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4课《饮酒》word练习题 .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4060433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秋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4课《饮酒》word练习题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7秋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4课《饮酒》word练习题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7秋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4课《饮酒》word练习题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秋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4课《饮酒》word练习题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秋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4课《饮酒》word练习题 .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4 饮酒 练习题一、默写 二、练习1、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几句诗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 3、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 ”4、诗歌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脱俗,是因为“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6、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7、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

2、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8、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饮酒(其五)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

3、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9对下面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身居闹市,但门庭冷落,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指心远离官场和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D“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愿”指的都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10对下面诗歌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4、,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 “心”皆“静”的特点。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11、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诗人的居住环境和生话状况。B尽管没有车马的喧闹嘈杂,但仍有“采菊东篱下”的劳作烦忧。C诗中四句写景句子传神的描绘了优美恬静的田园风光。D全诗融说理、写景、抒情为一体,表现了诗人细微的内心感受。12、对饮酒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首句交代诗人隐居之地乃是众人聚居之地。B“心远地自偏”写出诗人不染世俗之事的原因。C“欲辨已忘言”表明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D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情、境、理浑然融合。24饮酒 练习题1、不同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言之成理即可)2、悠然自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4、心远地自偏5、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6、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隐居时的安逸闲适的心境。示例二:妙在美景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充分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7、B 8、B 9A 10、 C 1 1、B 12.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