府公开、透明、公正地解决社会问题,对于提升政府公信力,提升政府和官员形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确认识了网络舆情的作用,我们才能以正确、积极的态度来对待网络舆情、开展应对与处置工作。有网络就会有网络舆情,有舆情就需要我们正确引导。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是政府的一项基本工作,也是领导干部的一门必修课。网络舆情的应对处置体现着政府的行

6、政效率和公信力。恰当而及时地处理网络舆情,能最大限度消除不利影响,提升政府公信力。三、网络舆情危机应对中存在的问题网络舆情所呈现出的主体多元性、隐蔽性,影响突发性、广泛性、主题直接性、聚焦持续性、信息偏差性等明显特征,客观上决定各级政府不能再沿用惯性思维去化解危机。出现网络舆情危机的时候,往往我们简单的处理事件会容易出现被动的局面。目前,网络舆情危机应对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简单的堵塞言论。在一些地方,网络舆情爆发后,往往采取删帖和堵塞言论的方法。殊不知,网络传播很多,覆盖面广,一删了之的做法显然行不通。如今,网络舆论日益成为民意的晴雨表,无视或轻视网络,等于自断了解社情民意的捷径,自毁了正

7、面引导舆论的平台。第二,网络舆情规律认识不深。由于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新应用平台层出不穷、传播机制不断革新,诱发网络舆情爆发的因素错综交织,网络舆情演变过程变化无常,舆情研究本身较为滞后,“舆情学”尚未建立起学科体系,研究观点人云亦云,研究方法较为传统,对策建议时效性缺失,实效性不强。诸多因素极大地限制了学界和业界对互联网舆情规律的深入认识和把握,导致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缺乏理论引导。第三,对网络舆情应对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不重视自身思想认识与时俱进,积极主动触网用网意识依然淡薄,浅层“触网”多,深度用网少;不重视观念和方法更新,在引导和处置网络舆情时,错误地认为网络媒体像传统媒体一样完全可

8、控,“搞定了网信办就搞定了互联网”,幻想通过封堵、删帖等传统手段应对互联网;不重视与新媒体打交道,或者“敬而远之”;不重视工作保障,一方面惧怕网络舆情,视之为“洪水猛兽”,另一方面在人力、物力、财力和机构设置等方面舍不得投入。这导致有的地方建立健全应对长效机制的积极性不高。四、网络舆情危机应对的策略(一)、提高对网络舆情应对的思想认识。新时代里面需要更新理念,顺应网络社会生态对舆情应对的要求。加强组织工作网络舆情应对,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不仅对于抓好组织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对组工干部提出的客观要求。广大组工干部要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提高自身业务知识水平的基础上,着力加

9、强对网络舆情规律、网络社会与组织工作的关系等相关问题进行学习与研究,充分认识组织工作在网络社会生态下受到的影响和制约,增强对网络舆情的敏感性,把握网络舆情发展趋势,并形成与之相对的工作理念,夯实网络舆情应对的思想基础。主要是:一是要高度重视网络上的新闻信息,加强“舆论检查”。安排具备网络专业知识的人员严密监看,收集整理有关的网络舆论。搜寻网络上新闻群组或是 BBS 上面是否有值得注意的相关议题。二是要敏锐判断网上有害信息,快速有效处置。快速查明最先刊登虚假的负面舆论媒体,及时与之进行沟通,要求对方删除相关的虚假负面消息。(二)、建立网络舆情应急处理机制。一是加强组织工作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的组织领

10、导,明确工作职能职责,明确分管领导和具体负责人员,配备所需的硬件设施;建立与宣传、公安部门、主流网络媒体的沟通机制,以形成工作合力;加大考核问责力度,把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纳入组织工作考核内容,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办法,创新监督检查方式,推动工作高效开展。二是建立完善信息发布机制。要建立健全信息发布机制,着力提高组织工作的透明度,真正落实党员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提高组织部门的公信力,掌握组织工作网络舆论的主动权。制定网上信息发布办法,对网上信息发布内容、发布职责及程序等作出明确规定,对组织部门各项重要活动、重要政策、重大工作部署,特别是网民非常关注的公选领导干部、公务员考试、领导

