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课内现代文阅读.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4061418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课内现代文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年级下册课内现代文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年级下册课内现代文阅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八年级下册课内现代文阅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八年级下册课内现代文阅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课内现代文阅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课内现代文阅读.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下期现代文学阅读期末复习藤野先生作者:鲁迅(第2431段赏析)1.请联系上下文所说下列语句中加点词在表达上的作用。(1)“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答:因为和所以不是因果关系,之所以这样用表因果关系的词连接两个毫无因果关系的句子表现出对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们歧视中国人的行为表现出愤激的感情。(2)“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答:“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中“何尝”与“不”连用,以反问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地是这样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 2.选文写了哪两件事?这两件事分别对“我”而言又怎样的感受?表达了“我”怎样的

2、感情?这一段写了两件事。第一件是匿名信事件。其中“中国是弱国”和“中国人是低能儿”之间本无因果关系,作者却在中间加上“所以”,并用“当然”来加以强调,这是作者有意用这种表达方式来揭示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达了对这种谬论的愤恨和抨击。“也无怪他们疑惑”,写出作者在遭受屈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感情。第二件是看电影事件。作者在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时,又一次受到刺激。影片上的中国人因愚昧而被杀,因愚昧和麻木而做围观的看客,实在可悲之至。“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一句说明,作者没有把自己看作局外人,旁观者。影片的内容始终牵动着作者的心,此时他内心的痛楚是可想而知的。正当此时又听到日本学生拍掌欢呼,这

3、简直是雪上加霜!“呜呼,无法可想”,反映出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3.文中划线的两个“他们”各指代什么?答:第一处指受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的日本爱国青年,第二处指闲看枪毙“犯人”的麻木的中国人。4.“呜呼,我无法可想!”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认识?答:呜呼 ,无法可想是表达作者对当时同学们的行为感到震愤,对自己无法制止感到愧疚,对自己的国家的现状感到悲愤!5.“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一句中,“那时那地”到底指何时何地?“我的意见”指什么?“变化”指什么?答:是指在仙台讲堂里看时事影片时;。“变化”指的是弃医从文。6.“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作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

4、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还有一个我。”中“偏”“也是”“还有”表现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写出了作为弱国的“中国人”特殊的悲惨境地,一方面也流露出作者对中国国民愚昧的批判态度,“围观的也是一群中国人”说明不觉醒的不只是个别人,而具有普遍性。写出了作者看到同胞不觉醒的痛苦心情。7.“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这句话有何表达作用?答:作者的思想受到极大的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折。8.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什么? 答:因为作者认为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即使体格如何健全、茁壮,也只能做看客,最重要的是改变精神,然而那时当然首推文艺,于是弃医从文,提倡文艺运动。9.以上文段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对作者有何深刻影响

5、?答:文段集中写了电影事件。电影事件深沉刺痛了作者的心,使他深刻地认识到国人的麻木,致使他弃医从文,这也是离开藤野先生的原因。(第3235段赏析)1.作者是怎样描写“我”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的深厚情谊的?答:藤野先生听说“我”不学医,并要离开仙台,甚感“悲哀”、“凄然”,他“叹息”,并赠照题辞“惜别”,还希望“我”回赠照片,并常来信告诉他状况。这些记叙和描写将“我”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的深情生动具体地反映出来。先生对“我”这种毫无民族偏见的深情,“我”是终生难忘的。2.课文最后一段的“良心发现”、“勇气”、“正人君子”分别指什么?答:“良心发现”指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心;“勇气”之斗争的勇气;“

6、正人君子”指军阀政客。我的母亲作者:胡适第37段赏析1.为什么母亲重罚我时却“总不许我哭出声来”?答:母亲训儿子的目的是对孩子有所惩戒,叫孩子有所反省,而“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2.文中“每天天刚亮,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催促我去上早学”。这些语句平实、朴素,表现了母亲对我怎样的态度?对下文起了什么作用?答:母亲对我的严格要求;为下文发表对母亲的看法和抒发对母亲的深爱做铺垫。3.引文中说“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我的慈母兼任严父。”结合文意回答作者为什么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举例子检验说明。答:母亲对我的严格管教,主要反映在对“我”学习的督促和做人的训导。而慈在于当“我”生病时,她竟然用舌头舔

7、我的眼病。第813段赏析1.“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这句话中三个“如果”的连用,有什么作用?答:三个“如果”,都是用假设的语气表现作者对母亲的教育的感激之情。作者当时已经是一个著名的学者,然而他仍然谦虚的这样说自己在做人方面的态度,这足以显示母亲对作者做人的重大影响。2. “在这广袤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作者为什么用“混”? “混”字与文段中哪句话相呼应。答:说自己“混”了二十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表达作者远离母亲后对母亲的怀念;而没有人管束,说明母亲对作者的教导帮助很大。与“没有

