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绿色开采的现状及重要性.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4061402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8.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 绿色开采的现状及重要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10 绿色开采的现状及重要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10 绿色开采的现状及重要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10 绿色开采的现状及重要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10 绿色开采的现状及重要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 绿色开采的现状及重要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 绿色开采的现状及重要性.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附录A绿色开采的现状及重要性摘要:分析了研究煤炭资源绿色开采的必要性和意义,对煤炭资源绿色开采的内涵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介绍了绿色开采技术体系框架及其研究进展,从煤炭经济与管理角度,分析了实现绿色开采存在的困难,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关键词:煤炭资源;绿色开采;循环经济;关键层引言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将长期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工业能否健康发展是事关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目前,尽管我国的煤炭产量和消费已占世界的1/3,但整个煤炭行业距离经济有竞争力、充分考虑安全与环境保护的健康发展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根本解决。资源与环境协调开采是解决煤炭开采

2、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关于资源与环境的几点认识:环境是一种资源,自然环境是亿万年来自然力作用的结果。有些稀缺公共资源,破坏后很长时间得不到恢复,具有不可逆性。环境通过各种各样过程转化为人类生产和消费产生废弃物的能力称为环境的自净能力,也称为环境容量。矿产资源与土地、水、植被等环境要素紧密相关,大规模地开采将直接构成对环境的威胁和破坏。过去由于环境资源没有进入经济系统的分析过程,导致环境不断恶化,环境资源稀缺程度不断提高,由此,生产与环境协调的技术创新就成为社会的,甚至市场的必然需求。1.煤炭与主体能源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瓶颈是能源,由于我国的资源赋存情况,能源资源储量中煤约占92,石油占2.9

3、,天然气占0.2,水电占4.7。近期我国煤炭生产与消费占整体能源的70,而油气仅占20。发展可再生能源是能源战略的选择,但太阳能与风能能量密度极低,高度分散,利用成本高。有人认为高度分散的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应服务于农村和小城镇。因此,进入常规还有一个过程,而煤炭在近几十年仍然是我国的主体能源,我国 2005年生产煤炭21.9亿t,规划 2010 年为25亿t ,2020年为28亿吨。为此,在考虑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同时,应该下大力气解决煤炭开发与利用中出现的问题。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大量使用煤炭,由此突显对环境的影响,煤炭能否成为主体能源关键要解决煤炭开发与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由于没有一个国家有完

4、整的办法可以惜鉴,因此必须依靠政府和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科技人员和研究机构在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上做出实质的创新性成果,而且要跟上经济发展对煤炭利用的需求,否则环境的承受能力和温室气体对气候的影响将限制煤炭成力主体能源,也将影响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力以煤炭开采为主的煤炭企业面临的两大任务是:为国家“安全生产煤炭”和形成“煤炭开发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技术,最终将矿区建成绿色家园。2 煤炭开采的现实与绿色开采的提出2.1 资源开采的两种情况资源开采的两种可能:人类的索取超过了自然的生产力,生态资本出现赤宇,人类将自食其果。在向自然索取的同时,遵循自然规律,时刻不忘回馈自然和养护自然,从而在人类和自然之间

5、建立起复合的生态平衡机制。经济学家指出:“真正文明”的产出,应当从生产量中扣除低于平均效率的能源浪费及污染等部分,否则速度越高的经济效益越低,这是一种不可持续的(虚假)繁荣。2.2 煤炭开采与环境矿区在开发建设之前与周围环境已形成了一定的协调方式,而一旦开发地层被采空和破坏,大量废弃物因此而产生,原有的环境系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形成了独特的矿区的生态环境问题。若不及时控制与治理,历史证明必将后患无穷。事实上采矿是以破坏环境为国民经济做贡献。煤炭开采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表现为: 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地下开采主要表现为地表塌陷和矸石山的压占。对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表现在对其进行人为疏干排水和采动形

