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4015435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北省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北省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北省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北省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博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晚唐时期怀古题材的篇什大量涌现。诗人们面对昔日繁华一时的古迹,或者那些历史上称雄一时的帝王陵寝,联想到唐王朝盛世不再,都不禁生发出无限的感慨。当然,中晚唐诗坛上之所以怀古诗发达,其深层的原因更在于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感受。当年歌舞喧天的繁华城阙,如今却荒草离离。诗人用自己的眼光、体验,来烛照历史的情境,使历史和现实沟通起来。在历史中映出现实,在现实中反观历史。诗的意境都是以时空形式存在,而诗中的时空,又未必是自然客观的,甚至也非纯然心理的,而

2、是将现实时空、心理时空以意象化的方式绾合在一起的审美时空。“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陆机语),便是形容诗的时空张力。怀古诗在时空感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诗人多将现实和历史糅合在一起,两重时空并置叠映,使人们既能穿越于时间的隧道,在眼前呈现出当年的光影;又能感知于当下,创造出身临其境的实感。刘禹锡的石头城尤能体现此种双重时空特征,其诗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山、城、潮汐,既是眼前之景,也是旧时风物。当下的时空是眼前景,过去的时空隐含于其中,深邃的历史感寓含于诗境。时空并置只是一种分析模式,而如果要在审美上感受到这种张力,并且获得对于历史的感怀、

3、对于当下的省思,必以意象或意境的直击心灵才能生发出强烈的审美效应。中晚唐的怀古诗,为了表现世事的沧桑陵替,往往以意象为焦点进行转换,绾合古今,使读者往来于古今之间。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通过“堂前燕”的流转,寓含人世之沧桑。朱雀桥,乌衣巷,在六朝时都是大士族的聚居之地,而今却成了寻常人家。“堂前燕”作为枢机,联结古今。如果说,怀古绝句多数是以一个意象来绾合古今,那么,律诗则是以若干意象来联结古今,构成了整体组合式的双重时空。时空的并置与绾合,通过意象的呈现而获得审美魅力,而诗人的观照方式也起着重要作用。韩林德先生曾说:“一个民族持

4、何种观照世界的方式,是持直线式的焦点透视,还是持曲线式的流观,归根结底,受该民族的哲学思维和美学思维支配。”(境生象外)“流观”似乎是中国画的观照方式,其实诗中也多用之。从中晚唐的怀古诗来看,诗人往往从多个视点上来观照古今的迁替,通过几个不同的意象表现盛衰之感。中晚唐怀古诗中的时空是融为一体的,时间的纵深也就是空间的展开。怀古诗的审美魅力,可以从时空的向度上得以理解。 ( 摘编自张晶时间绾合的中晚唐怀古诗)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诗人凭吊古迹,遥想往昔的繁华,感叹眼前的衰败,寄托对社会现实的感慨,因此创作了大量怀古诗。B. 怀古诗往往将现实和历史叠

5、加在一起,立足当下,观照历史,深邃的历史感与真切的现实感交织并存。C. 怀古诗中的意象像联结古今的枢机,能够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使他们在时空转换中获得审美体验。D. 怀古诗的作者往往借鉴中国画“流观”的表现方法,进行多角度观察,创造了丰富的意象或审美意境。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文章始终从“时空绾合”的角度论述怀古诗,分析这类诗歌在时空向度上的特点及审美效应营造模式。B. 文章先分析怀古诗涌现原因,进而分析其时空交错特点及意象作用、观照方式,层次清晰,说理透彻。C. 作者引用陆机和韩林德的话,佐证提出的概念或观点,极大增强了说服力,使文章内容变得丰富多

6、彩。D. 作者从现实、心理与审美三个时空的维度论述怀古诗的意象,说明这三者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关系。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作者赋予“绾合”一词以特定含义,即怀古诗对时空、古今的联结,这种联结造就了怀古诗的审美魅力。B. 作者认为绝句意象单一,绾合力强;律诗组合意象、绾合古今则显松散,多表现为两相对待的双重时空。C. 诗人的观照方式对民族哲学、美学思维的建立和形成有重要作用,如同绘画一样构造了民族文化风格。D. 文中所举刘禹锡的两首怀古诗,从现实的时空写到历史的时空,因而具有以古喻今、借古讽今的寓意。(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7、,完成46题。材料一:专家指出,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近十几年来,核心素养的教育与测评日益引起全球的关注,甚至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制定教育政策、开展教育改革的基础。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与经济变革,全球许多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都在思考如何培养未来的公民,以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与生活。 (摘编自

8、人民日报今天,为何要提“核心素养”)材料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注:“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基于全面发展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它包含多方面多层次的品质结构。对于“核心素养”一词,不同国家表述不同,如美国将其称为“关键素养”,澳大利亚称为“综合能力”,但都表达了对于未来的公民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应该具备怎样素质的追问。材料三:作为与终身学习战略并行的教育变革的指导体系,核心素养已成为近十年来欧盟教育发展的支柱性理念。欧盟希望以核心素养取代传统的以“读、写、算”为核心的基本能力,引发并指导各成员国的课程变革。2006年

9、12月,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和欧盟理事会(European Council)通过了关于核心素养的建议案,向各成员国推荐母语、外语、数学与科学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公民与社会素养、创业精神以及艺术素养等八大核心素养体系,每个核心素养均从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维度进行描述。在这一建议案中,核心素养被定义为:在知识社会中每个人发展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所必需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欧盟核心素养的核心理念是使全体欧盟公民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其突出特点在于统整了个人、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的目标与追求。相比分科知识,欧盟的核心素养理念具有更强的整合性、跨学科性及可