8、一个人管束过我”相呼应。3.引文中说“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我的慈母兼任严父。”结合文意回答作者为什么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举例子检验说明。答:母亲对我的严格管教,主要反映在对“我”学习的督促和做人的训导。而慈在于当“我”生病时,她竟然用舌头舔我的眼病。4.文中“每天天刚亮,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催促我去上早学”。这些语句平实、朴素,表现了母亲对我怎样的态度?对下文起了什么作用?答:母亲对我的严格要求;为下文发表对母亲的看法和抒发对母亲的深爱做铺垫。5.试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中三个“如果”的表达效果。答:如果是表假设关系的连词,意在表明自己还不具备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

9、非常符合自传体的语体特点。总结性赏析1.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答:本文的主要线索是作者对母亲的爱及母亲对作者的影响。2. 母亲的性格特点是什么?答:母亲既严厉又慈祥。她宽容隐忍、仁慈温和,但决不受半点人格上的侮辱。3. 本文从哪几个部分分别介绍“我的母亲”?答:分为教育“我”与处理家庭内部矛盾两部分。分别写了:督促“我”学习、教“我”做人;打发债主、处理家庭矛盾、表现刚气。4. 找出一句对母亲总评价的句子? 答: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又是严父。5. 母亲怎样教育“我”?体现了她怎样的品格?答:母亲“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只是“等到晚上人静的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或罚跪,或拧我

10、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这样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从内心感化了孩子。母亲还常常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迁移默化地影响“我”的做人。体现了母亲对孩子教育严厉又慈爱的品格。列夫托尔斯泰作者:茨威格1.课文前半部分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的?这样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答:从胡子、眉毛、头发、脸等方面描写其平庸丑陋的外表,这也是为了衬托其眼睛的无比精美。2.文段主要描绘了托尔斯泰的什么?有什么特点?答:描绘了托尔斯泰的眼睛目光犀利,运用了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广度和深度,以及批判的深度及广度。3.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

11、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幸福”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托尔斯泰的一生,究竟是有幸还是不幸? 答: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罪恶的原因,并尽其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他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他将自己与俄国人民大众同呼吸、共命运视作最大的幸福,拥有一颗伟大、真实而忘我的心。4文段中,作者对眼睛的喻称有珠宝、晶体、匕首。“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是指托尔斯泰深刻的洞察力。5.“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何表达作用?答:起到点名文章主旨的作用,表明对托尔斯

12、泰庸俗甚至丑陋外表的描写,是为了衬托他目光的犀利。6.作者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的写法及用意是什么?答:欲扬先抑的写法。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感情基调是敬佩、赞美,但文章前面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极力描写他面容粗俗、丑陋的一面,这实际上是反衬其眼睛的无比精美,其目的是使其眼睛更加突出,使读者感受到托尔斯泰人格魅力的震撼与感染,也使读者明白天才人物并非具有特别的外貌,伟大出于平凡,平凡显示出伟大这一朴素真理。7.如何理解“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句话? 答:这里不仅在写肖像,

13、写托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他的作品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沙皇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贫困的原因等。8.认真阅读课文,理解下列语句的含义,说说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有条件的,课外再阅读一些托尔斯泰的有关资料,以加深理解。) (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答:作者引用高尔基的这句话,从修辞手法上看是夸张,但它恰恰很好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事实上,托尔斯泰是和巴尔扎克、莎士比亚比肩的伟大文学家,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课文中有一句话可以为此做出注释:“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副透镜都能看得

14、清清楚楚,这对眼睛连最最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不放过,同样还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答:这句话写出了作为思想家、艺术家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答: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作为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顶峰的代表,托尔斯泰的笔锋几乎指向社会

15、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沙皇的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贫困的原因无不给予深刻的揭示,这在他晚年的长篇巨著复活里表现得尤为充分。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但慑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4)“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一句?答: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托尔斯泰的眼睛具有深刻的洞察力。9.选文第二段结尾引用高尔基的话作结,有什么作用?答:引用高尔基的话作结,干脆有力,耐人寻味,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观察力、敏锐性和丰富性。10.如何理解“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句话?答:这里不仅在写肖像,写托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他的作品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沙皇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贫困的原因等。云南的歌会作者:沈从文(13段赏析)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内容。答:描绘云南歌会中的山野对歌场面。2、第段中画线句子中,“多”字能否去掉?为什么?答:不能。因为“多是情歌酬和”说的是云南对歌以情歌为主,但仍有其他内容,有“多”才能显得准确精当。3、“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指什么?在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答:“种种不同方式”具体包含以下几种对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