6、成的导水裂隙对煤系含水层的自然疏干,破坏了地下水资源,同时开采以及堆积的砰石山还可能污染地下水资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矿井排出的煤层瓦斯和煤矿矸石山的自燃所形成的废气。由干煤炭资源的大面积、大规模、高强度开采、地表塌陷、地下水破坏、植被衰退等已成为我国煤炭采区的共性问题。矿区生态系统大衡问题迸一步突出,煤炭开发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矿区社会安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黑色生态灾难”。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除了在新的开发过程中注意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外,亟侍建立一套完善的煤矿开采环境损害评价和补偿机制。2.3 开发规模与环境容量以山西为例:山西煤炭产量5 亿t ,占全国的1/41

7、/3 ,因而开采对环境影响最大。据山西报道:从19782003年,山西共采出煤炭65.3亿t,80的原煤运向省外。以采矿对水资源影响为例: 通过对山西5 403 个矿井的调查,在年生产量为25 871.18 万t 时,排水量为22 486 .47 万 m3,吨煤排水系数力0.87。山西煤炭大现模开采,不仅对地下水系中的裂隙水有很大影响,而且对泉流量影响也较大,甚至达到干枯。如晋词泉域随着煤炭及地下水的不断开采,泉水流量逐渐减少,于1994 年5月断流。因此,在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山西存在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容量问题和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双赢问题。2.4 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1)环境是稀缺资源,煤炭开

8、采对环境的影响很多是不可逆的。尤其在原来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大规模开采对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长期以来,煤炭开采技术主要是保证安全、提高回收率、高产高效。显然,必须要形成“资源与环境协调开采技术,使开采导致的环境破坏控制在环境允许容量内。(2)煤炭产地以它的资源为国家做出了贡献,最后应该成为矿工的绿色家园。事实是很多煤炭城市在资源枯竭后不仅损失了资源,而且还破坏了生态和环境,留下了贫穷,煤炭开采成了环境的掠夺者,破坏了采矿工作者的形象。(3)由于矿产资源与土地、水、植被等环境要素紧密相关,采矿将直接构成对它们的破坏。煤炭是在几十亿年经地质作用富集起来,是不可再生资源,是稀缺资源。而环境也是亿万

9、年来自然力造成的,破坏后不可再逆,因而也是稀缺贤源。煤炭是我国主体能源, 随着开采规模的扩大,对环境的影响越加显著因此必须要依靠技术进步、在损害环境最小的状态下取得最大量的资源或者在同样环境损害状态下达到最大资源回收率。3 资源与环境协调(绿色)开采的内涵3.1对原有矿井废弃物实现资源化和再利用在矿区范围内除开采煤炭,应该减少对土地的破坏和矸石的排出。从广义资源的角度论,对矿区范围内的地下水、煤层内瓦斯、以至于煤矸石和在煤层附近的其他矿床都应该将其资源化,并视为这个矿区的开发对象而加以利用。而原来的定义,矿井瓦斯是矿井中主要由煤层气构成的以甲烷为主的有害气体。事实是瓦斯是清洁能源,浓度大于90

10、,发热量大于33.472MJ/m3,1 m3瓦斯可发电3.03.5。矿井水文地质类型:根据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涌水量、水害情况和防治水难易程度等来划分类型,是将矿井水作为水害来对待的。可以在防治地下水的同时将矿井水资源加以利用。3.2 开采技术涉及方面(1)采矿方法的改变。如地面建筑物保护的充填与条带开采技术;采空区以及离层区充填技术;煤与瓦斯共采技术;保护地下水资源开采技术;煤炭地下气化技术。(2)为保护土地而考虑的开采后土地的复垦。(3)加强煤巷支护技术,不出或少出矸石。4 资源与环境协调(绿色)开采技术体系4.1 煤与瓦斯共采瓦斯是温室气体,又是矿井重大事故的起源,但也是洁净能源,因此应该

11、使其资源化,其技术途径有:采前抽采。煤与瓦斯共采。废弃矿井抽采瓦斯。回风井回收瓦斯。煤与瓦斯共采技术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利用门槛高。2005年,全国煤炭企业抽采瓦斯23亿m3,约60的浓度低于30。当前最重要的是解决浓度低于30的瓦斯如何安全利用的技术难题。只有这样,煤层气才能被较为合理的利用,促进煤矿的可持续发展。4.2 保水开采技术保水开采与防治溃水是两个概念,后者从安全考虑,而保水开采则必须开采前后岩层的水文地质变化;在我国西北地区必须研究所开采的岩层是否有隔水带,开采对地表和地下水系的破坏形成的漏斗在降雨后能否恢复?地下水流失是否变成矿井水排出?若是,矿井水如何利用?为了保证生态稳定

