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戊戌变法》知识点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戊戌变法的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亡之时2公车上书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后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经过:康有为,梁启超联合正在参加科举考试的1300多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结果:没有上达光绪皇帝,失败影响: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3宣传变法维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影响最大的有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国闻报》严复主持,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二百日维新1背景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2主要人物康有为 光绪帝3时间1898年6月11日--1897年9月21日4变法内容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5结果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抓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变法失败6影响※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和资本主义改良运动它虽然失败了,但是它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7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知识点1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公车上书:1895年春,《 》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 等联合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 ,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 》和天津的《 》知识点2 百日维新背景: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 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开始: 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 ”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 ”变法诏令: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 ,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 ,改试策论,开办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 ”结果: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 ,废除变法诏令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 ”,戊戌变法失败。
影响:在 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基础过关】知识点1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陈旭麓说“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由1300多名举人发起“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图强的历史背景是()A.鸦片战争的炮声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马关条约》签订 D.清政府腐朽统治2.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B)A.曾国藩 B.康有为 C.邓世昌 D.左宝贵3.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刊物中,居于南北舆论界领导地位的是()A.《中外纪闻》《湘学报》B.《时务报》《国闻报》C.《洲学报》《知新报》D.《天演论》《变法通议》知识点2 百日维新4.某班学生编导一场历史剧涉及以下素材主题:维新变法;地点:北京;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光绪皇帝;纲领:“明定国是”诏书请判断,此剧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1894年(农历甲午年)B.1901年(农历辛丑年)C.1898年(农历戊戌年)D.1911年(农历辛亥年)5.梁启超的《变法通议》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而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可见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A.教育制度 B.科举制度C.文化制度 D.政治制度6.改革势必触动部分人的利益,难免遭遇阻力,困难重重,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A.奖励发明 B.废除八股文C.精简机构 D.裁撤冗官7.某同学将课本内容整理如下,其中“慈禧太后”适合填写于哪一横线处()为走救国之路,__A__七次上书;不作亡国之君,__B__下诏变法;反对变法维新,__C__发动政变;以血唤醒民众,__D__慷慨就义8.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能力提升】9.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史实推论A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B百日维新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明定国是”诏书维新派掌握了国家政权D戊戌政变提高了光绪皇帝的地位10.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
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撤,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1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牙,恐惧回惶,不知死所……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急——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1)据材料一,指出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材料二: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军队;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2)根据材料二,分析哪些变法措施对封建旧势力的冲击最大?材料三:1898年,光绪帝实行变法,这次变法虽然很快就失败了,但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3)根据材料三,指出维新变法在当时的社会上有何积极的作用?“这次变法”失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直击中考】12.(河北中考)下图是某报刊登的上海广智书局的新书广告,其内容表明当时知识界流行的思想是(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13.(达州中考)列强的侵略,使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之路。
下列事件中,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第6课 戊戌变法知识管理马关条约 梁启超 光绪帝 公车上书 时务报 国闻报 康有为 1898 明定国是 百日维新 工矿企业 八股 新式学堂 戊戌变法 光绪帝 戊戌六君子 思想文化基础过关1.C 2.B 3.B 3.C 4.D 5.B 6.C 7.B能力提升9.A 10.B11.答案:(1)《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民族危机2)裁撤冗官冗员,废除八股,裁减绿营等3)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戊戌政变直击中考12.B 1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