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12月检测考试试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097499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12月检测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12月检测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12月检测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12月检测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12月检测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12月检测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12月检测考试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12月检测考试试题山东省桓台二中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题为应对学业水平考试而准备,故非高考题型;因学考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20分,而要求满分为150分,故亦非完全学考题型。2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l卷为选择题,36分:第II卷为综合题,114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3第I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他答案。第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走在入夜的镇子上,满街月光。麻石地面(

2、印映)着疏疏密密的树影,这是街路上最美的花纹。店家已经打烊,灯影只剩下几点,幽幽地闪在夜天。风也吹得凉,我感觉到了荒辟的气息。看得见几盏门楼下的挂灯,_ ,这是今夜歇宿的客栈。一夜安眠,等到晨阳从窗帘透射进来,我才睁眼。推门在廊柱前站定,从四面(合拢合龙)来的屋檐,为天井镶了宽大的边。天井中央砌出方形的浅池,几条红鳞的鱼在铺着卵石的池底悠闲地游动,_。顺着毗连的几道青色瓦脊伸出目光,迎着丛山青翠的远影,走到一片河滩。河里的粼粼流波回应着风的呼唤,河面浮荡着轻薄的晨雾,空气中充溢着湿凉的水汽,心也似乎变得温润起来。一座石桥跨在河的上面,河水复制了拱形的桥影,上下(接合结合),恰是满月的形状,那圆

3、影的清与静,只能是水墨画中才有的光景。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打烊(yng) 荒辟 B. 砌(qi)出 客栈 C.毗(p)邻 青翠 D. 回应(yng) 水汽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映 合龙 结合 B.印 合拢 接合 C. 映 合拢 接合 D.印 合龙 结合3.填入语段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暖红的光晕把黑黢黢的石阶映亮了 朵朵流云的倩影也在池面的清波上花似地绽放B.暖红的光晕把黑黢黢的石阶映亮了 在池面的清波上朵朵流云的倩影也花似地绽放C.黑黢黢的石阶被暖红的光晕映亮了 在池面的清波上朵朵流云的倩影也花似地绽放D.黑黢黢

4、的石阶被暖红的光晕映亮了 朵朵流云的倩影也在池面的清波上花似地绽放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到过墨脱的人面前不要言路”,因为墨脱处处是高山、峡谷和沼泽,常发生塌方、泥石流,很多路连当地人都退避三舍。B.战斗在边境口岸的缉毒警察,人人练就了一双入木三分的眼睛,能够凭借一些容易被忽视的蛛丝马迹,及时发现藏匿的毒品。C.目前不少中学生营养失衡,这主要与他们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一些学校里,学生以零食代替正餐蔚然成风,偏食现象突出。D.从偷偷摸摸拉活儿,到新规定出台,网约车合法身份的获得一波三折,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首个正式承认网约车合法的国家。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5、A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把农业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大格局中统筹谋划。B美国总统在10月3日晚签署了总额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但由于投资者依然担心美国金融危机的威胁,国际金融市场仍将持续动荡。C白芳礼老人在74岁以后的生命中,省吃俭用,用蹬三轮车积攒的35万元资助了近300名贫困学生,自己却一贫如洗。D一个在北京南城苦苦挣扎了10年的穷小子,一个在现代媒体狂轰滥炸下捧红的“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已超过了相声的范畴,成为继“超女”之后最热门的文化现象。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泰山封禅是泰山最重要的历史文化特色

6、。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历史上历朝皇帝对泰山的顶礼膜拜,才使得泰山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一种举足轻重的政治象征作用,泰山才逐渐演化成为中国的“国山”,从而在名气上凌驾于其他名山之上。古代帝王无不说自己是“受命于天”,封禅是帝王表示自己与天沟通的方式。古代封禅泰山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天下太平,国家兴盛;二是天降“祥瑞”。国家兴盛说明帝王功高德显,天降“祥瑞”说明上天对帝王的表彰,这时帝王要用一种方式回告上天,就是封禅大典。“封”是指在接近天的泰山最高处,用土筑成圆坛祭天,“禅”是指在泰山前的小山用土筑成方坛祭地。那么为什么选择泰山封禅,而不是其他高山呢?首先泰山为黄河下游地区第一高山,其山南的大汶口文

7、化和山北的龙山文化充分说明泰山地区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河流域经常发生大水,先民借泰山以躲避水灾,在他们心里泰山是他们生命、种族、生活的地理依托,形成了依靠泰山的心理,泰山的保佑使古人产生敬畏,渐渐被神化。其次,古人由于对自然界的认识狭窄,认为一切都是天地日月所赐,从而产生神秘崇拜。为了让天更清楚地知道他们的敬仰和祈祷,高山是最佳的选择,由于当时的人活动范围有限,在他们的活动区域中,泰山是最高的山。“泰”“岱”在古字中相通,都是“大”的意思,泰山就是大山。所以,泰山是与天日最接近的,大汶口出土的日火山形象,十分形象地表现了当时的古人心理,由于先人活动范围和泰山在这个区域的第一高度,使泰山出