12、,能否在复垦时建造相应的隔水层;地下水全部流失?还是保存在更深的岩层内形成地下岩层积水而后再利用。4.3 矸石的处理我国矸石排量占原煤产量的1520。按年产25亿t煤计算,矸石排量就达到45亿t。排出的矸石占用了土地,破坏了地貌,自燃引起大气污染。绿色开采技术首先是少出或不出矸石,即优化巷道布置,在薄煤层中采用宽巷掘进,多开煤巷少开掘岩石巷,这样就涉及到少出矸石的关键技术煤巷维护问题。由于有些矸石成分导致不宜于在地面使用,考虑到环境要求,就必须将矸石在井下处理,作充填采空区以保护地表。4.4 煤炭地下气化它是一种整体绿色开采技术,煤的地下气化作为绿色开采技术来理解,只是指其不将煤炭采出地面,而

13、将其在地下直接气化。目前我国的地下气化技术仍处于工业试验阶段,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因此国家和有关部门应给与资金等大力支持以推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5 煤炭循环经济、产业链和经济管理5.1 循环经济与产业链根据煤炭开采生产所排放的废物特征、矿区的资源条件和外部环境,有的矿区在主导产业链的基础上,可延伸出“煤矸石、煤泥-热电厂-热电”,“灰渣、矸石-建材厂-建材产品”,“煤矸石-充填复垦-土地资源”,“矿井排水-水处理站-供水”,“瓦斯抽采-瓦斯发电”等多条产业链,以实现煤炭开采的循环经济。5.2 关于经济管理问题处理好经济关系是企业发展绿色开采技术的根本。5.2.1 变废为宝循环经济产业链

14、与价值链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环境的要求将越严格,绿色开采技术必然成为煤炭开采的主导技术而受到充分的重视。其中部分技术可以成为产业,甚至可以利用变废为宝以进一步降低开采成本。循环经济价值链的形成是以其利润大于零为前提条件,这也是循环经济持续发展的经济动力,实现物质流、能量流的合理运行是循环经济价值链持续运行的必要条件。由于对自然资源价格评估的不全面,煤炭伴生物、废弃物作为循环物质进行生产时,其资本转化成本若高于使用其他资源成本时,就失去了再利用的经济价值。企业对废弃物的处理成为公益事业,对物质使用成本的选择将就困难使废弃物资源循环停止,产业链即面临中断的危险。因此,绿色开采技术就存在环境和

15、经济评价问题。5.2.2 煤炭成本和赢利空间舆论认为,煤炭成本核算不合理,内容不全。因此,要求变不完全成本为完全成本,如在煤炭成本中增加煤炭资源税、安全生产费、矿区生态环境补偿费、矿区转产发展基金等。如果这些费用全部增加到煤炭成本中,将使吨煤成本明显增加,加之近期国家调整了电力价格,提高了铁路运价和港务费,吨煤的运输费用增加,而煤炭价格上涨空间有限,再加上很多国营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还未理清和完全解决,煤炭行业盈利能力必将下降。5.2.3 市场竞争问题煤炭作为产品进入市场,受市场规则的约束,而市场规则是管理部门用以规范市场,使其在有序、规范和公平的环境下运转。显然,成本改革是利益再分配问题,前提应

16、该是现有企业赢利过分而不合理。事实上根据煤炭产业特点和经济管理上的缺陷也形成行业之间和行业内部竞争的不公平,从而带来分配上的不公平。煤炭是主体能源,其行业是一个管理复杂的行业,希望用科学而审慎的办法解决。5.3 受益与补偿由于现行矿产资源价格不尽合理,保护和治理矿区环境如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问题上,是否可以考虑用“受益与分摊”加以补充:环境治理应该让以煤炭作为原料进行加工的受益者分摊,让最大受益者作出一定补偿,这样也弥补了分配上的部分不公平,也能帮助矿区环境治理步入良性循环。国外有很多成功的补偿机制,因此,可以借鉴于与我国煤炭赋存条件类似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合理解决。6 结论(1)绿色开采是形成矿区绿色家园的重要技术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