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病-总结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34111482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经病-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月经病-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月经病-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月经病-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月经病-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月经病-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经病-总结(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月经病 月经失调的辨治要点及用药 一月经出血病证的辨治要点及用药二月经稀发病症的辨治要点及用药三调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月经出血病证的辨治要点及用药 月经出血病证包括 中医 1月经先期2月经先后不定期3月经过多4经期延长5崩漏西医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分为有排卵型和无排卵型 病因病机 主要是气虚 血热 血瘀 1气虚则统摄无权 冲任不固 2血热则热伏冲任 伤及子宫 血海不宁 3血瘀则瘀阻冲任 血不归经 1 气虚 可分为脾气虚和肾气虚脾气虚 体质虚弱 或饮食失节 或劳倦思虑过度 损伤脾气 脾伤中气虚弱 冲任不固 经血失统 肾气虚 年少肾气未充 或绝经前肾气渐衰 或多产房老 或久病伤肾 肾气虚弱 冲

2、任不固 不能约制经血 2 血热 常分为阳盛血热 阴虚血热 肝郁血热 阳盛血热 素体阳盛 过食辛辣助阳之品 或感受热邪 热伤冲任 子宫 迫血下行 阴虚血热 素体阴虚 失血伤阴 或久病阴亏 或多产房老耗伤精血 以致阴液亏损 虚热内生 热伏冲任 血海不宁 肝郁血热 素体抑郁 情志内伤 肝气郁结 郁久化热 热伤冲任 迫血下行 3 血瘀 素性抑郁 或忿怒过度 气滞而致血瘀 或经期产后 余血未尽 感受外邪 或不禁房事瘀血内停 瘀阻冲任 血不归经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脾气虚 经血量多 色淡红 质清稀 2肾气虚 出血量或多或少 色淡黯 质清稀 3阳盛血热 量多 色深红或紫红 质粘稠 4阴虚血热 量或多或少

3、经色深红或紫红 质稠 经行不畅 或有块 5气滞血瘀 经行量多 色紫黯 质稠有块 经行腹痛 脾气虚证 主要证候 经行量多 淡红 质稀 乏力 气短 小腹空坠 面色恍白 舌淡苔薄 脉缓弱 肾气虚证 主要证候 经量或多或少 色淡黯 质清稀 腰膝酸软 头晕耳鸣 面色晦暗或有黯斑 舌淡黯 苔白润 脉沉细 阳盛血热证 主要证候 经量多 色深红或紫红 质粘稠 伴心烦 面红口干 小便短黄 大便燥结 舌质红 苔黄 脉数或滑数 阴虚血热证 主要证候 经量少或量多 色红 质稠 伴两颧潮红 手足心热 咽干口渴 舌质红 苔少 脉细数 肝郁血热证 主要证候 经量或多或少 经色深红或紫红 质稠 经行不畅 或有块 或少腹胀痛

4、或胸闷胁胀 或乳房胀痛 或心烦易怒 口苦咽干 舌红 苔薄黄 脉弦数均为肝郁化热之象 治法 1气虚者补气升提 固冲止血 2血热者 阴虚血热 滋阴清热 凉血调经 阳盛血热 清热降火 凉血调经 肝郁化热 清肝解郁 凉血调经 3血瘀者 活血化瘀 固冲止血 方药 气虚证 固冲汤 白术黄芪煅龙骨煅牡蛎山茱萸白芍海螵蛸茜草根棕炭五倍子方中黄芪 白术健脾益气以摄血 煅龙骨 煅牡蛎 海螵蛸固摄冲任 山茱萸 白芍益肾养血 酸收止血 五倍子 棕炭涩血止血 茜草根活血止血 血止而不留淤 全方共奏健脾益气 固冲止血之效 安冲汤 升麻黄芪白术升麻生龙骨生牡蛎海螵蛸续断生地白芍茜草根方中黄芪 白术 升麻补气升提 固冲摄血

5、生龙骨 生牡蛎 海螵蛸 续断固冲收敛止血 生地 白芍凉血敛阴 茜草根止血而不留淤 全方共奏补气升提 固冲止血之效 气虚证 固阴煎 景岳全书 菟丝子熟地山茱萸人参山药炙甘草五味子远志方中菟丝子补肾益精气 熟地 山茱萸滋肾益精 人参 山药 炙甘草健脾益气 五味子 远志交通心肾 共奏补肾益气 固冲调经之效 方药加减 月经过多者 经行期间 去当归 川芎 重用黄芪 党参以益气摄血 酌加艾叶 乌贼骨以止血固摄 慎用温燥动血之品 以免增加血量 血热证 两地汤地骨皮玄参麦冬生地白芍阿胶方中生地 玄参 麦冬养阴增液 地骨皮清虚热 泻肾火 阿胶滋阴补血 白芍养血敛阴 全方滋阴壮水 水足则火自平 血热证 清经散黄柏