10、迁移性等特征,但它并没有排斥母语、数学和科学等传统意义上的基本技能,这印证了欧盟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是强调跨学科、综合性的能力培养,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传统的基本技能,而是将其作为核心素养的基础。 (摘自胡升平核心素养欧盟的观点新浪博客)材料四:知识在人的外层,能力在人的中层,素养在人的内层。也就是说,素养跟人的关系最紧密。知识、能力一般只停留在人的认识领域和范围,但素养还进入人的情意、精神,乃至于血液、神经,它和人的整个生命融为一体,变成人的天性、习惯、气质、性格,所以它会在一切场合、一切活动中自然流露、表现出来,这是素养最本质的特点。素养具有综合性、包容性。一般而言,能力包含知识,而素养包含知

11、识和能力。但值得强调的是,不是所有的知识和能力都能转化为素养,只有当知识由公共知识真正转化为个体知识、能力,由只在特殊情境表现出来的能力转化为具有广泛的迁移性的能力时,知识和能力才会成为人的一种素养。反过来说,最有价值的知识和能力就是可以转化为人的素养的知识和能力。 (摘编自余文森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意蕴)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应具有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B.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涉及文化、自身、社会等方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C.欧盟学生核心素养以具备终身学习能力为核心,统整了个人、社会和经济三个

12、方面的目标与追求。D.能力包含知识,而素养包含知识和能力,并能在活动中自然流露和表现出来。因此素养比能力更有价值。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一和材料二从社会价值的角度全面阐释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和价值。B.材料二图示表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多方面的,并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C.材料四从结构这个方面,论述了素养在人的内层是最本质特点,并指出素养具有综合性、包容性。D.四则材料围绕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题,涉及核心素养的教育、发展,以及国外成果。6.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欧盟学生核心素养在内涵方面有哪些不同。(6分)(三)

13、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猎狼 梁亚平猎人枪口对着一个花狼,三点一线,准备扣机。忽然听到砰一声枪响,又砰砰几声。听到枪声,花狼一下子窜进树林里去了。猎人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侧耳细听,听到的还是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张眼细看,看到的还是茂密的丛林与荆棘。过了很久,确定安全了,猎人才从地上爬起来,提起猎枪,拎着刚才打的兔子,向家的方向走去。地上躺着一个人!猎人提高警惕,放慢脚步,双手握枪,手指扳着扳机,一步一步探着上前。粗布衣服,衣服上满是血迹,显然是受伤难道是野狼游击队?猎人左手提枪,腾出右手,一探鼻息,人还没死!怎么办?猎人解开这人的纽扣,胸口上纹着狼头!猎人

14、在周边找到一些止血消炎的草药,放在嘴里,嚼烂,用手敷在伤口上,又在身上扯下一块破布,包扎伤口,血终于止住了。前几天,猎人救过一人,说他是野狼游击队的,叫陈虎,胸口上就纹着狼头。野狼游击队,在这一带活动频繁,经常在山下伏击敌人,敌人来了,就撤到山里,敌人多次搜索,都无功而返。不知什么时候,这人醒了,对猎人说:“是你救我的?”猎人倒过一杯水,递过去。这人接过水,说:“谢谢。”“都是中国人,客气什么?”沉默一会儿,猎人问:“你是野狼游击队?”“是呀,你也知道野狼游击队?”“你们野狼游击队在这一带打鬼子,谁人不知。”猎人说,“我还认识你们队里一个叫陈虎的呢。”“他是我们队长,人称头狼你怎么认识我们队长

15、?”猎人说:“前几天,我在打猎,听到枪声,发现一个人被鬼子追赶,还受了伤,我开枪引开鬼子,带鬼子在山林里捉迷藏,甩开鬼子,再来救这个人,后来才知道,他是野狼游击队的陈虎。”猎人咬着牙说:“两年前,孩子他娘遭鬼子杀害,我就自制了一把猎枪,杀了两个鬼子,为孩子娘报了仇,就带着孩子躲到山里来了。”“鬼子太可恶了。” “如果不是孩子还小,要人照顾,我还想跟你们野狠游击队打鬼子呢。”谈话中,猎人了解到,这人在野狼游击队里,人称刀狼,猎人说:“子弹要赶快取出来,否则伤口会发炎。”刀狼说:“你来吧!我忍得住。”猎人取来一把小刀,把刀放到灶火上烘烧,又到门外找来消炎止血草药,放到碗里捣烂,再递给刀狼一块毛巾,说:“咬住它。”子弹取出来了,猎人把草药敷在伤口上,包扎好,说:“安心在这里养伤。”刀狼在茅屋里住了下来。一天,刀狼说:“我伤口没事了,我要回去找队伍。”二天,刀狼又说:“我方向感差,虽然整天在大山里跑,还是认不得去石镇的路。”三天,猎人也不挽留,拿出一件上衣,说:“你的衣服穿了几个洞,你换上我这件吧,虽然破旧,可已经补好。”四天,猎人又说:“这是你们队长的衣服,我给他补好了,你带回给他吧。”五天,猎人还包了几个准备做午餐的煎饼,说:“带上路上吃。”六天,猎人叫来10岁的儿子,吩咐:“你带叔叔去石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