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071730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同步练习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同步练习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同步练习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同步练习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同步练习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同步练习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同步练习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xio(晓)得 卑li(劣) t(屠)杀恐b(怖)chu(捶)击毁灭(hu)卑鄙(b)蛮横(mn)赋予(f)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A.通过暗杀革命人士来维持独裁统治,这种卑鄙无耻的行径令人发指。B.上课迟到了,他向老师报告后,忙偷偷摸摸地回到座位上。C.这件事我做得光明正大,问心无愧。D.反动派想通过谣言来挑拨离间、蛊惑人心。【解析】B项,“偷偷摸摸”,形容瞒着人做事,不敢让人知道。此处形容手脚动作轻,应该用“轻手轻脚”。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A.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

2、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B.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C.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D.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的光荣。【解析】D项,“一二一”应加上双引号。4.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1)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设问)(2)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引用)(3)你们完了,快完了!(反复)(4)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反问)5.按要求变化句式。句子: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变成肯定句:历史上所有反人民的势力都被人民毁灭

3、了。变成主动句:人民毁灭了历史上所有反人民的势力。(或:人民把历史上反人民的势力全都毁灭了)6.本文标题中的“最后”一词的具体含意是(D)A.闻一多是当天讲演的人中最后一个讲演的。B.李公朴先生讲演过了,后来闻一多先生又讲演。C.李公朴讲演被杀害,闻一多先生讲演又被杀害了。D.这是闻一多先生生前的最后一次讲演。【解析】D项,闻一多先生那天讲演完,当天下午就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了。因此那次讲演成为他生前最后一次讲演。7.爱国是一个公民起码的道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此,学校准备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活动一爱国人物故事会】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无数的仁人志士

4、如闪烁的群星。请列举一个你喜欢的历史上的爱国名人,并简要概括他的事迹。示例一: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示例二:文天祥多次拒降,留下正气歌。(2)【活动二爱国名言展示会】平时你一定积累了不少有关爱国的名言警句,请写出两句与大家分享。示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周恩来阅读学习探究阅读课文“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到“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回答下面的问题。8.选段中的“你们”是指在场的国民党反动派及特务,“我们”是指爱国人士,包括演讲者。将“你们”与“我们”对举,其作用是表达了作者的爱憎分明、立场坚定。9.选段中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观点

5、的是哪句话?(摘出原句)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10.为了证明观点,闻一多从正、反两方面举了例子,这两个例子分别是什么?(摘出原句)正:“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反:“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11.选段中的“黑暗”和“光明”分别指什么?“黑暗”指反动派统治,“光明”指人们解放。12.如果请你在演讲比赛中朗读最后一次讲演,你认为应该表现出这篇演讲词的什么特色?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金华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中国不亡,有我!齐邦媛抗战爆发后,整整一年间,我家随着流亡学生颠沛半个中

6、国,从南京来到重庆。1938年11月的一个早晨,爸爸送我去沙坪坝的南开中学上学。在这里六年,我成长为一个健康的人,心智发展,奠立了一生积极向上的性格。日本人占领东北后,又向华北伸出侵略的魔爪。数年间,天津的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通过游行呼吁自强,号召爱国抗日。校长张伯苓先生深知局势危急,战争只是早晚的问题,因此早在1936年即到重庆觅地建立南开中学分校,由沙坪坝乡绅捐地,各界捐款盖校舍,第一年即招收了160名学生。卢沟桥开战后,南开是第一所被日本人炸毁的学校,也是第一所在后方以长期抗战为信念重建的学校。南开中学在抗战最困难的八年中,教育了数万青年,每个人几乎都是张伯苓精神的延长。张校长创业立世全靠

7、坚强的爱国精神,他就是校歌里“巍巍我南开精神”的化身。在我成长的六年中,留给我非常温暖的印象。他长得很高,有一百八十几厘米,体型又大又壮,不胖,肩膀很宽,长年穿着长袍,戴一副有颜色的眼镜,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高大壮硕的他挺胸阔步地在校园行走。不论前线战报如何令人沮丧,日机轰炸多么猛烈,在张校长的带领下,我们都坚信中国不会亡。在校六年,听他在周会讲过多次的故事也成为我终生的记忆。张校长幼年时跟随浪迹各地私塾教学的父亲读书。13岁时,考取官费的北洋水师学堂,他听得懂启蒙思想家创校的理想:当年清廷维新派的严复、伍光建等人和一些自英国留学归国的年轻军官,引进西方思想与新知,希望建立强大的现代海军,奋