11、干部调整、干部任前公示等内容上,按照规定程序及时通过党建网站和权威网站发布。探索建立组织工作新闻发布会制度,定期发布组织工作重要信息,依托地方政府网站、党建网站随时发布组织工作新闻信息。三是建立健全舆情监控机制。制定网络舆情监控和舆情搜集上报办法,指定专人负责对主流门户网站以及本地网站的新闻信息和互动类网络社区、论坛实施动态监控,即时掌握了解网络舆情动态,并及时上报相关信息。同时,编发网络舆情日志、舆情专报等,通过分析和研判,掌握舆论热点和媒体关注焦点,并分析判断突发及重大舆情的级别和程度,提出处置意见。四是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按敏感程度和影响大小,将舆情热点分为不同类别和不同等级,分别制定

12、针对性的应急处置工作预案,明确回应原则、工作流程、先期措施、善后处理等内容,把责任落实到人。舆情热点出现后,按照准确、及时、透明的原则,根据网络舆情类别和等级,及时启动应对预案。(三)加强网络主流强势舆论建设一是加强与主流媒体的交流和合作,强化主流媒体引导。现在的新闻媒体虽然数量众多,但人们对主流媒体的信赖感是不会轻易改变的,而国家与地方重点新闻媒体,包括电视、报纸和新闻网站,无疑具有这种让人们信赖的权威与优势。加强和媒体的沟通。主动与主要网络媒体建立沟通渠道,确保正面的、权威的信息始终占有主导权。针对组织部门重大政策举措、重大活动、突发事件等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门

13、户网站等主流媒体记者参加,增强舆情引导的权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大力加强自身官方网站建设。以打造新时期网络舆论主流阵地为落脚点,通过文字、图片、视频、flash等形式,办好、办活政府网站,切实增强网站对网民的吸引力、感染力,确保主流价值观在网络宣传上占据优势地位。三是培养网上舆论引导员,发挥网络评论员的积极作用。在相应的网站论坛上主动发布具有一定深度的正面贴文,主动引导网络舆论。并针对网上负面贴文进行跟贴,在网上澄清事实、释疑解惑,消除负面影响。实践证明,网评人员在影响受众的态度方面作用明显。(四)采取快速、得当的方式处理网络舆情危机一是要快速处理网络舆情危机。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多次提出“黄

14、金四小时”原则,即在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政府部门要牢记及时性原则,把握舆论的“麦克风”。因此,在面对网络舆情危机事件时,地方政府必须把握危机处理的恰当时机,及时地出台相应的网络公关策略,由此才能在面对网络舆情危机事件时,做到快而不乱、游刃有余。二是采用得当的方式处理网络舆情危机。当突发网络舆论事件后,要根据相关的工作规范和纪律,充分发挥工作机制的优势,采取得当的措施,科学、合理应对网络舆情,打好“组合拳”,不作无谓争辩,不跟风炒作,不人为制造热点,保证舆论的正确导向。同时要敢于打破常规做法,及时跟进,第一时间组织力量调查事件真相,第一时间把真相公布于众,如事件复杂,不要等到有完整结果后公布,要

15、根据进展情况分段公布,来满足公众的期待,从而减少网上谣言传播。在应对网络舆情时,要从公众的视角出发,综合考虑公众在该舆情事件中的需求、利益,注意应对方式方法,既澄清事实,又讲究情理。对网民的“拍砖”、过激的言论等,要沉得住气、搁得下面子,做到冷静分析、平和交流、坦诚沟通,在交流中求得理解,在沟通中取得共识,在讨论中凝聚人心。总之,在媒体融合背景下,需要适应网络化、信息化的挑战,不断提升快速应对网络舆情、正确引导网上舆论的能力,为社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参考文献:1、2017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址:http:/ 2013王平,谢耘耕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3、网络舆

16、情的内涵及主要特点 姜胜洪 (天津社科院)4、书名:网络舆情分析理论、技术与应对策略书号978-7-118-09893-8 作者:李弼程、邬江兴、戴锋5、网络舆情应对处置的基本方法与实战技巧起泽云6、创新大数据时代的网络舆情管理红旗文稿2014年22期卿立新7、企业网络舆情危机产生的原因与应对策略-以大众速腾“断轴门”为例 孙志军,徐海霞 - 新闻研究导刊8、网络舆情思考 匿名9、韩立新;霍江河 “蝴蝶效应”与网络舆论生成机制J;当代传播 10、让-雅克巴弗莱克;赵超 ;参与民主:今日的实践预示明日的理想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11、 邢璐;德国网络言论自由保护与立法规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德国研究12、国内外网络舆情研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