8、现祭天崇拜,泰山的这种功能使泰山得以神化。以后的封建统治者都认为泰山是能通天的神山,中国古代帝王为加强自己的统治,不约而同地宣传“神权天授”的理论,为了使这种理论得以证明,便要借泰山的名气了,久而久之使泰山祭天的作用地位进一步强化,随后成为每代帝王一生追求的大事之一。历代帝王封禅泰山活动,有其开始和发展的过程。封禅泰山,大约可溯源于原始人群对自然山川的崇拜。尚书舜典记载:“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觐东后。”所谓“巡狩”是指游牧民族的巡行狩猎。“柴”,烧柴火。“望”,是一种祭祀形式。这是一种原始的自然崇拜,与后世有目的的神道设教,告成功于天,以强调帝王统治权力的礼仪活动,有明

9、显区别。封禅和朝拜泰山,载入史册的是从秦始皇开始,秦二世、汉武帝、汉光武帝、汉章帝、汉安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圣祖、清高宗等帝王,都曾到泰山登封告祭、刻石记功。其中汉武帝七次东巡登封。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封禅泰山的皇帝是宋真宗。元明以后改为祭祀。清乾隆十一次朝拜泰山,六次登岱顶。历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巩固其统治,而泰山又因封禅告祭被抬到与天相齐的神圣高度。一座自然山岳,受到文明大国的历代最高统治者亲临封禅祭祀,并延续数千年之久,几乎贯穿整个封建社会,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精神文化现象。6下列对“封禅”这一概念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封禅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特色,是古代帝王

10、表明自己“受命于天”,表示自己与天沟通的一种祭祀性的礼仪活动。B封禅活动历史悠久,据文献记载,封建社会的秦、汉、隋、唐、宋、清等朝都有帝王到泰山封禅,一直延续了几千年。C古代帝王登封泰山,往往被视为国家鼎盛、天下太平的重要象征,皇帝本人也俨然成为“奉天承运”的“真龙天子”。D“封”是在泰山最高处堆土为坛,在坛上祭祀天神,报答上苍的功绩;“禅”是在泰山前的小山上祭祀地神,报答后土的功绩。7下列不属于古代选择在泰山封禅的原因的一项是( )A泰山地区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水灾,先民躲避水灾,逐渐形成了依靠泰山的心理,泰山的保佑使古人产生敬畏,渐渐被神化。B古人由于对自然界的认识狭窄

11、,对天地日月神秘崇拜,在当时人们的活动区域中,泰山是最高的山,于是泰山成为天的象征,慢慢出现了祭天崇拜。C在古字中,“泰山”就是大山,泰山被认为是与太阳最接近的高山,泰山南麓大汶口出土的日火山形象,十分形象地表现了当时人们的这一心理。D封建统治者认为泰山是能通天的神山,中国古代帝王为加强自己的统治,宣传“神权天授”的理论,借泰山的名气,用泰山祭天的方式强化自己的统治。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由于历史上历朝皇帝在泰山举行封禅和各种祭祀活动,使得泰山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一种举足轻重的政治象征作用,泰山逐渐演化成为中国的“国山”。B古代封禅泰山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天下太平,国家兴盛;二

12、是天降“祥瑞”。其中第一点是根本条件,天降“祥瑞”往往也代表着天下太平,国家兴盛。C历史上许多皇帝曾亲临泰山登封告祭、刻石记功,用以加强自己的统治,巩固自己“神权天授”的地位,其中汉武帝的多次东巡登封非常具有代表性。D原始社会舜向东巡行狩猎、烧柴火来举行祭祀,这些只是原始的自然崇拜,与后世的神道设教,告成功于天,强调帝王统治权力的祭祀是不一样的。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兰亭集序 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成集。比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13、。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趋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9对下列句子中加

14、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信:确实,实在B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向:以前,过去C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懂得D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致:情趣,情致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序也作“叙”或称“引”,是说明书籍著作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B “永和”是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C“癸丑”是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

15、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用十个地支和十二个天干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D修禊,古代的一种风俗,临水为祭,以消除不祥,古时选在三月初三。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亦足以畅叙幽情 犹不能不以之兴B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曾不知老之将至C当其欣于所遇 亦将有感于斯文D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12下列对文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所描绘的景物清明澄澈、生机盎然,与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心灵有密切关系。B面对兰亭美景,作者兴尽悲来,感慨良多,不由得哀叹自己“曾不知老之将至”。C作者认同“死生亦大矣”的说法,而对“一死生”“齐彭殇”的说法持否定态度。D文章尽管有“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低沉情绪但总体来说思想是积极乐观的。第11卷(综合题 共114分) 四、古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