6、青蒿丹皮熟地地骨皮白芍茯苓方中丹皮 青蒿 黄柏清热泻火凉血 地骨皮 熟地 清虚热而滋肾水 白芍养血敛阴 茯苓行水泻热 全方清热泻火 凉血养阴 血热证 保阴煎 炒地榆 槐花黄芩黄柏生地熟地白芍山药续断炒地榆槐花甘草方中黄芩 黄柏 生地清热凉血 熟地 白芍养血敛阴 山药 续断补肾固冲 炒地榆 槐花凉血止血 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共奏清热凉血 固冲止血之效 血热证 清热固经汤 生地地骨皮炙龟版牡蛎粉阿胶黄芩藕节陈棕炭甘草焦栀子地榆方中黄芩 地骨皮 生地 阿胶清热凉血益阴 龟板 牡蛎育阴潜阳 固摄调冲 焦栀子 地榆清热凉血止血 藕节 棕炭涩血止血 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共奏清热凉血 固冲止血之效 方药加减 手

7、足心热者 酌加白薇 生龟板育阴潜阳以清虚热 若月经过多者 酌加地榆 茜草根以凉血止血 若月经过多者 或行经时 去当归 酌加牡蛎 茜草 炒地榆以固冲止血 经行不畅 夹血块者 酌加泽兰 益母草以活血化瘀通经 经行乳房胀痛者 酌加瓜蒌 王不留行 路路通以解郁行滞止痛 瘀血证 棕蒲散棕榈炭蒲黄炭当归炒白芍川芎生地丹皮秦艽泽兰杜仲方中归身 川芎 泽兰活血祛瘀 丹皮 生地 白芍凉血和阴 清泄血分之热 秦艽 杜仲壮腰补肾 固摄冲任 蒲黄 棕榈炭活血止血 全方共奏活血祛瘀 固冲止血之效 故月经可调 瘀血证 桃红四物汤 三七茜草蒲黄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方中桃仁 红花活血化瘀 当归 川芎活血养血调经 熟地 白

8、芍补血养阴以安血室 瘀去则冲任通畅 自能血循常道 加三七 茜草 蒲黄以增强祛瘀止血之效 方药加减 出血期间 酌加三七 炒蒲黄 腹痛较剧者 酌加延胡索 香附 夹热者 酌加黄柏 知母 二月经稀发病证的辩治要点及用药 月经稀发病证包括 中医 1月经后期2月经量少3闭经西医 月经稀发 多囊卵巢 卵巢早衰等 病因病机 1经血不足 冲任不充 血海空虚 2血行不畅 冲任受阻 病因病机 一肾虚 肾虚冲任不足 血海不能按时满溢二血虚 营血虚少 冲任不足三血寒1虚寒 阳虚内寒 气虚血少 冲任不足2实寒 寒邪搏于冲任 血为寒凝 胞脉不畅 血行迟滞四气滞 血为气滞 冲任不畅五痰湿 脾失健运 痰湿内生 下注冲任 壅阻胞

9、脉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肾虚 经量少 色黯淡 质稀2血虚 经量少 色淡 质稀3血寒虚寒 量少 色淡 质稀实寒 量少 紫黯有块4气滞 量少 黯红或有块5痰湿 量少 色淡 质粘 1肾虚型 量少 色黯淡 质稀 腰酸腿软 头晕耳鸣 带下稀 2血虚型 量少 色淡质稀 小腹空痛 头晕眼花 心悸失眠 皮肤不润 面色痿黄或苍白 舌淡苔薄 脉细无力 3血寒型 虚寒证量少 色淡质稀 小腹隐痛 喜热喜按 腰酸无力 舌淡苔白 脉沉迟无力实寒证量少 紫黯有块 冷痛拒按 得热减 胃寒肢冷 舌黯 苔白 脉沉紧或沉迟 4气滞型 量少 黯红或有块 小腹胀痛 胸闷不舒 脉弦 5痰湿型 量少 色淡质粘 头晕体胖 心悸气短 带下多

10、 舌淡胖 苔白腻 脉滑 治则治法 治疗 辨明虚实 虚证温经养血 实证活血行滞 虚者补之 实者泻之 本病属虚属寒者多 但不宜过用辛燥及破血之品 治则治法 1肾虚型 补肾益气 养血调经2血虚型 补血养营 益气调经3血寒型 虚寒证 温经扶阳 养血调经实寒证 温经散寒 活血调经4气滞型 理气行滞 活血调经5痰湿型 燥湿化痰 活血调经 方药 1肾虚型 大补元煎人参山药杜仲山茱萸枸杞子当归熟地甘草方中人参 山药 杜仲补肾气以固命门 山茱萸 枸杞子补肾填精而生血 当归养血益阴 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共奏补肾益气 养血调经之效 1肾虚型 当归地黄饮 紫河车 丹参熟地山茱萸当归杜仲牛膝山药甘草方中熟地 山茱萸 当归

