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网络教育财政学【9035】答案

上传人:you7****5932 文档编号:134109080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财政学【9035】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财政学【9035】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大学网络教育财政学【9035】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网教 2019年6月课程名称【编号】: 财政学 【9035】 A卷大作业 满分:100 分 1、 问答题(请选择其中任意3题作答,每题20分,本题满分60分)1. 简述我国的国家预算体系。2. 简述市场失灵的含义及类型。3.简述税收的特性。答: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或公共权力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的形式。税收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形式。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项基本特征。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税收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是依据国家的政治权力,具体表现在税收是以国家法律的形式规定的,税法作为国家法律的组成部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 税收的无偿性,

2、是指在具体征税过程中,国家征税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不再直接归还给纳税人。税收最终通过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等方式用之于纳税人,体现了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就某一具体的纳税人来说,其所缴纳的税款与其消费的公共产品中的价格并不一定是相等的。 税收的固定性,是指税收是国家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向纳税人征收的,具有事前规定的特征,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随意改变。4.简述社会保障基金的不同筹资模式。答:1)现收现付制现收现付制是一种以近期内横向收支平衡原则为指导的筹资模式。所谓近期横向收支平衡是指当年内征缴的社会保障基金总额与同期的社会保障基金支出额保持平衡。现收现付制的具体做法是先将当年所需支出的社会保障

3、费用加以预算,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摊到参加社会保障的所有企业和个人,在“以支定收”原则下,当年收缴,当年支付。2)基金积累制基金积累制又称“基金制”、“储蓄制”,是一种以远期纵向收支平衡为原则的筹资模式。所谓远期纵向收支平衡是指在整个投保期内,投保人所缴纳的社会保障基金与其投资收益的总和,与投保人所享受的待遇总额保持平衡。投保人基金积累制的具体做法是在对社会经济指标(包括退休率、死亡率、工资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利息率等)进行长期预测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可以保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收支平衡的总平均收费率,将其分摊到保障对象的整个投保期。将尚未支出的保险金积累起来进行投资运营。基金积累制要求企业和个人按

4、照工资收人的一定比例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并将这些费用计入个人账户进行积累,在符合领取条件的时候将积累的基金按一定的方式发放给个人。3)部分积累制部分积累制又称“部分基金制”、“混合制”,是将近期横向收支平衡原则与远期纵向收支平衡原则结合起来的筹资模式。部分积累制包括在现收现付的基础上增加一定比例的积累和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金积累两种管理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在现收现付的框架中,按照“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留有部分积累”的原则,将当年未支付完的资金积累起来,形成基金并在支付高峰期时用来补充当年收不抵支的缺口。第二种方式是将收缴的社会保障资金分为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两部分。社会统筹账户按以支

5、定收,不留结余的现收现付方式筹集;个人账户则实行完全积累。部分积累制可以集中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的优点,并有效克服二者的缺点,既能够根据短期支付需要进行社会统筹,又可以形成适度积累。积累部分通过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可以减轻下一代的负担,缓解代际之间的矛盾。目前,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及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1993年11月,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议中,首次提出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1995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明确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并逐渐形成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保险

6、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1998年12月,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颁布,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开始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5.简述社会保险的含义及特征。答:社会保险是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社会保险计划由政府举办,强制某一群体将其收入的一部分作为社会保险税(费)形成社会保险基金,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被保险人可从基金获得固定的收入或损失的补偿,它是一种再分配制度,它的目标是保证物质及劳动力的再生产和社会的稳定。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社会保险的特

7、征有:1)保障性:指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 2)普遍性:社会保险覆盖所有社会劳动者。 3)互助性:利用参加保险者的合力,帮助某个遇到风险的人,互相互济,满足急需。 4)强制性:由国家立法限定,强制用人单位和职工参加。 5)福利性:社会保险是一种政府行为,不以盈利为目的。二、论述分析题(共1题,共40分)1.简述预算平衡论不同思想,并简析其变化的原因。答:预算平衡,是在一个预算年度内,财政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西方经济学家对于财政预算行为准则的讨论,大体经历了这样几个发展阶段:即年度预算平衡论、周期预算平衡论和功能财政论。(1) 年度预算平衡论这是20世纪30年代大衰退之前的正统预算原则。在资本

8、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西方经济学家一般是主张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反映在对财政预算行为准则的解释上,这一时期的西方经济学家特别是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主张实行平衡的预算,而且要实行严格的年度预算平衡。(2) 大衰退的产物:周期预算平衡论大衰退的爆发,动摇了西方经济学家对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内在稳定机制的信念,把政府干预经济提上了议事日程。反映在预算准则上,就是所谓周期预算平衡论的产生。周期预算平衡论的出发点,是主张财政发挥反经济周期的作用,同时也实现预算平衡。不过,这种平衡不是年度平衡,而是在控制经济周期波动的条件下,作预算周期平衡。其基本观点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在经济衰退时期,为了消除衰退,政府

9、应该减少税收,增加支出,有意识地使预算形成赤字。这时,财政赤字之所以必要,是因为这既可直接扩大投资和消费,补充私人投资和消费需求的不足,又可间接地刺激私人投资和消费需求,从而提高国民经济的有效需求水平。在经济繁荣时期,政府应该增加税收,紧缩开支,有意识地使预算形成盈余。财政盈余之所以必要,是因为这既可直接压缩投资和消费,抵消私人投资和消费需求的过旺,又可间接抑制私人投资和消费需求,从而降低国民经济的有效需求水平;在上述情况下,财政将发挥其反经济周期乃至熨平经济周期波动曲线的效力。政府仍可使其预算保持平衡。只不过这时的预算平衡,不是年度平衡,而是周期平衡。即从整个经济周期来看,繁荣时期的盈余可以

10、抵消衰退时期的赤字。因此,从年度看财政预算是不平衡的,但从一个经济周期看财政预算是平衡的。 (3) 功能财政论功能财政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勒纳提出的。在勒纳看来,财政预算应从其对经济的功能着眼,而不应仅仅注重其收支是否平衡。具体而言,勒纳的基本观点可概括如下:平衡预算无论是年度的还是周期的,只具有第二位的重要性。财政的基本功能是稳定经济,这才是至关重要的;财政预算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个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即经济平衡而不是预算平衡。经济生活中,不应为达到预算平衡而置经济平衡于不顾。如果为达到经济稳定的目的,必须长期坚持盈余或大量举债,那就不应有任何犹豫。财政预算盈余或赤字的问题本身与严重的通货膨胀或持续的经济衰退相比是不重要的。由此可见,勒纳的功能财政论已经完全抛弃了预算平衡的准则,而把着眼点放在通过预算收支的安排来维持经济的稳定发展上。这就为政府运用财政政策手段调节经济的运行,从而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铺平了道路。- 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