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人口发展形势和面临的挑战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4090860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人口发展形势和面临的挑战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河北省人口发展形势和面临的挑战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河北省人口发展形势和面临的挑战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河北省人口发展形势和面临的挑战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河北省人口发展形势和面临的挑战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人口发展形势和面临的挑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人口发展形势和面临的挑战(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省人口发展形势和面临的挑战省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指出“当前,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总体上是好的。同时,又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人口和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低生育水平面临反弹的现实风险。”那么,我省当前以及未来的人口形势如何呢?根据省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现将我省人口发展形势和面临的挑战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一、人口发展的成就与经验(一)省计划生育工作成效及在全国的地位省是一个人口大省,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人口达到6668万,位居全国第6位。省又是一个实行计划生育较早的省份。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率先响应党中央指示,

2、成立节制生育领导小组,开展节制生育知识宣传,之后各级普遍成立了计划生育机构,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计划生育工作。1972年正式提出了“晚、少、稀”的生育政策,并将人口计划列入了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标志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全面展开。省所总结的人口预测及制定人口规划的“乐亭法”在全国推广。省自全面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一是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与全国相比,省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均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自然增长率自1991年降低到10以下,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三低”转变的时间比全国平均水平早6-7年(如图1所示),在各省(市、自治区)排第6位。二是生育水平大幅度下降并趋于稳定。

3、妇女总和生育率由1971年的5.01(1966-1970年期间平均为5.15)下降到1990年的2.35,1990年之后又继续下降到2005年的1.58。三是人们的生育意愿有了转变。从对省、两市农村进行的实地调查可以看到,人们的生育意愿由过去的“多子多福”逐步向“少生优生”转变,但在部分群众中还存在生男孩的偏好,这是生育率出现反弹的一个潜在动力。图1 全国和省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变动曲线(二)控制人口增长所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自1972年以来,由于实行计划生育省累计少出生人口3400多万人,人口规模加速扩的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使人口处于相对稳定的增长和发展中,为省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

4、境。同时,作为一个人口大省,省的计划生育对全国人口控制做出了贡献。按着全国0-17岁孩子平均花费的社会抚养费计算,省少出生人口累计节省家庭和社会抚养费用约1.15万亿元。由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全省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减缓了青少年人口的增加速度,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由年轻型转变为老年型。同时,全省劳动力负担大大减轻,劳动力负担从1986年(总扶养比为52.04%)起进入了低负担期,人口机会窗口开启,从此迎来数十年的“人口红利”期。如图2所示,省自1986年进入10年左右的“人口红利”低获利期,之后1996年开始进入持续27年的高获利期,其中2008年扶养比最低为34.62%,202

5、3-2033年期间人口机会窗口开始关闭。与全国相比较,省人口红利期的到来大约提前了8-10年,由于生育率下降导致人口扶养比下降40%左右。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口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未来农村劳动力负担加重,农村劳动力负担大于城镇。图2 省劳动力总负担系数变动(三)人口素质状况得到提高和改善建国以来,省人口健康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从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来看,都经历了一个由快速下降到缓慢下降的变化过程:19901995年下降的速度快、幅度大;20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低水平缓慢下降阶段,随后略有波动,但进入21世纪后,下降速度变慢。婴儿死亡率从2000年的22.6下降到2002年的21.5

6、2、2003年的19.65和2005年的16.9。从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来看,2000年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已经超过中等发达国家70.7岁的水平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3年人类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269。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变化情况为,1990年70.35岁,2000年72.54岁(其中男70.68岁、女74.57岁) 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全省人口文化素质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是全省青少年学龄人口大幅度减少。在教育资源并不丰富的情况下,青少年人口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现有学龄人口的人均投入和人均教育资源占有量,从而促进了全省人口受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二是

7、省人口文化程度构成显著升高。省每10万人中,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从1990年的955人增加到2000年的2698人;具有高中和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从1990年的7429人增加到2000年的10743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从1990年的24689人增加到2000年的39139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从1990年的36805人减少到2000年的33194人(见图3)。反映出省人口图3 1990年和2000年省人口受教育状况科学文化素质有了极大提高。三是省人口识字率、文盲率呈可喜变化。以15岁及以上人口为总体,全省人口识字率由1990年78.38%上升到2000年91.41%;文盲率由1

8、990年21.62%下降到2000年的8.59%。表明省在扫除文盲、提高人口文化素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省取得以上成就的基本经验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人口问题作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发展的方法解决前进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长期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完善包括人口政策在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政策。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充分发挥党和政府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坚持发展经济和控制人口两手抓,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全省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