8、发图强,为国雪耻。1894年,他由水师学堂毕业时,正逢中日甲午之战,北洋海军几乎全军覆没。一年后,他被派到“通济轮”上见习,竟目睹了甲午战场威海卫由战胜国日本移交给英国人占领的场面。他在自己国家的领海上眼睁睁地看着国帜三易,先下清旗再升日旗,隔一日改悬英国旗。这样的羞耻使他深受刺激,更因为看到怠惰无知的一般民众,既无纪律和敬业精神,也不知国难当头,故思索唯一能振作民心的只有教育。他毅然决然离开海军,一心办教育,1908年创建了天津南开中学,誓为教育中国的子弟献身。更令人意外的是,1917年他已41岁,竟克服种种困难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书,研究西方教育理念。回国后,他创设了南开大学。抗战之初,日

9、本人恨他发起爱国活动,炸毁了南开。之后,南开与北大、清华合为西南联大,在昆明设校,成为抗战期间最好的大学。自他从事教育到1951年逝世为止,张校长一直用强烈的激情到处演讲,鼓励“中国不亡,有我!”的志气,宣扬教育救国的理想,他足足说了半个世纪!为了庆贺他七十岁之成就,胡适和11位美国学者合撰另有表现的中国一书,书名意指借由南开精神看到在政治军事动乱不宁的年代,尚有另一个中国在日益进步,充满了远瞩的理想。张校长高大的身影永远留在学生心里。在沙坪坝那些年,他住在校内宿舍,每天早上拄杖出来散步巡视,看到路旁读书的学生就过来拍一拍肩、摸一摸头,问衣服够不够,吃得饱不饱。南开的学生都必须住校,在他想来,

10、这些孩子都是父母托给他的,必须好好照顾。他那时不知道,他奋斗的心血都没有白费。他说的话,我们散居世界各地的数万学生都深深记得,在各自的领域传他的薪火,永恒不灭。(有删改)13.根据时间顺序梳理张伯苓校长主要的办学经历。1908年,创建天津南开中学美国回国后,创设南开大学1936年,到重庆觅地建立南开中学分校抗战期间,南开大学与北大、清华合为西南联大14.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其表达效果。“眼睁睁”一词写出了张伯苓看着国帜三易时内心的无奈、痛心和悲愤,体现了他对国家民族强烈的爱与责任感。15.文中说“在我成长的六年中,留给我非常温暖的印象”,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对“温暖”

11、的理解。在艰难的求学生活中,张校长对“我们”的照顾细致周到;无论国家民族处于何种境地,张校长和他的故事总是给“我”勇气和力量,让“我”坚信中国不会亡。16.“他说的话,我们散居世界各地的数万学生都深深记得,在各自的领域传他的薪火,永恒不灭。”这部分文字照应了文中哪个句子?(用文中的原话回答)“南开中学在抗战最困难的八年中,教育了数万青年,每个人几乎都是张伯苓精神的延长。”17.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文章标题“中国不亡,有我!”的内涵。示例:这是张校长演讲了半个世纪的主题,是他教育救国理想的体现;这也是张校长和他的学生坚信“中国不亡”,并努力创造“另一个中国”的“南开精神”;这更是南开精神对我们后人永恒不灭的激励。(答出两点即可)写作能力提升举例论证,是指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中列举了“一二一”事件和李公朴被害惨案,赞扬昆明青年和李先生的伟大献身精神的同时,揭露了反动派反革命、反人民、搞谋杀的险恶企图。列举希特勒、墨索里尼的例子,证明了反动派必败、人民必胜的真理。用事实说理,让反动派的把戏不攻自破,加强了说服力。18.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写一个议论文片段,证明某个论点。略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