11、 紫河车补肾益精养血 当归 丹参养血活血调经 杜仲 牛膝补肾强腰膝 山药补脾滋生化之源 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共奏补肾填精 养血调经之效 方药加减 若形寒肢冷者 酌加肉桂 淫羊藿 人参温阳益气 夜尿频数者 酌加益智仁 桑螵蛸温肾缩尿 2血虚型 小营煎加鸡内金 鸡血藤 当归熟地白芍山药枸杞子炙甘草方中熟地 枸杞子 白芍填精养血 山药 鸡内金 炙甘草健脾以生血 当归 鸡血藤补血活血调经 全方合用 养血为主 兼能活血调经 2血虚型 滋血汤熟地当归白芍川芎人参黄芪茯苓方中熟地 当归 白芍 川芎补血调经 人参 黄芪 山药 茯苓补气健脾 益生化气血之源 合而用之 有滋血调经之效 方药加减 若月经过少者 去五味

12、子 酌加丹参 鸡血藤养血活血 若经行时小腹隐痛者 重用白芍 加阿胶 香附养血理气止痛 若心悸失眠者 酌加酸枣仁 五味子养心安神 脾虚食少者 加陈皮 砂仁理气醒脾 3血寒型 温经汤人参当归川芎白芍肉桂莪术丹皮甘草牛膝方中肉桂温经散寒 通脉调经 当归 川芎养血活血调经 人参甘温补气 助肉桂通阳散寒 莪术 丹皮 牛膝活血祛瘀 助当归 川芎通行血滞 白芍 甘草缓急止痛 全方共奏温经散寒 活血调经之效 3血寒型 大营煎肉桂熟地当归枸杞子杜仲牛膝炙甘草方中肉桂温经扶阳 通行血脉 熟地 当归 枸杞子 杜仲补肾填精养血 牛膝活血通经 引血下行 全方共奏温经扶阳 养血调经之功 方药加减 若经行腹痛者 加小茴香

13、艾叶 香附 延胡索以散寒行滞止痛 四肢不温者 加制附子 补骨脂以温肾助阳 4气滞型 乌药汤乌药香附木香当归甘草方中乌药理气行滞 香附理气调经 木香行气止痛 当归活血行滞调经 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共奏行气活血调经之效 4气滞型 膈下逐瘀汤 当归赤芍桃仁川芎枳壳红花延胡五灵脂丹皮乌药香附甘草方中枳壳 乌药 香附 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 赤芍 桃仁 红花 丹皮 五灵脂活血祛瘀止痛 当归 川芎养血活血调经 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行气活血 祛瘀行滞 故能通经 方药加减 若烦躁胁痛者 酌加柴胡 郁金 栀子以疏肝清热 口干 便结 脉数者 酌加黄柏 知母 大黄以清热泻火通便 乳房胀痛明显者 加橘核 川楝子 王不留行行气

14、止痛 5痰湿型 芎归二陈汤半夏陈皮甘草茯苓生姜当归川芎方中半夏 陈皮 甘草燥湿化痰 理气和中 茯苓 生姜渗湿化痰 当归 川芎养血活血 全方使痰湿除 经脉无阻 其经自调 5痰湿型 丹溪治湿痰方 苍术白术半夏茯苓滑石香附川芎当归方中苍术 半夏燥湿化痰 白术 茯苓健脾祛湿 滑石渗利水湿 当归 川芎 香附行气活血 痰湿去则冲任 血海自无阻隔 而获通经之效 方药加减 脾虚食少 神倦乏力者 酌加人参 白术 益气健脾 胸闷呕恶者 加砂仁 枳壳 醒脾理气和胃 白带量多者 加苍术 车前子 除湿止带 肝郁脾湿者 加香附 苍术 以疏肝理气 燥湿健脾 肢体浮肿者 加益母草 泽泻 泽兰以除湿化瘀 腰膝酸软者 酌加川断

15、菟丝子 杜仲补肾气强腰膝 三调经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1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治本以调经 治本之法补肾以调经 以填精养血为主 佐以助阳益气 扶脾以调经 以健脾升阳为主 佐以补血养血之品 疏肝以调经 以开郁行气为主 佐以养血柔肝之品 调理气血 病在气者 治气为主 止血为佐 病在血者 治血为主 治气为主 三调经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2论治过程中 首辨经病 他病的不同 如因他病致经不调者 当治他病 病去则经自调 如因经不调而生他病者 当予调经 调经则他病自除 如因痨瘵引起的闭经 当先治疗痨瘵 而后经自调 如因崩漏导致的贫血 当先治疗崩漏 则贫血得到纠正 三调经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3次辨标本缓急的不同 急则治其标 缓则治其本 如痛经剧烈 应以止痛为主 若经崩暴下 当以止血为先 缓则审证求因治本 使经病得到彻底治疗 三调经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4再辨月经周期各阶段的不同 经期血室正开 大寒大热之剂用时宜慎 经前血海充盈 勿滥补 宜予以疏导 经后血海空虚 勿强攻 宜予以调补 但总以证之虚实酌用攻补 这是月经论治的一般规律 三调经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总之 月经病是常见病 病变多种多样 病证虚实寒热错杂 必须在充分理解肾主司月经的基础上 同时注意脾 肝以及气血对月经的影响 全面掌握其治法 灵活运用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