9、心,推进全省的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全省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二、人口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一)人口规模庞大且人口数量增长较快持续增长的人口所形成的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依然是21世纪前十年最重要的人口问题。尽管经过30多年的努力,省人口再生产类型初步实现了由“高、低、高”向“低、低、低”的转变,但是一方面由于目前的“低出生率”主要是强力行政约束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在广大农村,群众的生育愿望和生育政策要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生育水平随时有可能回升;另一方面,即使生育水平不发生反弹,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未来全省人口还要持续增长若干年。根据人口变动调查和预测结果,全省2005年人

10、口数量为6851万,占全国总人口的5.24%,在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第6位;预计到2010年省人口总量将达到7092万人,2020年达到7600万人左右,2024年前后年达到峰值人口7629万,人口增长的压力还要持续20年,绝对量还要增加800万人左右。需要强调的是,上述人口预测是以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保持低生育水平稳定为前提的。从出生人口规模看,省将形成建国以来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如图4所示),其中20092016年出生规模都将超过100万人。由于目前的低生育水平并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不是建立在群众生育意愿根本转变基础上的,而主要是政策限制和行政推动的结果。因此,这一阶

11、段的低生育水平还具有不稳定性。出生人口规模总人口规模图4 省总人口和出生人口变动情况由此看来,省庞大的总人口规模以及继续膨胀的趋势对经济发展的压力依然很大。这种压力主要体现在人口增长对人均GDP增长的压力、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未来人口增长的速度直接影响着人均GDP水平的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由于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农业人口规模十分庞大,城镇化发展滞后,第三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将遇到重重障碍。庞大的总人口规模以及继续膨胀的趋势将加剧自然资源需求的增加与资源短缺的矛盾。2005年,省耕地面积占全国的4.61%,人均耕地面积(1.31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9亩);人口密度为每

12、平方公里365人,是全国平均水平(136人/平方公里)的2.68倍;林地面积为472.49万公顷,人均有林地面积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左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97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值(2151.8立方米)的1/10(省水利厅公布19562000年全省人均水资源量为306.69立方米,占同期全国人均值的1/7),而且地下水超采严重,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全省经济发展的瓶颈。随着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及其对资源需求量的快速增长和人口增长,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需求之间的矛盾将日益突出,影响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据省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预测,到2020年省人均耕地面积最多只有0.084公顷(1.26亩)

13、,接近0.08公顷的警戒线,将比2004年减少11.58%,人多地少的矛盾会更加突出,粮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水资源需求量与供水量之间仍存在较大缺口,大约在20%左右;从全省主要能源的供需状况分析可知,从现在起到2020年,全省能源供需矛盾将会日趋尖锐,与最低需求方案比较,能源供需保证程度将从2002年的44%进一步下降到2010年的38%和2020年的29%,将成为需求增长最大、供需缺口最大的紧缺资源。(二)人口素质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在于人力资本的提高,人力资本所体现的是人口素质的高低,所以人口素质决定着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质量和水平,是区域竞争力的体现。省

14、人口素质偏低,难以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竞争力提高的要求。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省人口文化素质的主要指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例如,全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74年,比全国平均值低0.10年,居第14位(与、并列);大专及以上人数占6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为2.89%,比全国平均值低0.92个百分点,居第21位(与、并列);高中和中专人数占6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为11.49%,比全国平均值低0.46个百分点,居第17位(与并列)。专业技术人员人数占就业人口的比重仅为4.81%,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在专业技术人员中的比例仅为10.79%,科学研究人员只占0.49%。省人口健康素质也不容乐观

15、。全省出生缺陷发生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且波动较大(1990年为161.2人/万人,1996年的66.03人/万人,2000年为84人/万人,2005年为90.44人/万人)。应引起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关注并加以解决。(三)人口结构性矛盾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日益凸现一是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应引起相关部门足够重视。老年人口问题的根源在于老年人口规模的巨大和较快的增长速度与较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协调。根据省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的预测结果,未来50年省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和比重将呈持续快速上升趋势(见图5),由此决定了老年抚养比将出现一个由慢到快的上升过程。按照预测数据,2010年、2

16、020年和205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分别达到577万人、935万人和1555万人,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分别为8.02%、12.30%和21.72%;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2010年、2020年图5 省老年人口规模和占总人口比重和2050年将分别增加到93万人、122万人和403万人,占老年人口的比重分别为16.09%、13.09%和25.89%;老年人口抚养比2010年、2020年和2050年将分别达到10.88%、18.04%和35.09%。快速老龄化与高龄化的叠加,必然形成不断增长的养老需求,增大劳动力人口的养老负担,增加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数额。在老龄问题中,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更为突出。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省独生子女家庭累计已达到218.6万户,其中约100多万户分布在农村。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问题须给予特别关注,独生子女死亡病残等困难家庭尤须给予救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